朱昌建
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中重要的人力资源,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校本研修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学科教研组作为我国特有的教师培养与提高的基层准学术组织,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间的帮学,从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新课程实施推向深入,如何让教研组这种教研模式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校本研修的需要,各地进行了不少有意义的探索,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为促进数学教研组更好地发挥在教师发展、有效教学、学生成长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在自身努力探索的同时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帮助“量身定制”,逐步形成了在集体备课、多轮磨课、教学反思等方面的特色。
一、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常态下自主备课的质量
集体备课,是一种磨课的有效形式,对于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我校一直推行集体备课制度,为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备课组长工作的职责,备课组长工作上服从年级领导,业务上接受学科组长指导,是集体备课的设计、组织、实施的第一责任人,组长应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提前一周安排好每次集体备课的主备课人,督促主备人(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做好发言的相关准备,形成个人教学草案,为避免出现只有一人主备,其他人不准备,备课时一言堂,备课后,全组教案共享的现象,教导处则在每周集体备课时,对每个人提前备课情况检查,
2、做到“四定”和“五统一”,各年级备课组确定每周备课一次,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课题,首先由骨干教师主备,然后带领全组轮流担任主备人,通过集体备课,做到教学思想、目标、讲解例题、课后作业、单元检测的五统一。
3、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备课内容一是总结上周的教学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教学上存在哪些不足,哪些在日后的教学中需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
4、认真组织实施,按照集体备课的程序,围绕备课的中心内容,主备人以说课的形式,阐明相关课题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组员适时发表个人看法,对教学思路进行讨论修改,当然,作为组员还要进行二次备课,融入自己的思考,形成一个合适学生、有价值的个性化教案。
5、集体备课流程:
交流上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备课人说课→讨论修改,形成个性教案→下次备课内容分工及其他
教师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共同钻研教材,一起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师共同成长,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缩小了组员间成绩差距,每次大考,全年级20个班数学均分落差一般在4分以内,一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二、研讨真知,“磨”出精品课
磨课是我们数学组的一大教研特色,所谓磨课就是教师用集体协作的方式通过对一节课进行多轮的打磨,从而达到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几年来,我们以教师的公开课、评比课为载体,组织部分教师针对某一课题多角度研磨,形成较程式化的做法,从程序上总结出磨课的三阶段:
1、一轮课前磨预设,在执教老师充分自备的基础上,我们跨备课组组织教师,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磨,如预设教学的三维目标能否达成,特别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一块,新课程强调体验,设计中是否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经历来真正感受、体验,处理教材是否符合科学,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是否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让新知自然地生长,学生的认知活动安排,从学生的角度设想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怎么回答等等。
2、二轮课中磨生成,二轮磨课的重点放在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实际情况,怎样进行调整上,预设是静态的,而课堂生成是动态的,我们根据参加磨课教师的各自特长,试教听课时进行项目分工,从不同角度侧重审视课堂的方方面面,如有人负责课堂教学的语言,有人负责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机智上,有人负责问题提得是否贴切、学生反映上,有人负责考察教学中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是平滑自然还是晦涩生硬等等。
磨课时,人人发表听课的心得体会,互相启发,使思想得到交融,理论得到升华,情感得到激发,一些好的点子往往在热烈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执中产生,现举一个案例:我组一名老师去南通赛课,课题是勾股定理,学校试课时,课上在做题“在Rt△ABC中,a=3,6=4,则c=_____”时,学生受潜在假设的影响,普遍地出现漏解现象,虽然我们一轮磨课时提到过教学中应强调使用注意点,实施教学时也进行过正面讲解,但效果不理想,针对此问题,老师们二轮磨课时提出不同方案,但未得到大家认同,后来,经反复讨论比较,设计出一种“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方案,布下疑阵,通过学生一次次“上当受骗”,自然地将错误挤出来而不是堵回去,巧妙地强调了注意点,又将课堂引入高潮,在后来赛课时,效果很好,得到了评课组专家的高度评价。
3、三轮课后磨得失,课虽上好,但并不意味着磨课的终止,因为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艺术没有止境,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尽善尽美,三轮磨课的重点放在回眸上,我们对预设与生成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总结、积累、评价,形成书面材料,为日后提升磨课的质量提供参考。
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反复思索、酝酿,并循环往复若干次,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能很好地提高教师课前的预测和分析能力、课中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后的教学总结和评价能力,培养教师自发的学习和研究习惯,磨课是辛苦的,但付出后的收获又是在常态下上课无与伦比的,凡经过磨课的老师不无感慨地说:“经过多轮磨课,让我越教越明白,这样上一节课,胜似一学年的收获!”
磨课的实践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磨课看上去好像是对“课”进行打磨,而其本质却是在磨“人”,“课”仅仅是一种载体,在这个“磨”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磨出了一堂堂好课、磨出了一则则较为完美的教学案例,解决了一个个教学中的困惑,更重要的是“磨”出了一批教师,一批更具先进教学理念的新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的务实、民主、自由与和谐的教研氛围在教研组成员之间会形成一种新的精神气象,它慢慢渗透在教师的潜意识深处,显露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教师的教研行为和价值取向,使教师获得心领神会的氛围感染和心理鼓舞,通过磨课我们发现:与同事合作成为我们学校数学组每一位教师的职业习惯,同时随堂课的自发的磨课活动也已成为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
三、交流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波斯纳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的,我们教师以两种形式进行反思:
1、个体反思,为了引导教师增强问题意识,锻炼提高反思能力,我们要求教师在教案的最后一个栏目中及时写出每节课的教学反思,可写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尽可能记录下当时的教学体验;也可写出自己教、学生学过程中不足的地方,及时记录自己对教学的灵感、思考。
2、集体反思,“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教师个体产生的问题或困惑且是教学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就需要组织教师集集体智慧,发扬团队精神,进行集体反思,集体攻关。
教研也是“教学生产力”,我们将在上级的领导下,紧握教研这个抓手,利用教研组团队的力量,将教研根植于课堂,以研促教,以教助研,不断发展“教学生产力”,把数学组教研工作推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