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举目张串全文

2008-01-30 06:39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1期
关键词:项脊轩归有光书屋

邓 颇

师: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归有光的散文往往只是记叙一些日常琐事,却写得感情真挚,细节生动,具有诗一般的意境。那么,本文写了什么呢?有人用“一、二、三”三个数字为纲,串起了全文内容。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三个数字后各加上几个字,来概括本文的基本内容。

生:一种手法,两种情感,三个细节。

师:你主要是从文章的写法上加以提炼,值得肯定。

生:一个视角,两段经历,三件往事。

师:从叙事的角度来思考,这又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

生:一间书屋,两代情缘,三世变迁。

师:这是从生活情感的角度来加以分析。

生:一间书屋,两种感情,三位亲人。

师:好的。“一间书屋,两种感情,三位亲人(女性)”,这是比较大众化的一种概括方法,也是比较简洁、易于理解的一种概括。同学们善于开动脑筋,注意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出了老师备课也没有想到的一些概括方法。下面我们主要根据第四种概括方法,再结合其他方面来解读这篇文章。

一间书屋

请同学们思考,一间书屋“项脊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本文以作者的书斋名为题,“项脊轩”是全文的行文线索。

师:这篇文章在哪一段是集中描写书斋的呢?

生(众):第一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段,并思考:这是一间怎样的书房?

生:狭小。

师:从哪里看出它很狭小?

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师:何谓方丈?

生:就是一丈见方的意思,说明它面积小。

师:“方丈”现在是什么意思?

生:寺院里的住持。

师:对,那可是佛寺的最高领导人。据说他的办公室和寝室面积不过一丈见方。这里是古今异义。大家明白了归有光为什么将书房命名为“项脊轩”了吗?不妨大家先摸摸自己的项脊。

生:“项脊”说明房子窄小。

师:项脊,是人的脊梁骨的最高的部分,脊梁骨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比喻意义吗?

生:比喻骨气,志气。

师:说得好。“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含有怀远追宗之意。同时,“项脊”二字,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顶天立地的顶梁柱的人生理想。

师:这间书房除了狭小之外,还有别的什么特点吗?请结合原文回答。

生:还有“百年老屋——陈旧”,“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漏”,“日过午已昏——阴暗”。

师:面对这样一间又小又旧、漏雨又阴暗的书房,作者是怎样改造,使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稍为修葺”,进行了翻新,解决了“破”“漏”的问题。前面开了四扇窗,四周砌了围墙,来映照阳光,使阴暗的小屋变得明亮了。

生:还有,在庭院中种了兰桂竹木,使环境变得更幽雅了。

师:修葺后的项脊轩的确迷人可爱,令人留恋,已不仅仅表现在不漏、明亮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们能否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作者潜心读书时的心情?

生:轻松自在。

生:怡然自乐。

生:充满快乐。

两种感情

师:在这样的一间书房里潜心读书,是快乐的,可喜的,但是不是只有快乐呢?文中有一句表示作者情感的过渡句是……

生(众):“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师:谁来解说一下“喜”在哪里?“悲”在何处?

生:书房读书自得其乐,这是喜。

生:读书之余,看窗外夜色如画,也是喜。

生:胸怀大志,发奋读书,乐以忘忧,这是更深层的喜。

师:(插话)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课文注释说,第二段后删了一节作者发表感慨的文字,我找来原文看了,觉得这段文字很能说明少年归有光身居陋室胸怀大志的气度。

师:非常好!那么悲呢?

生:大家庭分裂之悲。

生:诸父反目成仇之悲。

师:理由何在?

生:文中有“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一句,说明诸父分家后用篱笆隔开还嫌不够,最后干脆用实墙彻底隔开。兄弟之间如同路人,让在书房中读书的少年归有光心中隐隐作痛。

生:写祖母……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说到祖母,我们就进入第三环节了。

三位亲人

师:祖母、母亲、妻子都与这书房有关系。作者充满着深情回忆自己生命中的三位女性。请说一说你感受最深的一处。

生:祖母过来探望“我”,看到孙儿静静读书轩中的话语,有疼爱之情,又有赞赏之意,写得很传神。

生:祖母离开小轩时,轻手关门的动作,自言自语的一句话:“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既写出祖母对孙儿疼爱、老人爱喃喃自语等特点,又反映了祖母对孙儿读书光宗耀祖所抱的期望,形象很感人。

师:是呀,也因此,如今祖母已经去世,自己却没有实现她的愿望,每次看到她的遗物,都感到非常痛心。

生:妻子早年和自己在书房一同读书,跟着自己学写字,问“古事”,如今妻子却去世多年,只有门前所种枇杷树随风摇曳,前后对比,自然让人体会到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师:关于母亲,好像还没有同学发表意见。是不是觉得作者没有直接写母亲,因此没啥可说?

(众生点头)

师:老师提示一下。大家发现了没有,对母亲的回忆,是通过谁来转述啊?

生(杂):奶娘。

师:对,家里的一个奶娘,为什么通过她来转述呢?

生(插话):因为他不记得了。

师:是啊,归有光八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对母亲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因此只有靠奶娘来转述。

生(悟):我明白了,一个孩子对母亲的印象要靠别人来转述,单就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让人痛心了,更何况当年他的母亲就在这间房子旁边住着。如今,当他天天在书房读书的时候,他自然会时时想起以前那么关心自己姐弟俩的母亲了。

师:一间小书房,见证了三位亲人的真情,流露出动人的感情。文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315040)

猜你喜欢
项脊轩归有光书屋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大树里的小书屋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一曲读书人的励志
儒家思想观照下的《项脊轩志》阅读
千丝万缕难理情,一景一言皆回忆
《项脊轩志》的记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