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冠
师:大家在预习时提出了很多的疑问,是不是从小说中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
生:我读了好几遍,总有一种错觉,好像越读越觉得本文不像小说,似乎更像诗歌。
生: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景物描写特别多,特别是有关鸭子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竟然占全文篇幅很大的比重。我们以前阅读小说的经验好像有点用不上了。
师:哦!这个观点倒是很有冲击力。老师也知道你们许多同学都很喜欢诗歌,愿闻其详。
生:我觉得更像诗歌是因为它写得太美了!而且我是第一次读到人物对话如此之少的小说。我数了一下,全文总共只有七句对话,而且还是节奏感很强的短句。
生:这篇小说的语言很唯美,很诗意,有的语句与散文诗很类似。譬如:“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的萤火虫……”这一句就充满着诗意。
师:老师也曾试着按照诗歌的节奏把文中的一句话进行了分行。我们请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展示幻灯]
“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能看见/一只水鸟/正浮在水面上”
师:谁来说说分行后的效果?
生:一分行我才发现这句话竟然有诗歌的意象和画面感,引人想象,很不错的“小诗”。
师:这只是其中的一例罢了。其实。刚才大家提到的特别之处,正是曹文轩小说的风格特点。大家已经初步发现了曹文轩笔下所弥漫着的诗意,这一点,与作者本人以及研究者的见解有些英雄所见略同了。
[展示幻灯]
1、曹文轩的小说具有优美的诗化语言,优雅的写作姿态,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执著于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
——当代儿童文学家王泉根
2、小说的诗性是小说中华丽的羽毛,是小说思想飞翔的气息……它是水性的小说,是无形的,流淌的……它的语言是简,是轻,是净,是柔。
——曹文轩《小说与诗性》
师:同学们,曹文轩所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风格。我们一般称它为“诗化小说”。老师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文体。
[展示幻灯]
“诗化小说”是一种情节叙事性不强,而代之以诗意化的笔触和意境来表现一切。追求小说的语言美、意境美和含蓄美的小说文体。“诗化小说”虽然“诗歌化”,但本质上还是小说,仍以叙事为主,只不过是诗意而唯美地讲述和传达着一个故事和主题而已。
师:看了资料介绍,想必大家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们第一次阅读时会产生如此多的困惑和新奇了。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是否学过类似的诗化小说?
(学生思索)
生:我们学过的孙犁的《芦花荡》等“荷花淀派”小说似乎很像这类小说。
师:对,孙犁确实是中国现当代诗化小说的重要代表之一。老师再给大家做点补充。其实。诗化小说在中外文学史上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
[展示幻灯]
鲁迅《在酒楼上》、沈从文《边城》、何其芳《画梦录》、废名《桥》、冯至《伍子胥》、萧红《呼兰河待》以及汪曾祺《大淖纪事》等。
“我们在以往中国现代小说的阅读和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即现代小说中那些艺术水准相对较高的作品,大体上都表现出诗性或者说诗化特性。”
——张红秋《用现象学“看”诗化小说》
师:因此,这节课我们就重点一起来探寻《孤独之旅》这个诗化文本,看看它是否有许多这样的“诗化特性”。我们不妨从文章的标题入手。大家是否想过,小说原名“草房子”,编辑为何要为小说另加“孤独之旅”这样一个题目呢?
生:我觉得“孤独之旅”这个题目是突出“孤独”两个字的,而“旅”是主人公的成长路途。所以我认为“孤独之旅”也就是“孤独的成长之旅”,有些侧重成长的意思。
师:分析得很好!老师也来说说:“孤独”这个词,本身是很抽象的,但“孤独”又是常常与“诗意”相连用。老师“百度”了一下“孤独”与“诗意”这两个关键词,很容易就产生了以下关联:
[展示幻灯]
1、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乌啼”只是作品中的一个意象,表达了一种诗意的孤独。
2、某诗人说:“我喜欢这样的意境,带着诗意的孤独,闲适也好,忧郁或凄凉也罢……”
3、某网友的博客名为“孤独而诗意的栖止”。
4、某网友的论文题目是“孤独且诗意的自然聆听者”。
师:由此可见,题目中的“孤独”二字与“诗化小说”的浪漫特质完全符合。一般说来,诗意比较容易发现,而与诗意相联系的“孤独”则对我们而言似乎比较抽象,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诗意”的孤独呢?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