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殖民化、话语商谈与福利国家的未来

2007-12-29 00:00:00杨立雄杨月洁
人文杂志 2007年1期


  内容提要 本文从福利的角度将哈贝马斯的理论与马歇尔、罗尔斯的思想进行了比较,认为哈贝马斯既不满于新自由主义的以个人为中心完全竞争的思想,也反对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集权主义和国家干预的制度模式,他从以往物质和金钱的再分配转移到了通过文化、伦理层面的话语商谈提高全社会福利,通过话语商谈理论建立一个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使人人都生活在一个推己及人、情致意尽、惜老怜贫的美好世界。
  关键词 哈贝马斯福利国家 社会权利 正义论
  〔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7)01-0177-08
  
  一、前言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学术成就最为显赫、理论贡献最为突出、思想地位最为独特的一个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它开创了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传统。与第一代新马克思主义不同,法兰克福学派更注重从个人自由层面思考资本主义理性文明和现代性的弊病,更关心个人的生存境遇和现存制度的冲突,要求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期待解除资本主义造成的人性扭曲和个性压抑的激进的文化革命。在哲学上,法兰克福学派以异化为中心线索,将马克思主义彻底人本主义化,以非理性主义的、伦理取向的社会批判理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在政治上,彻底否定资本主义文明和一切基于理性主义的工业文明,追求一种非无产阶级革命的另类的西方解放事业。因此,法兰克福学派所追求的理想政治目标是立足于个人自由的,非共产主义的解放事业,着眼于非无产阶级的反资本主义革命动力和革命道路。参见周穗明:《2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出版社,2004年。最重要的理论家,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在第一代理论家的基础上,把规范性引入到批判理论,将第一代理论家的意识哲学转向了语言哲学,发展出一种以哲学为基础的、跨学科的、关于社会和历史的多元化新理论。但是,哈贝马斯的理论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哈贝马斯在政治上认同西方主流的民主理念,坚持社会批判理论的个人自由传统,构建了个人自由传统,因而与自由主义学派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有分歧,也只不过是实现方式而非实质内容的分歧。袁久红:《正义与历史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88页;周穗明:《2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