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心理素质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2007-12-29 00:00:00王秀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6期


  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效率和学习效果。
  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和谐的情感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动情,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需要的激发与调动,更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对学生的情感活动进行调控。教师走进课堂时,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教师每一个会意的眼神、赞赏的微笑都会给学生以鼓舞、勇气和信心。
  
  教师的激励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和身体状况等,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有不同观点的学生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以鼓励性的评价,尤其要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相信“我也能学好”,让他们感受和品味成功的滋味,体验 “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
  
  教师的启发技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师设疑和学生质疑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环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如: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教师要在重点、难点处设疑。教师在设疑时,能激发学生质疑,学生质疑可以使其集中自身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扩大思维的广度,提高思维的层次。
  
  教师的风趣幽默的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潇洒自如的谈吐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比如,化学课上巧妙运用化学韵语、口诀、诗歌、顺口溜,可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既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又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基本技能的掌握,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因此,教师要将各种趣味性语言交替使用、合理搭配,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事实证明,学生不喜欢古板、单调的教师,那些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才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