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大多数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能学得好。一些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数学成绩还不错,但进入高中,便会感觉力不从心,甚至有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
造成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我分析,一是学习不主动,没有预习、复习的好习惯,满足于一知半解;二是听课不专心,抓不住重点、难点;三是不重视基础知识,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
针对以上情况,我采取了如下辅导措施:
1.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积极性。即: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或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效率也较高。在数学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讨论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注重学习动机的激励。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我采用学生角色扮演及自我测验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已的学习现状,在此基础上确立新的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通过记录一点一滴的成功,树立自信,激发自己的潜能。
3.注重学习态度的培养。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学习态度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对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总是能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自觉地学习,学习效率也较高。我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种学习态度所带来的不同学习效果,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从而端正自已的学习态度。
4.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如学习中的注意力倾向、记忆的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作业和复习的行为习惯等。我采用自我测查、团体辅导的方式,使学生认识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有什么关系、自己的学习习惯有什么优点和问题、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等。
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题型归类,找出知识点及题型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分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辅导,我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大大的提高,整个班集体形成了好学、好问、互相帮助、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