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2007-12-29 00:00:00李春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6期


  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可塑性比较强。一方面,中学生的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素质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这使每个人的个性必然存在差异。
  许多中学生在从小学步入中学后,普遍存在着不适应中学生活的情况。具体表现在:
  1.自卑感强。在学校班级管理中,一些学生往往由于成绩、操行方面弱于其他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经过努力后仍然改变不了现状,于是责怪自己,怨恨自己,最后破罐破摔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2.抗挫能力低。由于受父母的过分宠爱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中学生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经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敢勇于面对,而是逃避困难。
  3.适应能力差。中学的学习生活比小学紧张,而且在学习方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一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上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差。
  4.调控能力弱。一些中学生情绪多变而强烈,易冲动,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为此,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各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已迫在眉睫。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培养:
  1. 抗挫能力。学校要培养学生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环境的压力,主动向挫折挑战,勇敢战胜挫折,从而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2.磨练意志。坚强的意志是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处于心理发展的可塑期,有进取心但往往有始无终。因此,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尤为重要。
  3.冒尖精神。敢为人先、敢于冒尖是一种勇气,学校要培养学生这种精神。
  4.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是现代心理素质的关键。培养具有竞争精神的人才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具有竞争精神,才能激发自身的潜力,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增强自身的实力。
  5.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才能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项相当紧迫的任务。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积极投身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拥有过硬的本领、过硬的心理,从而成为祖国未来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