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改革的重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核心是研究和解决在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知识教育基础上的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基础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是一种愿意去发现问题、积极去探索问题的心理取向。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改变以往让学生坐着学科学、听着学科学、捆绑着学科学的模式。虽然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荒唐,甚至违背常规,教师也不要全盘否定,那样会挫伤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由此而被淹没。教师要鼓励他们多提问题,从而使他们大胆地去实践,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由此培养其创新意识,发展其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鼓励学生发言,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课提出批评和建议,甚至有时可以让学生做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可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备课,并给予指点,再让学生自行组织编排教学内容等。让学生讲课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因为讲课学生的思路更接近其他学生,更易于被接受。
二、注重化学史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位科学家曾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怀疑和批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发展史,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教育学生不要盲目地迷信前人的结论,要敢于向真理挑战。如学习《空气》一节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以下内容:在两百多年以前,人们已经知道空气里除了含有少量的水蒸汽、二氧化碳外,其余的就是氧气和氮气。一百多年后,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测定氮气的密度时,发现从空气里分离出来的氮气跟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的密度相差几毫克。雷利没有忽视这一微小的差异,由此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以上事实让学生们讨论,引导他们要敢于大胆怀疑和批判,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三、注重化学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教学不是“纸上谈兵”,要想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现象和本质,必须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和实验技能,更要引导他们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用已学过的知识,研究教材中未出现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学习燃烧的条件这一节知识时,一名教师在做完演示实验、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后,进一步问,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怎样才能燃烧?对于铜片上的红磷,学生回答得很快,但是,对于水中的白磷学生只想到将其拿出水面。教师肯定后继续问,若不拿出水面,怎样才能使其燃烧呢?学生积极思考,最后用实验加以验证。这样使学生克服了思维定势,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事实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这三者是互相包含、互相融通、互相影响的。在激发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创新精神;在培养创新精神的同时,也锻炼了创新能力;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更激活了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了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一项艰巨的、长久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本着从基础教育入手,做到“润物细无声”。创新教育还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创造力,有强烈的求知欲,有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态度,有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讲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