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王小英的作文《这就是我》,我的心痛了,一种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包围着我,使我艰于呼吸和视听。身为班主任,我太忽视这样的学生了!我只知道她的进校成绩是语文26分、数学3分,只知道班级不论哪一次测试她总是最后一名,只知道每次缴费她总是一拖再拖,只知道两次家长会她的家长都没有参加,除此之外,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总是低着头、沉默不语的样子。我哪里知道这是多么可怜的一个孩子:
父亲在她三岁的时候患肝癌去世了,母亲拉扯着三个孩子过了几年,两年前嫁给了一个泥瓦匠。一家五口,三个孩子读书,还要供养孩子的奶奶。父母迫于生计,除了一日三餐让孩子吃饱外,根本无暇顾及他们的学习以及他们的心灵成长。而由于孩子们跟继父相处得并不好,家中矛盾重重,孩子的心灵早就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我这才明白,为什么王小英总是低着头沉默不语了。没有生父,家境贫寒,成绩太差,在集体和家中都得不到关爱,强烈的自卑感已经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如果在她成长最为关键的初中三年,她仍然处在这样的心态中,那么,她的一生可能就在自卑中度过,这是何等的悲哀啊!我决心用我的爱来滋润她的心田,让她感受到温暖,树立信心。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难。沟通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把她喊到办公室和她谈心,除了点头、摇头、抹眼泪外,她一句话不说,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怎么办呢?我决定冷静下来,对她进行仔细的观察,我要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她正确地评价自己,这是帮她找回自信的惟一办法。我知道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即使是成绩再差的学生,也会有闪光点。我还知道,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是依赖于别人对他的评价。老师和班集体对学生的评价如何将决定着她能否摆脱自卑,树立信心。而704集体(包括她自己)对王小英的评价似乎早有定论:她是我们班最差的一个。因此,我首先要改变集体对她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她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经过仔细地观察,我发现了她的一些优点:值日非常认真,能够按时交作业,上课不讲话也不做小动作,有一次捡到了五角钱还交给了班长。那一天,王小英做完早值日,预备铃刚响,我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们班值日最认真的要数王小英同学了。别的同学只是将过道扫一扫,王小英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地移开来扫,非常仔细。”全班学生都愣住了(大概是想不到我要表扬她吧),接着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王小英先是一愣(大概是从未受过表扬吧),接着露出了羞涩的笑,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笑。
后来,我又利用周会课表扬了她的其他一些优点,又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我是谁》,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优缺点,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信心。在平常的接触中,我对她更加关心,看见她理了发,我会说:“王小英,今天好漂亮嘛。”那天早上下雨,她迟到了,浑身湿透,我把她带回家(我家住在校园里),帮她擦干脸和头发,又把我的棉袄给她换上,并说送给她,不用还了。临走时,她朝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尽管一言未发,但我知道,她的心暖了。
接下来,她开始在周记中向我吐露心声,并向我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你都会帮他们说一句公道话吗?妈妈和奶奶为了钱吵得很凶,老师,我怎么办呢?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同学就不能有自尊心……我认真地对待她的每一个提问,工工整整地在周记本上写上我的看法。有时候,我写的评语比她写的周记还长很多。渐渐地,我发现她的错字少了,字写得也好了。在周记中,她还谈到学习上的苦恼,说很想尽快提高学习成绩。我心里清楚,要想让她迅速提高成绩十分困难,于是,就劝她慢慢来,别着急,只要每天都有收获,就应该肯定自己的努力,对自己有信心。周记上的交流,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最令我开心的是那天的元旦联欢会上,王小英虽然没有表演节目,但她在人群中笑着,和大家一起鼓着掌。联欢会结束时,我祝学生们新年进步,学生们也齐声说着祝愿我的话。这时,我看见王小英也抬起头,和同学们一起大声说着,我知道她已找回了自信,融入了我们704班集体中。
我在心里默默祝愿:抬起头,走好你的一辈子!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第六中学)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