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思维;快;自动想法
在这之前,阿文到我咨询室来过两次,一次谈的是学习,一次谈的是人际交往。从谈话中可以看出,阿文对自己高中生活各方面都很不满意,这令我有些担心。但他对改变现状和完善自我又充满了信心,这把我的思维引入了一个误区,我以为他和其他高一学生一样只是对高中学习和寄宿生活不适应。然而,当他时隔一个多学期,第三次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天,阿文脸色苍白,目光呆滞,呼吸急促。一进门,他就急不可耐地问我:“老师,你说我是不是快要疯了,我觉得我的思维比别人快了很多,十多年的事情我可以在短短几秒钟之内全部过一遍……可是我又很怕,因为当我思维加快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体温在不断升高,我想我必须安静下来,要不然,体温不断升高,我可能就会死掉……”我摸了一下他的额头,体温正常,但有冷汗。我从一份报纸上找了一篇文章让他读,并就此提了几个问题。我没有发现他的思维混乱,但我发现他的语速快得惊人,我听不到完整的句子,只听到句中跳跃的单词。他真的是思维太快了吗?
经过几遍的放松练习,他的语速终于慢了下来。于是,我们进行了下面一段对话:
师:能聊聊你小时候的事情吗?
文:小时候我特别优秀。爸爸妈妈来深圳闯天下,他们没有带上哥哥也没有带上妹妹,只让我跟着,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很优秀,能给他们增彩。
师:你说的优秀指的是什么呢?
文:各方面都有啦。我妈说小时候我长得特别可爱,遗传了他们的所有优点……我的思维又开始快了。
中途,他停了一会儿,还皱了一下眉头。对于心理咨询来说,这一个小动作后面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动作可能隐藏着来访者头脑中经常自动出现的某种观念或某种特别的情绪体验,如果咨询者能帮助来访者挖掘出这种突然出现的自动想法,对真正了解引发来访者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有极大的帮助。于是我问:“当你回忆起这些事情时,你脑子中还会浮现出什么想法?
文:我突然想:“我现在有什么优点呢?”对了,好像我一产生这个想法,我的思维就开始变快,从小到大的经历就从眼前飞过……
他的语速又开始越来越快。很明显,“我现在有什么优点呢”这一自动想法对他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再次放松后,阿文又开始追述他幼时的学习生活:
文:读小学时我的成绩特别好,总是在班上前三名的位置,同学们都爱跟我玩。我是班长,他们都很听我话,我就是班上的头……
刚开始阿文对自己小学生活的描述显得津津有味,但慢慢地,他的表情变得痛苦起来,最后他低头沉默了。
师:你的回忆是不是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什么事又让你不堪回首呢?
文:我在想:“我现在有什么优点呢?”老师,你说我的思维是不是真的比别人快,我的思维可以在一秒钟之内由小时候飞回现在。
他停了一下,突然又补充了一句 “这是别人做不到的。” 然后他将一直不知望向何处的视线调回我身上。看来,思维快给他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困惑,也随之带来了快感。
为了进一步了解阿文对自己现在生活的评价,我让他以“现在的我和我的生活”为主题画一幅画。并请他对自己的画进行解释。
文:上面这个就是我,我的头发全部竖起来了,我觉得这样向外延伸,别人才更能注意到我。我觉得头脑是人最重要的,所以我只有头。下面这个是我现在的生活,像一面墙,没有门,又很乱。我真的很乱,我觉得我思维比别人快是我比他们优秀的表现;可是我又很怕,因为思维一快,我的体温就在增高,这样下去我会死掉的。
师:能不能谈谈眼睛上画的那几条线?
文:那是头发。我用头发挡住了眼睛,我不敢看……
他又停下了,目光变得有些呆滞。
师:请描述一下刚才你头脑中闪过的画面好吗?
文:我在不停地和周围同学说话,但是没人理我,他们在笑,肯定是在嘲笑我。
师:他们嘲笑你什么?
文:我很想进重点班,可是我成绩很差;我想做班干部,可是我连个小组长都不是。他们很瞧不起我,认为我一无是处。
说到这儿,他又停了下来。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但欲言又止。
师:告诉我,在你头脑中,是不是又闪过了什么念头?
文:我的思维比他们快。
师:你觉得很安慰,但也感到痛苦。
文:我觉得好可怕,我不敢看自己了。
他有些神经质地把自画像盖住了,然后对我说:“我心里有一个可怕的声音,我想把它喊出来,行吗?”
阿文走到活动室的一个角落,对着墙喊:“我是优秀的——我是优秀的——我是优秀的——”喊过之后,阿文回到咨询室,脸上显出极疲惫的神情。
文:我是在初三的时候发现自己思维比别人快的。那一次开家长会,爸爸看到我的成绩很生气,当着老师给了我一耳光。老师对我爸爸说:“阿文其实也挺不错的,思维发展很好,做数学题特快。”从那以后,我就发现自己思维比别人快,我特高兴。到高中以后,我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几个学生社团的应聘也没能成功,甚至我主动向班主任要求职务也不能如愿,但我感觉自己的思维却越来越快,连说话的速度都控制不下来。我总会不自觉地想“我有什么优点呢”,我总想告诉别人我的思维快,我想得到他们的肯定,可没有人理解我。我想可能自己说话太快了,他们都不太听得明白。所有人都在敷衍我,我现在连一个愿听我说话的朋友都没有了,我太失败了。
阿文开始流眼泪,但他的情绪却慢慢地平静下来。我又让他读了一段文章,这一次他的语速仍然偏快,但已能听清每个句子的意思,看来他也明白了一些事情。
……
这只是阿文这个个案咨询的开始。我通过抓住来访者在头脑中一闪而过的自动想法了解到了一个重要信息——“思维快”只是他的心理安慰剂,是他维护心理平衡的策略。儿时的优秀使他形成了“我是优秀的”这样的固定信念,这导致了他成长后的认知曲解。失真的固定信念与现实中的学业平平、人际不如意产生了矛盾,于是他的大脑就自动地搜索“我现在有什么优点呢”,最后“思维快”便成了他维持心理平衡的惟一良方。然而,这种理解是很牵强的,所以他不断地对人诉说以求得支持,支持不成便产生了自信危机,并由此感到了恐慌。
后来我又与阿文的老师、父母、同学进行了面谈,并给阿文进行了MMPI心理测量。值得庆幸的是,阿文没有精神异常,他只是产生了心理障碍。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我让阿文在班上组织了一次人际魅力调查——将班上学生的名单表发给大家,让每位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给全班同学打分,很喜欢得3分,比较喜欢1分,无所谓0分,比较不喜欢-1分,很不喜欢-3分。结果阿文所得均分为1.97分,这让阿文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客观的认识——自己虽不是最受欢迎的人,但也不是他原来担心的“没人理、遭嘲笑”的对象,很多同学心里是愿意交他这个朋友的。在这个基础上,我启发他对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进行重新评价,学会接纳自我。同时,我在咨询过程中逐步让他形成了“我要努力,我会更优秀”这样的自我激励暗示性语言,用以对抗头脑中的“我有什么优点,我思维比别人快”这样的负性自动想法。如今,阿文又换了一个班级,虽然仍没能进入重点班,但他在学习上认真踏实,与人相处时平静和谐。
自动想法是指在生活事件刺激下快速进入一个人头脑中的、影响其心理行为的想法。有些自动想法很可能是不现实的或功能失调的,但人们很少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想法的真实性或有效性,而任由这种负性的自动想法左右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阿文这个个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抓住了他行为或情绪突然变化时其头脑中那种一闪而过的想法,帮助他识别了自己的负性自动想法,这对于确立诊断和进行心理咨询是很重要的。
点评
《为何我的思维比别人快》一文的作者姚乃蓉是深圳市宝安区优秀的心理咨询教师。该文真实地记录了她与阿文之间的咨访过程。在咨询过程中,姚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思维快”在“阿文”心中的功能,认识到“思维快”对他起到的形式作用和实质作用。准确地把握症结后,设计了有效的行动方案,成功地解决了阿文性格自我支持部分的功能障碍。在面对高考压力的社会条件下,在每天片面单调强化“高考语言”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个案并不少见,只是表现不同,此文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本文的不足之处有两点:案例的写法有些单调,阿文心理障碍的成因还可作更深入的探讨。
点评者:刘立庆,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所所长,心理学副教授。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高级中学)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