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正霞
(中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作为学校体育的必修课程,由于沿袭传统的教学及训练手段,教学效果欠佳,使教学和培养目标相脱离,既影响教学质量,又阻碍教学改革的进程。要改变这种现状,将“三论”引入武术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都产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人们视它们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简称“三论”或“三论”科学,也可统称系统科学。
控制论(Cybernetics theory)一词来自希腊语,原意为掌舵术,包含了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后维纳(Norbert Wiener)在1948年出版的《控制论》一书中把控制论定义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1]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在狭义上,控制论是研究在机器和动物中信息过程和有目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广义上,控制论的概念应用于社会系统,用信息过程和信息流的术语去分析复杂的社会系统。[2]
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是控制论的基础,是由美国数学家、工程师申农(C.E.Shannon)创立的。他在1948年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中,勾划了信息论的轮廓,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狭义的信息论主要研究有关电讯的问题,是属于物理科学的范畴。广义的信息论被理解为凡是利用狭义信息论观点来研究一切问题的理论,其应用范围也有电子学、通讯工程,扩大到其他各个领域。[2]
系统论(System theory)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Bertalanfy)于1945年《关于一般系统论》一书中提出。[2]系统论是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观察事物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方面,综合地、精确地观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的概念、原理、规律是相互渗透的,把“三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中得出的基本原理有: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
反馈是人们把控制系统输出去的信息,作用于被控制的对象以后所产生的结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控制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
系统由较低的结构转变为高级的结构,称之为有序,反之称之为无序,故有序原理实质上是进化原理。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有信息交换,才可能有序,与外界无信息交换的封闭系统,要使之有序是不可能的。
整体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即有内部联系的,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同时整体原理还指出,如果系统的各要素相互发生冲突,整体的功能就可能小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
3.1反馈原理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个控制系统,无论是物理系统、生物系统、还是社会系统,其信息通道必然是一个闭合回路,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不可能实现控制。武术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大纲、教材、场地器材等要素组成的一个有规律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闭合控制系统。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反馈原理,随时掌握教学情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开学前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学习情况,做好因材施教的客观依据。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期的教学计划作为输入信息作用于教学,对教学实行控制。对此,可通过考试、比赛等模式,将取得教学计划执行结果产生的实际演绩与教学计划的预期演绩做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修改教学计划,作为新的输入信息,再作用于教学。在具体一节课上,教师应通过观察、询问的方法,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疲劳程度、运动能力、心理状况等,及时做出调整,实现最佳调控,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教学课上,若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观察教师示范动作非常仔细认真,同时练习积极认真,动作清晰到位,弓是弓,马是马,说明教师的知识技术输出与学生的知识技术的输入是保持平衡的,教师的所教,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可以承担和接受的。反之,若学生对教师所教的技术动作迷茫不知所措,则说明教师的信息输入量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能力掌握范围,就需要教师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学生的掌握能力。但是如若在单位时间内教师的输入信息量过少的话,学生掌握的很快,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反馈原理,对备课、信息量的输出等做出及时调控,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3.2有序原理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有序原理要求教学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这就要求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开放”,不断交流信息,了解社会发展潮流,体育发展趋势,各兄弟学校的发展状况,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信息储存及授课方式的不同,班级之间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武术教学进行优化调整。
同时有序原理要求教学中要尽可能促进学生思考,使大脑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也成为开放系统。思考的过程就是大脑内各子系统间交换信息的过程,就是有序的过程。思考的作用是使大脑的有关部分储存的信息联系起来,组成更复杂的结构,更加有序。武术教学看上去虽然只是一些肢体上动作的模仿,教师做什么样的动作,大家跟着学什么样的动作,好像没什么思考的过程。其实不然,武术教与学的任何动作,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马步冲拳,也需要大脑的思考。首先在教师做示范动作的时候,学生大脑系统的所有神经元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把教师的动作以信息的方式输入,同时大脑系统的各子系统也在进行信息交换,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吸收。
3.3整体原理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何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且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所以,在处理问题时,重要的是要发挥各部分共同形成结构的新的功能,即整体功能,而不应仅注意发挥各部分的功能。
在武术技能的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自始至终注意各部分的关系。教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要在整体上把握动作结构,然后学习各个部分,掌握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认识部分;认识各部分及其联系后,再综合为整体,在认识部分的基础上理解整体。如在教一套拳时,应该站在整体的角度,先把武术中的基本手型、基本步法等基本功介绍给学生,再对整个套路做一遍完整、规范的示范,使学生对套路有一个完整的概念,然后分成若干段,在几个课时逐一进行教学,同时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连接,最后在各段动作熟练的基础上,把整个套路连起来进行整套的练习。
整体原理还要求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技艺等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习武先习德”,武德教育始终是武术界共同信仰的一种言行标准,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武德教育。“中华武术美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形体美、动作美、造型美、服饰美、精神美和武德美等六个方面。”[3]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中华武术这诸多“美”的因素,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实施美育,提高学生对武术美的认识,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技艺几个方面作为系统而不是孤立的知识教给学生,应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整体功能出发,把握好重点,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此外,教师应逐步渗透“以学生发展为本”[4]的教育理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学习经历,同时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会几个动作或几套套路,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
无论是宏观上的培养国家栋梁之材,还是微观上的配合和参与素质教育,武术教学都需要借鉴其他学科先进的教学经验,借助先进的边缘科学的方法手段。目前,在学校体育改革的号召下,武术教学虽然也开始从经验教学走向科学教学,但仍存有许多弊端。“三论”是武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科学的方法论,将其基本原理引入并应用于武术教学,对我们改变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站在整体的角度,处理好武术教学系统中诸方面的因素,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状况,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人格,突出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 N.维纳.郝季任译.控制论[M].科学出版社,1962.
[2] 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M].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3] 李豹,蔡德泉,齐金娣,等.武术运动美不胜收的奥秘在哪里[J].中华武术,1989,(5):30-31.
[4] 黄银忠.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1995,(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