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艺
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一次期末考试,我的数学成绩竟然没考及格。这是我怎么也没想到的。要知道,平时我的数学成绩非常好,而且在数学上我花的时间也最多,特别是那些对别的同学来说很难的应用题,到了我的手里,我一下就能把答案解答出来。可是为什么期末考试我才得50几分呢?那几天,我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伤心得跟谁也不说话,甚至连饭都不吃。家人劝了我几回,说一次考试代表不了什么,可我根本听不进去。
那天,在外地工作的母亲赶回来过春节。她听家人说了我的情况,把我从小屋喊出来,问我说:“你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是觉得很不理解,所以才不吃饭吗?”
我点着头,依然难过地说:“我平时数学成绩一直很好,这次竟然考这么点分,我当然不能接受了。”
母亲轻轻摇了摇头,笑着说:“你说你数学成绩很好,我看不见得,我现在出一道应用题,你就不一定能做好。”
“才不会的。”我的拗劲上来了,争辩说:“只要是我们学过的,我肯定能做出来。”
“那我们试试?”母亲依然笑着,“你听好了,我要出题了:有一列火车从起点站出发,车上有328人,开出之后,它进了第一个大站,上来105人,下去96人……”
听了母亲出的这道应用题,我的心里有些发笑。这道简单的应用题,我在小学三年级就学过了,最后肯定是问车上还剩多少人。这样的应用题,我不用笔,口算都行。
果然,母亲继续说道:“这时火车进了一个小站,上来8个人,下去6人;后来又进了一个大站,上来75人,下去66人;再进了一个中站,上来15人,下去20人。”
母亲不停地报着数字,我在心里连续计算着,母亲刚说完一个数字,我的答案数字也出来了。我觉得母亲太小看我了,竟然出这样的题目考我。
“这时火车进了一个中站,上来35人,下去40人;又进了一个大站,上来45人,下去36人;进了一个小站,上来18人,下去16人;又进了一个小站,上来28人,下去26人;再进了一个小站,上来38人,下去36人……”母亲的速度越说越快,但这依然难不倒我。对于这样的应用题,不用考虑别的,只要把每个站上、下人的数字记好,最后答案很自然就出来了。
“火车又进一个大站,上来15人,下去6人;进一个中站,上来55人,下去60人;火车最后进入一个小站,上来48人,下去46人。问,这列火车……”
“这列火车上共有359人!”听到母亲说火车最终进站,我立即将答案报了出来。
“不,我问的不是这个。”母亲摇着头,说:“我的问题是这列火车一路上共进了几个中站,在中站上总共上来多少人?”
“啊?……”听了母亲最后出的问题,我一下愣住了。我没想到母亲根本不按照常理,竟从这个角度出问题。因为在母亲出题的时候,我全神贯注在听母亲报的数字上了,根本没留心母亲提火车进大站、小站的细节。我的脸一下涨红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看着我窘迫的样子,母亲走到我的面前,认真地说:“火车共进了3个中站,在中站上总共上了95人。”
母亲用手抚摩着我的脑袋,看着我,“你在做这道应用题的时候,只是按照常理注意最后的结果了。所以我的问题一说完,你能立即将火车上的总人数答出来,但却忽视了我出这道题的过程,当我问你火车进了多少中站时,你就答不上来了。如果你要稍微注重一些我出题的过程,就能记起我才说了3个中站。”
我惭愧看着母亲,低声说:“我没有留心您当时说的。”
母亲接着说:“而且在中站上上来的人数都是有规律的,后面的中站上来的人数,总是比前一个中站上来的人数多20人。如果你能掌握到这个规律,只要记住第一次中站上来的人数,总人数也很快就能算出来的。”
我点着头,不由有些佩服母亲,说:“妈妈,我知道了,以后做题我会多注意的。”
“孩子,我之所以出这道题给你,是想告诉你,许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不要总是想着结果,而要多考虑过程。这次期末考试,你不要对‘考试成绩这个最后的结果一直耿耿于怀,而要多想想你平时学习的过程。只要你好好学习,用功努力,把学习过程坚持下来,这就足够了呀。”
看我逐渐明白了道理,母亲语重心长地说:“而且你过程坚持好了,最后胜利的结果,它自然就随之出来了。就像我刚才出的题,你只要记住火车进了几次中站,那它的总人数也就一口能答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