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与“避实就虚”

2007-06-24 12:26张玉庭
交际与口才 2007年7期
关键词:明成祖云散广寒宫

张玉庭

“实话实说”有个特点,必须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容不得半点夸张与想象。但,在纷繁复杂的交际中,谁也不能确保自己时时处处皆能实话实说,这才有了本文所谓的“避实就虚”。此种说法并不要求一字一句皆有出处,它追求的是妙语联珠与妙趣迭出。事实也表明,这种看似虚幻的“说”法极富表现力,常常能使人极方便地摆脱困境。

请听一个有趣的古代传说。某地有座关羽庙落成了,主持此项工程的县官觉得,既然那关羽义重如山威武如神,想必有个极不错的贤夫人贤内助,就下令在关羽庙边加盖了一座关夫人庙,还下令征集对联赞之颂之,那么,此联该怎么对呢?既然《三国演义》中没有任何关于关夫人的情节,岂不是无言以对?可是突有一日,还真的有人送来了一幅对联,联曰:生何年殁何日皆弗可考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

妙!此联即出,果然人人称赞!且看上联,不知就是不知,这才称“生何年殁何日皆弗可考”——此乃“实话实说”;再看下联,既然其夫大忠其子大孝,就理应名之曰“贤”,这才有了“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一说——此乃“避实就虚”。

如此看来,这“避实就虚”在很大意义上乃是一种巧妙的“无中生有”,正因为从“无”中“生”出的“有”是“有据可考”的,是“有情可恃”的,这才“曲径通幽”,硬是把“山穷水尽”变成了“柳暗花明”。

换言之,“避实就虚”的妙侃之所以迷人,乃是因为它同样讲究“有根有据”,同样在乎“合情合理”。

为了说明这一道理,请再细品一个例子:也是古代,明成祖有个贵妃死了,祭祀时把大学士解缙请了来,让他朗读祭文——那所谓的“祭文”不过是一张白纸,上面除了四个“一”字并没有文字,实乃典型的“无”,但解缙不慌不忙,立即变“无”为“有”,开口读曰:“巫山一片云,峨岭一堆雪,上苑一枝花,长安一轮月。云散,雪消,花残,月缺。呜呼哀哉!尚飨!”明成祖听了,非常高兴。(见《快园道古》)

妙!此言既出,的确值得称赞。且看那张纸,既然其上空空如也,当然无从读起。但,既然“巫山一片云,峨岭一堆雪,上苑一枝花,长安一轮月”皆是可以想象的美景,既然“云散,雪消,花残,月缺”皆是可以让人感慨万千的憾事,就尽可以演绎开来,联想开去。将此情此景读成“呜呼衷哉!尚飨!”的悼念之文。如此避实就虚,岂不是大智大妙之极!

自然,解缙这巧妙的“说法”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发,这就是,只要说话者肯动脑筋,在适当时变“实话实说”为“避实就虚”,就完全可以走出困境。

自然,运用这一技巧时必须注意两点:

(1)必须以一定的“实”作为神聊妙侃的出发点,如果没有“实”做为基础,空穴来风无中生有,操作起来将没有“依据”。(2)必须既出于“实”而又摆脱“实,切不可被“实”圈死,这才能“虚实结合”、“以虚代实”。

请再看一个极成功的例子。明永乐年间的一个中秋之夜,明成祖朱棣大宴群臣,刚欲开宴赏月,月亮突然被云彩遮住。成祖令解缙就此赋诗,解缙立即出口成章,吟出《风落梅》一首:“嫦娥面,今夜圆,下云帘,不许臣看。拼今宵,倚栏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成祖闻言,果然大喜。(见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九)确实,中秋无月是个憾事,但,聪明的解缙一联想,也就立刻写出了一首情意深长的好诗。

不信请细品:云遮雾障,的确已看不到美丽的嫦娥了,但既然寂寞嫦娥乃天姿国色,就定然会有客造访广寒宫,那么,来者是谁?是伐桂的吴刚?还是桂花树下的淘气的玉兔?是从银河岸边飘来的织女?还是神话中也上过月宫的唐明皇?果然越想越有诗意,越想越神奇,这就是成功的“避实就虚”!

猜你喜欢
明成祖云散广寒宫
中秋漫话广寒宫
冬日望月
广寒宫
明成祖朱棣出征漠北细节初探
明成祖朱棣民族关系思想探析构建
暗苔
论郑和下西洋与明成祖的威慑外交战略
广寒宫由“假”成“真”
云来云散,回忆中有你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