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门高深学问

2007-05-31 09:56谁谁谁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7年24期
关键词:措辞韵味商会

谁谁谁

如果说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不断冲击C什么O职位早已不足为奇的话,那么一个留着汗毛当胡须、面带职业性微笑的年轻经理人在回答一个尖锐问题时说出“我们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并在做出积极的回应……”之类的话时,多少会激起旁观者的一点好奇:说着这些与他们的年龄和思维方式极不相称的话时,会有多痛苦?

事实上大多数年轻的管理者也许业务能力很强,也很会钻营人际关系,但在措辞上就是不可救药的年轻。

比如我遇到的一个24岁的北欧公司驻中国首代,他自豪地说:我手下的员工有比我大10岁的,但有的时候,年龄大小和能力高低并不成正比。这句话无疑会让那位34岁的同事很伤心。

怎么让措辞既能清晰地表达意思,又不会伤及所有人的情感和自尊,甚至即使在批评别人时都能让对方愉悦地接受,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要说80后的人难以掌握,有的人就是到了80岁以后还是不懂。

有个朋友在提到一位商会主席的措辞时称赞不已。

那是在一个业内聚会上,出席的人大多是任职管理岗位的成熟精英,在提到一位臭名昭著的同行时,大家纷纷用自己目睹过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此君乃小人也,正巧当时“小人”刚刚离职,这个事实大概也激发了更多的人表达对他不满的冲动。

这时,商会主席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了一句:“他已经很努力了。”用我朋友的话说:这句话含义丰富,韵味深刻,一切褒贬尽在其中。怎么我就想不起来呢?

还好想不起来。假如这世界上人人都说着这种含义丰富、韵味深刻的话,那么聚会中的聊天早就成了面目可憎的灾难。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总是那些浑身带着机灵劲儿、幽默风趣,就算贬低了谁也无伤大雅的俏皮话。只可惜这样的话一旦放到重要的职业场,就容易留下把柄,遭人攻击。

于是为了四平八稳、方向正确,含蓄、委婉、回避主要矛盾或者模糊敏感概念的用词充斥在职场上,然而这却成了评价一个管理者职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奥斯卡颁奖礼越来越难看的原因之一。

为了维护职场人脉,念一长串的感谢名单成了大多数获奖者的必须。尽管偶尔出现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有个性的获奖感言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我拿这个奖当之无愧”之类的,但能获得别人好感的,一定是那些背得出所有人名的獲奖者。尽管言辞可憎,他们一定能拿到更多的工作机会。

(摘自《北京娱乐信报》)

猜你喜欢
措辞韵味商会
商会真的不是全部
商会真的不是全部
走遍万水千山
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首要解决几个重大难题
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首要解决几个重大难题
日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误用以及相关教授法
神数据
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老人与海》男女译者译本对比
商会垂直化趋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