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散文的向导

2007-04-24 08:33王光明
人民教育 2007年5期
关键词:编者教科书豆腐

王光明

无论从语文还是从散文的视野看,中国现当代散文的思想艺术成就,已是非常可观的了。与同时代别的文类相比,鲁迅早在上世纪的30年代就认为,“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而在纵向上与古典传统散文相比,现当代最好的散文,也不见得比古代散文逊色。因此,作为语文教育的深化,在普通高中开设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的选修课,不仅有利于青年学生从基础文类入手进一步认识语言艺术的丰富多彩,也能切实感受现代中国作家对伟大散文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说散文是一种基础文类,是因为它同时代表着文学的基础与尖端。一方面,它是平易的、朴素的,就像我们普通平凡的人生,因此在莫里哀的剧本《暴发户》中,那位附庸风雅的商人裘尔丹,听到“凡不是詩的就是散文,凡不是散文便是诗”的教导后,竟顿时窃喜:原来自己早就是散文家,说散文有四十多年了。但另一方面,散文又是非常讲究自由、个性、情趣、境界和技艺的文类,裘尔丹对这一面毫不理会,又彻底暴露了他的浅薄无知。

虽然是新高中课程标准中一本带有实验性的教科书,但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编者能够凭着自己对散文特点的深刻认识,突出它平凡而又高端兼备的品格。书中18篇选文,分家国忧思、峥嵘岁月、人生感怀、自然情趣、思亲忆故、天涯念旧等6个单元,不仅包容面广,且篇篇都能从平凡朴实的生活出发领悟社会、历史与人生的真谛,并充分体现出散文艺术无法之法的魅力。其中,我们熟悉的名人名篇固然占大多数,但也选入了一些堪称上乘的陌生之作,像林海音的《豆腐颂》,就是一篇出色的随笔。作者从“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写起,写豆腐的平凡和悠久的历史(发明于汉文帝时代),写它视觉、触觉和味觉上的美,甚至传授烹饪豆腐的方法,不仅有知识、有情趣,同时还揭示了它的精神品格:象征了平凡中国人的朴素和宽厚。所谓平凡与高端兼备,在题材上,就是能从最普通平凡的日常事物中洞见事物的精神品质;在表现上,就是把苦心孤诣的技巧转化为天籁般的自然与亲切。是的,“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有豆腐的地方就有“像豆腐那样‘柔软的宽厚心情”,真正的“中国豆腐”啊!豆腐与中国百姓,是可以互相转喻的。

这本教科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其“鉴赏”思想的开放性。作为一部提高文学修养、培养阅读兴趣的教科书,编者立足于把年轻学生引入那个美妙而博大丰富的散文世界,初步掌握赏鉴散文的理路与方法。因此,在课文后面三个板块的“鉴赏”设计中,似乎都遵循点到为止、让人们思而得之的原则,并且大多提供的是有价值的参考性观点和材料,而不是以编者自己的见解规约鉴赏的自由。比如丰子恺《渐》一文的设计,“鉴赏与探究”提示学生注意“渐”这一抽象时间状态的具体表现,然后提供朱自清的《匆匆》一文作为对比,让人们感受看不见的时间在人们身心上的烙印以及作家感受清幽玄妙事物的慧心慧眼。这样从具体作品的鉴赏入手,引导人们由此及彼进行比较与探究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是语文教学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实验。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病,除教材外,往往是教参对课文解释的程式化,既武断也过于封闭,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都受到极大的局限,阻碍了阅读的自由与进一步探究的可能,从而使文学教育远离了文学的要义。要知道,文学创作与阅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创造性想象中获得满足。

总的看来,作为新课程标准中的一种实验,《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都有不少创新。如果有什么不足的话,是编者对各教学单元的考虑,注重的是题材与主题的分类以及散文写作中抒情与叙事的关系,未能更好兼顾散文体裁的丰富性,特别是随笔、小品。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编者教科书豆腐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豆腐睡莲
家常豆腐
Happiness Is Some Little Things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