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电视历史剧弊端之分析

2007-04-04 08:57
消费导刊 2007年1期
关键词:历史剧艺术性真实性

刘 虎

[摘 要]近年来中国电视历史剧无论从数量上来说,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不足之处也是显著的。本文从电视历史剧缺乏悲剧意识、主题升华不足、历史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处理不当等方面谈历史剧创作的不妥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供相关创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历史剧 悲剧 艺术性 真实性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历朝历代的沧桑变迁都是电视历史剧创作的好题材。这些因素为电视历史剧的创作提供了艺术发展的土壤。此外电视剧与其它艺术门类、艺术载体相比较,又具有容量大、情节完整、形象化、刻画细腻等优点,可以说当今影视时代正是电视历史剧大显神手的黄金时代。

近年来的好多电视历史剧如《雍正王朝》、《三国演义》、《清宫风云》、《亮剑》、《汉武大帝》等都赢得了大众与媒体的认可,成绩是辉煌的,但缺点也是有目共睹的。电视历史剧的缺陷集中体现在结尾部分。任何艺术创作都有构思,传达的过程,最后的落脚点是艺术作品。就电视历史剧而言,结尾部分的处理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关键章节。如果处理得体,就会展现出编剧、导演、演员整体的艺术素养与艺术手法及艺术灵感与艺术天才;如果仓促结尾就陷于主观臆想,忽视历史的客观性,疏于主题的升华,则会有虎头蛇尾、捉襟见肘之嫌,让人有无厘头的闹剧之感。现就以《关东金王》的结尾不足之处为例,细谈一下这种缺点的表现与理论意识的肤浅。

近日,三十七集的《关东金王》在中央八台播出,吸引了很多观众。但结尾的粗糙,让观众觉得索然无味。该剧概况为,清朝末期,闯关东的韩边外,在历经了千辛万苦之后,终获成功,成为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金王,拥有了“夹皮沟”金矿。但这种成功一直受到腐朽的清政府威胁、利诱和镇压,可以说这是一代金矿矿工的生存血泪史。后来韩边外将家业交于孙子韩鹏举。该剧后部分主要描述了韩鹏举率兵抗击沙俄入侵,誓死与日本侵略者浴血沙场,但由于清政府无能使金矿落入俄国人之手。辛亥革命后,北京政府与各地军阀依然奉行卖国政策,对日本人的横行霸道,经济侵略听之任之。该剧最后一集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当日本人利用韩鹏举的军师陈礼仁的生命与韩鹏举交换“夹皮沟”金矿的开采权,韩鹏举念在兄弟亲份上,同意与日本人作交换。在交换现场,陈礼仁认为此举陷自己于不义,以头撞石而死。这时韩鹏举横刀立马,兵丁与群众同仇敌忾向日本军队展开攻击,日军仓皇逃窜。在韩鹏举的豪言壮语下,该剧嘎然而止。看到这样的结尾,引发观众的颇多思索。该剧结尾部分所表现出的如大团圆的喜庆、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感性想象的想当然、主题平淡老套等弊端在其他历史剧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下面我们从以下方面谈这些创作上的不成熟。

一、缺乏悲剧意识

受我国传统戏剧与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诸多电视历史剧结尾都表现出浪漫主义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的确满足了观众的自豪感,宣泄了观众心中的郁闷,但一味地树立正面形象、营造良好结局,就会造成一种自欺欺人的麻醉效果,体现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式的民族劣根性。鲁迅先生指出,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种悲剧感如果能在电视历史剧的创作中多一点,那么对观众的欣赏、对历史的认识和理清当今人们的生存价值也是颇为有益的。

悲剧是一种审美形态,他与崇高相对应,不管是亚理士多德的悲剧论,还是黑格尔与马克思的悲剧论,他们的共同点是悲剧都以一种悲惨令人惋惜的结局为结尾,给欣赏着心灵上极大的震撼,让欣赏者在宣泄情感的同时,思索命运的安排和自身主体的生存方式与人生价值。悲剧将很多人生的重大主题直接地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让你直视自身,冷静感悟人生的重大问题。一个没有悲剧感的民族,就不能反省自身的过去,同样也不能承载起时代的苦难。与悲剧相对应的喜剧是一种优美的审美形态,它往往通过滑稽的表象,将严肃的问题消解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这种喜剧既缺乏历史的沧桑感,又不敢直面现实中的阴暗面,只能给世人短暂的慰藉而已。如《关东金王》的结尾,如果以悲剧手法结尾,让观众更能体会到个体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意识到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充满活力的民族作后盾,个人是很难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更难以战胜列强的欺凌,让观众深刻明白“破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

二、主题升华不足

有的导演认为结局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必然,而没有重视结局的关键意义与重要价值。结局的处理可以看出导演的价值取向与审美理想,能留给观众空白点,让观众去填补,去再创造。这种升华往往体现了文化学、人类学、宗教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关注的主题,这些主题又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对现实有极大的影响,感染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了解历史,直面生活、感悟人生的价值,激发出观众的历史感、使命感、民族感、宇宙感。

三、历史客观性与艺术创造性的关系

叶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指“他们不仅强调小说必须具有真实性,而且把真实性的要求放在了第一位,强调小说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真实性”[1]该剧中的“他们”指的是清明小说美学家,上面的话语虽然是针对小说美学而言,我认为对电视历史剧的创作同样适合。忘记历史即意味着背叛,那么颠倒历史就是一种犯罪。我们这里所说的历史客观性,指得是一种历史的主体性与宏观性,并非指具体细节或具体艺术人物形象,这种历史的真实性深刻融入到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之中,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历史运动的脉搏,如叶朗指出“在艺术真实性的涵义中应该包含社会生活的必然性、规律性的概念”[2]。在强调历史剧历史主题客观性的同时,我们要特别强调鼓励历史剧中的创造性,首先我们要明晰历史人物或事件与历史剧中的人物或事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范畴。

在历史剧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创造性,塑造真实感人、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观众感到历史人物的历史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的个性典型,使故事曲折离奇、一波三折,深深抓住欣赏者的欣赏兴奋点。韩国电视历史剧将历史剧中的真实性与艺术创造性处理的比较合情合理,剧中始终洋溢着历史的氛围和民族气息。就以韩国历史剧《大长今》为例来说,《大长今》的创作人员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历史中的宫女生活。该剧题材新颖,呈现了整个民族的苦难历程,现代的奋斗主题,天道酬勤的乐天情绪,大人物、小人物、帝王将相、贩夫走卒个个活灵活现,每个角色都体现出历史的积淀,演员表演惟妙惟肖,情感细腻充沛,让观众欣赏和感悟人世间的千姿百态。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基本了解了当前电视历史剧中的不足之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历史剧的发展繁荣,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首先导演与编剧要扩大视野,学习参阅人类学、哲学、历史学、宗教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并从中汲取营养,将相关知识、信仰、文化与自身的艺术创作相结合,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敏感力,创作出雅俗共商的艺术精品。其次,编剧导演可以和相关文艺学者相结合,取长补短,共同来完成历史剧的整体构思、情节设计、主题升华等工作,并与艺术评论家形成健康的互动促进文艺环境,实现电视历史剧的精益求精,促进文化的传承与新的精神文明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第365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第379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猜你喜欢
历史剧艺术性真实性
革命历史剧的“共同体美学”建构路径——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元代中后期历史剧家国观念的复归与重构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广告的真实性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