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易
2007年,新疆又迎来了新的大学生就业高潮。每次招聘会用人单位招贤的数目,和前来应聘大学生的数目,相差实在是太悬殊了。大学生们普遍表示对工作前途的担忧和不满意,国外是否也存在这种情况呢?
2007年3月份以来,各个高校相继举办了专场招聘会,新疆人才市场、兵团人才市场等各级人才市场也相继召开人才就业招聘会。历届生、应届生,有的招聘会来参加应聘的大学生多达几千名。大学生们为了求职就业,纷纷参加各类招聘会,到不同城市的不同招聘会上参加求职。大学生们普遍对工作前途有着很大的担忧和不满,因为面对他们可供选择的单位或工作大都是比较低的工资待遇。在国外,许多国家基本上看不到那种动辄上百家企业、上万名学生参加的招聘会,学生们都是在高校和政府联合组织的就业服务机构的帮助下,有序地进入就业市场的。
看看它山之石如何攻玉?
国外的大学生同样也有就业的烦恼,看看他们的学校和社会支持系统,有如何的良策,帮助他们度过这段“打磨”期?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就业指导系统,主要工作方式是个人会谈,也采取小组讨论、提供文字或电子信息、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电话咨询、在线援助等辅助就业指导措施。提供这些服务的机构不仅有学校,还有公共或私人的职业介绍所,许多企业也参与其中。
俄罗斯有全国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安置中心,每所院校还有相应的机构,教育部门对就业市场进行密切跟踪,帮助大学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英国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部”,就是学生就业信息的主要“数据库”,资料储藏非常丰富。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常年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络,经常会根据媒体的一则报道或广告登门拜访企业、建立联系。英国设置了一个名为“直接学习”的电话救助系统,每天8——22时提供服务,全年工作。服务人员均受过专门训练,可以通过在线搜索50万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和培训,为需要获得学习信息的成人提供咨询。这个系统自1998年开设以来,接受了400万位访问者。
德国由国家劳动总局及各州联邦政府的劳动局建立了一个全国通行的网络平台,用人单位和学生都可用电脑登录,免费共享就业信息。德国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联邦职业署负责,这一机构的就业指导顾问经常亲临学校,开展班级讨论,举办小组建议会,进行个别谈话。他们还组织学生访问职业信息中心和地方就业办公室,使他们获得更为具体的就业建议。
美国劳工部就业统计局有2000名工作人员在全国各地采集数据,并发布未来十年的就业环境,分析各行各业的需求形势,每两年微调一次。这种预测结果会结集出版,为毕业生服务,成为人手一册的就业“圣经”……
芬兰就业安置办公室总共录用了约280个心理指导人员。他们通常具有心理学硕士文凭,并具有其他专业的本科以上学位。他们主要通过数次个别谈话的方式为学校毕业生和失业者提供就业指导服务,会议需要预约。
爱尔兰中学里,平均每500个学生便设一个就业指导顾问。这一顾问需具备就业指导的学士以上文凭,并兼有其他教育文凭。他们同时是普通教师,只是根据就业指导的工作量递减教学工作量。除了向学生提供就业建议之外,他们要承担课程大纲中规定的,但非必修课的职业指导课。
哈佛的启示
哈佛大学共有12个学院,各个学院都设立了自己的职业指导中心。它们最突出的职能是培养学生的各种核心的职业能力和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项目的工作机会。
首先,职业指导中心的服务对象面向全体学生(不止是应届毕业生)和已毕业的校友。
职业指导中心最主要的工作既不是行政管理也不是信息发布,而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测试和培训以及求职的各种实践经验的准备项目,并面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级的指导,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不同样式的服务:对一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尽量熟悉了解学校的全貌,尤其是各个院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为以后选专业和选课做准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兴趣的测试,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以实现兴趣、价值、个性和职业的匹配,这种咨询通常都是一对一的面谈,需要事先预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为考研究生的同学提供美国各研究生院的咨询服务,对于准备工作的另一部分学生,职业中心根据他们的职业意向,为他们提供兼职工作信息,为以后求职,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和经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职业指导中心针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从专业、职业的选择、求职的准备、融入新的社会组织的职场关系的准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确保学生从心态到行为都顺利完成生命过程中的角色转换。
其次,职业中心在学生的专业和课程学习之外,参与到了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以神学院为例,通过6种途径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1、设立很多为期一年的行业教育项目,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项目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
2、利用大学的整个资源优势,培养职业技能和知识。例如可以在其他高度受欢迎的学院里,直接参与与自己职业目标相关的一些高度个性化的学习项目和咨询。
3、为学生提供学习实际的工作技巧和方法的课程。
4、选择对他们的领域来说很特别的课程。例如及时为学生提供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课程。
5、在学位之外,还提供获得其他一些学位、证书和经历的机会。
6、通过深层的学习,发展学生在很多职业,很多领域广泛适用的技巧和能力。这些重要的能力有:批判性地研究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计划和开发的能力:掌控与不同人群关系的能力;令人信服地表达观点的能力;有效倾听和应对不同敏感问题的能力;有效安排时间的能力;领导和激励他人的能力;积极主动和负责任的能力;富有创造性地、与人清晰沟通的能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对于专业发展和可能的职业领域,有一个整体的前瞻性的了解和预测。比如,公共卫生学院结合美国社会和国际交流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出几个参考性的未来的职业领域如环境健康科学家、营养学家、国际健康专家、生物医学科学家、公共健康从业者。让学生能够把握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在校期间就可以明确地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仅从这一点看,我国高校真正实现职业指导专业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职业指导将实现由管理型、服务型向战略经营型的转化。
就业指导工作的未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指导也需要相时而动,不断寻找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早期的就业指导服务,试图在教育、培训和劳动力市场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就是说,学校尽可能地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职业指导部门则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一个萝卜一个坑”地为每个青年安排合适的位置。然而劳动力市场的残酷现实使这一理想破灭了。不仅在数量上,教育的“供”总是大于“求”;在质量上,人力资源的“可替代性原则”似乎成了铁规律,除了医生、律师、建筑师等少量职业,几乎所有的职业都可以由没有受过本专业教育的人担任。那么,未来的职业指导所面临的选择不可能是简单的“适应”,而要注重提高人的雇佣性。具体地说,就是要增强人们求学的能力、求职的能力、保职的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关注弱势群体,也是未来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摘自《大学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