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诺亚
南京大四学生炒股一年,从7万元炒到了36万元。在乌鲁木齐各高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南京财经大学大四学生小林因为在校期间炒股成为新闻人物,大学生炒股的事件也在乌鲁木齐市各高校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据悉,在乌鲁木齐部分大学生炒股赚钱的示范效应的带动和影响下,更多的大学生开始加入到炒股大军中来,特别是在财经类高校,这一现象更为普遍,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整个宿舍、整个班级炒股的情况。
当代大学生能否在学习期间涉足商海尤其是高风险投资领域?他们的成败得失和人生体验,构不构成大学生的精神价值体系?这成了有识之士以及学生们热议的话题。
当事者言
小林(南京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当初起始资金只有3000元钱,还是我的压岁钱。也就是这3000元的起始资金,让我挖到了“第一桶金”——7012.8元。加上之前的3000元,我就变成了学生中的“万元户”。
后来我觉得10000元不过瘾,2005年底,我跟父母写了借条,借了6万元投进了股市。2006年1月份,我以6.70元/股的价格全仓吃进了中金岭南(000060),到了2月份,这只股票已经涨到了10块多钱,一下子,我就赚到了3万多元。
后来,我开始关注起具有股改概念的股票,紧紧盯住了另一只股票——江苏阳光(600220)。2006年5月8日,我在2.55元/股的价位上全仓吃进江苏阳光,仅仅过了9个交易日,股价就翻番了,涨到了5.8元。我果断离场,资产从10万多元涨到了20多万元。后来又碰上了2006年下半年的大牛行情,我的资产增加到了36万多元。
民意争鸣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对于大学生炒股一事,当今大学生们褒贬不一,莫衷一是。
小吴(新疆财经学院学生):现在是商业社会,炒股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财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投资能力,学会理财,否则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平时大家都说书本知识是死的,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才能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许培(新疆大学学生):我认为炒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他们中的许多人主动选修财经证券类课程并取得好成绩就是明证。年轻人心态不免浮躁,人生第一笔钱赚得太顺未必是好事。股市如人生,有起也有落,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历练。
乔灵花(新疆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大学生炒股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必然会影响到学习。另外,大学生炒股可能会养成他们不顾后果、赌博人生的心态,而忘记踏踏实实做事的道理。
蔡军(新疆农业大学学生):我觉得小林的出现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买彩票一样,每期都有中大奖的,尽管炒股和博彩不尽相同,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只不过这个人恰是小林——一个在校大学生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果说我们的在校大学生从小林身上看到的只是他的成功,而进一步认为自己也具备了股市拼杀的能力的话,我想这也许有点盲目。
所以,想以小林事件来树立炒股信心的同学,应该审视一下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专家点评
杨卫平(新疆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同一行为发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其结果也可能完全不同,对大学生炒股现象是与非的任何简单判断都是不可取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趋利避害。
对于确需将真金白银投资于股市的大学生,首先必须明确此举的目的是锻炼能力而非赚钱;其次不应巨额投资,尤其不应负债透资炒股,更不可孤注一掷到将基本生活费都用于炒股;三是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做一个理性高明的投资者;四是要有风险意识,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不要被一时的小有收获而冲昏头脑。
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投资与学业的关系,以学为主,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