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以企业常规机制为例,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角度,分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创新思维与企业发展机制这一课题的理解与体会。
这次论坛所研究的主题——“创新思维与企业发展机制”是一个很务实又很尖端的课题。我认为,这个题目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创新思维,要求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创新思维?如何衡量和鉴定创新思维?怎样才能开启创新思维?二是企业发展机制,这就要明白,具备哪些要素才能算得上是一种机制?什么样的机制才能算得上是发展机制?同时要解决怎样设计和构建发展机制的问题;三是要搞清楚创新思维与企业发展机制的内在联系与互动关系。
无论是“创新思维”还是“发展机制”,都并不是新的课题。改革开放的本质涵意就是创新与发展;而体制与机制创新正是改革开放的核心命题。我国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成果,而改革开放的每一成果都鲜明地体现着创新与发展的特征。这是不容置疑、举世公认的事实。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创新与发展的名义下,我们也有意无意地做了不少花样翻新、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表面文章,干了一些违背规律违背科学、不利于发展的蠢事。而这种现象至今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愿望与结果相背离、名与实相悖谬的现象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今天,当我们从一个新的起点和更深入的层面研究和推动创新与发展的时候,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减少今后工作的失误,避免重走弯路,是非常必要的。总结历史不能只在工作层面上就事论事地进行,而必须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这一大政方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以至于更久远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所取得的认识、得出的结论。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改革、创新与发展,是一个探寻规律遵循规律的过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绝不能随心所欲、花样翻新!不尊重规律,不尊重科学,创新与发展必定会走向迷途;创新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这是本文的中心意思。下面,我用几个具体问题说明自己的观点。
一、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也是所有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最近有专家指出,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不是个别的)虽然在改革中从形式上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架构,但其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都还是老一套,与现代企业制度及市场经济规则不相符合。这种情况违反了科学理念,背离了改革方向,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应当引以为戒。出现这种情况,有微观与宏观两方面的原因。微观方面是有些企业的领导对现代企业制度缺乏科学的认识,对改革缺乏科学的认识,采取了一种敷衍应付的态度;宏观方面的原因是整体改革不配套,相关改革不同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企业内部治理与外部市场环境乃至社会管理大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调运作的科学机制,在市场与社会环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很难在一个企业孤立地完成。在我国,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企业经营理念、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一次为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而调整生产关系及相应上层建筑的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之事。因此,一定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万万不可简单从事,不可走形式,不可做急功近利、哗众取宠、换汤不换药的表面文章。由于历史的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似乎已经成为国民的一种积重难返的习惯。这种积习,不仅微观管理层面有,宏观管理层面也有。一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走了形式,不完全是企业层面的原因,也有宏观管理方面的原因,而且更为关键。所以,能否上下一致共同努力,克服这种弄虚作假走过场的历史惯性,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求真务实的严谨作风,是能否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企改革目标的关键;是企业能否健康运营与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能否进步与发展的关键。
二、关于建立与完善企业监督机制的问题
监督机制是企业健康运营与发展的保障机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理顺和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探索一种新的、科学有效的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形式,我国于1998年建立了稽察特派员制度,加强了国家从出资人角度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的监督管理。2000年,这一制度转变为监事会制度。几年的实践证明,监事会制度是有效的,在规范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防止重大决策失误及违规违纪行为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受到了企业好评。但是这一制度在建立之初,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欢迎。有些企业领导就曾经产生过误解,认为监督是对他的不信任,产生了抵触情绪。这说明有些同志对监督的本质与意义缺乏科学的认识。监督是现代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没有监督就谈不上现代管理与科学管理;监督又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现代社会里,不允许有至高无上不受监督的个人与组织,不允许有至高无上不受监督的权力。这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是防止腐败、实现公平与公正、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因此可以说,能不能深刻认识、正确对待监督,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社会意识的试金石。但是,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企业领导(包括民营企业领导),对监督的意义缺乏认识,对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不够重视,还在孜孜追求不受制约的个人绝对权力,不能不说是一种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缺乏现代社会意识的表现。同时也说明,在我们国家,监督机制建设无论在企业微观层面还是在国家宏观层面,无论从思想认识提高的角度还是从实践推动的角度,都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
随着形势的发展,企业监事会制度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式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机制则会永远存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不断加以完善。
三、关于完善总会计师制度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杨崇春局长已经谈得非常全面和系统。在这里,我仅就总会计师职能不到位问题谈一点认识。
《总会计师条例》颁布实施已经15年,《公司法》明确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立总会计师也已有五年之久,但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总会计师制度还不够完善,总会计师不到位问题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组织不到位;二是管理不到位;三是职能不到位;四是素质不到位。其中以职能不到位尤为关键和突出。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询问:总会计师、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这三个不同的职务名称,其概念的内涵究竟有什么不同?工作上又有哪些区别?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经常问到却往往得不到明确答案的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探索,理论上也还需要研究。但有一点我认为应当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现在的总会计师,已经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从原苏联引进来的那个总会计师的概念。形势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赋予了总会计师这一概念新的内涵,它的职能与地位应当与外国的CFO相同。(杨局长讲总会计师的作用大于CFO,我完全赞同。)就企业而言,它不仅是企业财务和会计工作的最高主管,而且是企业全面运营全面发展的最高策划者、决策者与组织者之一,是企业最高领导层的最核心的成员。如国资委统计评价局副局长沈莹同志所说:总会计师是掌握企业神经与血脉的、关系企业生死的灵魂人物。
有关国际组织对国外CFO的角色定位做了如下描述:CFO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高负责人,全面控制和管理企业所有的会计和财务事务,是仅次于CEO的高级管理者,并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在公司治理方面,CFO受股东或董事会委派,与CEO处于平行的地位,替股东对CEO的行为实行监督,保障股东利益。同时给CEO提供职能性支持,成为CEO的合作伙伴;在价值管理方面,CFO全面、全过程地参与企业运营管理,致力于增加企业价值和提高股东价值,保证企业发展中拥有足够的资金,扮演着资本家加企业家的双重角色。
以总会计师与CFO角色趋同为前提,用上述角色定位来审视我国目前总会计师的状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国外CFO相比,我国的总会计师,其职能还远远没有到位,还没有取得其应有的地位,没有发挥其应当发挥的作用。上述总会计师的四个不到位集中反映了其思想认识的不到位,对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目的意义缺乏科学认识,对现代企业管理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有人甚至至今仍然把总会计师仅仅视作账房先生。这种思想观念的滞后,影响了总会计师制度的完善,也影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进程。全面实现总会计师到位,是总会计师协会目前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这样认识此问题:总会计师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会计师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总会计师不到位,就谈不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从理论研究和维护总会计师合法权益入手,积极推进这一工作。首先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总会计师条例》的意见和相应的立法建议,使总会计师的职能地位从法律法规上予以科学界定并能实现真正到位。
四、关于理论创新与管理创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术理论界也出现了许多新成果,面对快速发展引发的诸多矛盾与问题,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发展路线与管理模式进行反思,产生了许多新思维,有些甚至是叛逆性的思维。这些新思维立足于科学研究,立足于对规律的缜密而深入的探寻,具有很强的创造力,推动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我认为,21世纪的企业家,必须站在理论的前沿,密切关注、及时把握学术理论新动向,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在领导组织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有成就的实践家,同时还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理论家,将理论创新与管理创新相辅相成。下面我用一个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世界未来500强”是一个由众多顶尖级公司组成的全球网络组织,他们从大自然的生存发展规律中获取灵感,提出了道法自然的企业运营新模式。其基本思想是:“旧有的经营模式——商业与自然抗衡的机器时代已经日渐落伍。在新兴经济时代,仿效自然的企业才会在竞争中胜出,企业在接近自然这种复杂的生态系统时,其效益也在最大化。在这个变革过程中,企业改变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他们主张:现代企业,不应再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惟一目标和企业价值的最终体现,无论任何性质的企业都必须承担社会责任,都要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出贡献。“未来500强”的目标是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利益关系,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这样的思想与经营理念,正在推动着企业管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无疑都具有十分现实的启迪与指导意义。
世界未来500强组织给予我们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同时又是理论家,以理论创新引领企业管理,实现管理创新,将不再是一种个别现象,很可能要成为一种普遍的、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机制。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
通过上述四个问题,我想说明一个道理: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但创新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就会出现偏差,就会事与愿违,这是一个极其简单、尽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在实践中却往往被忽略,经常被忘记,所以不能不经常加以提示。同时,“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革命性命题6lXysHoDCd5BnNpM1oBd/GjsGB9kY5NjF5fr+4xfaec=,是对发展理论的创新。这一命题要求彻底改变一切主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不切实际、违背科学、违背规律的思想和行为,在工作的所有层面和所有环节上,真正做到尊重规律、尊重科学,这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是一次新的更加深入的思想与工作上的拨乱反正。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全党、全民范围内清除僵化的思想教条和工作中的各种条条框框,树立科学发展观,无疑将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不管怎样艰巨繁难,这一目标必须要实现。否则,企业发展没有希望,民族振兴也将没有希望。
五、关于协会自身建设的问题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成立以来,得到了中央与国务院领导的极大关怀与支持。在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吴邦国同志亲笔写信给张佑才会长,对如何搞好协会建设和总会计师队伍建设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
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张佑才会长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给总会计师协会作了职能定位:把协会办成总会计师与政府和社会进行沟通的桥梁,办成总会计师之家;而且确定了“桥”通“家”兴的奋斗目标。张佑才会长还提出,要把这个家建设成学习之家、提高之家、奋斗之家、团结之家、温暖之家。几年来,大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奋斗,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年3月10日,财政部王军副部长和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高一斌副司长到协会考察并指导工作,王军同志在会见秘书处工作人员时,语重心长地讲了一段话:“一个协会要想办好,必须成为会员之家,要使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这就需要协会每个同志都有服务之心、博爱之情,有一股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气神。要有高尚的情操,宽阔的胸怀,求真务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作风,为会员服务的真切情感……每个会员,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和生命一样爱护和珍惜协会的声誉,爱护和珍惜协会这个品牌……要有像神职工作人员那样的虔诚的服务之心、感恩之心,以此报答行业对我们的厚爱。”
为了落实好上述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今年四月召开的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年会上,讨论制定了协会五年工作规划,规划确定了协会的发展目标:把协会建成为在我国社团组织中有较大影响力并能跻身于国际同业组织之列的大型优秀社团。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总会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努力搞好地方协会和行业分会的建设。协会成员要树立系统观念,要有整体意识,努力实现协会整体的优化。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全协会的组织系统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只有上上下下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协调运作,形成合力,才能把“桥”和“家”建设好,才能真正做到“桥”通“家”兴。
中国总会计师事业是一项意义重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光明的伟大事业,同时又是一项困难重重需要艰苦开拓的事业,希望各位同仁团结一致,努力奋斗,为中国总会计师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简介:曾任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现任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副会长。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