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是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参加该项考试要注意什么?本文作者以“应考过来人”的亲身体会给出了答案,以启示应考人。
一、了解考试的基本特点
(一)发展历史
一直以来,高级会计师资格都是通过评审取得的。2003年人事部、财政部首先在浙江、湖北推行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与评审结合试点,当年两省报名考试人数为6514人,国家级成绩合格率为47.58%。2004年考评结合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河北等16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试点范围继续扩大到广东、广西等29个省、市、自治区,全国共有42186人参加了统考,国家级成绩合格率约为25%。至此,取得《高级会计实务》科目全国统考的合格证书,已经成为获得高级会计师资格的必由之路,这大大提高了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公平性。
(二)考试方式
只考《高级会计实务》一个科目,并采取开卷笔答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政策法规,对所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考试题型全部为案例分析题。参加考试者必须符合人事部、财政部公布的报考条件。考试时间共210分钟。满分100分,国家级合格标准60分(在全国范围内三年有效),各省、市、自治区可制订本地区的合格分标准(如广东省2005年为50分,在本年度本地区有效)。
(三)大纲内容
2005年考试大纲共分为三大部分十章内容:
第一部分:会计核算,包括第一章资产计价与减值、第二章收入、第三章或有事项、第四章外币折算、第五章财务会计报告和第六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第二部分:财务管理,包括第七章资金管理和第八章财务战略与财务分析。
第三部分:内部控制和相关法规,包括第九章内部会计控制和第十章会计、税收及相关法规。
考试大纲在相关知识和业务处理的基础上,具有明显的“重要性”特点。例如,在会计核算方面,并没有重复会计师职称考试对六要素的核算方法,而是重点分析资产计价和减值、收入、或有事项、外币折算、财务会计报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等六个重要问题;在财务管理方面,重点研究资金管理、财务战略、企业并购和财务分析这些难度较大、实用性强的问题;在企业管理方面,重点关注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制度设计以及会计、税收和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等一般会计人员不会关注的地方。
(四)命题特点
1.“全面考核”
试题内容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的所有章节。2005年共考了8道大题(其中第八、第九题任选一题),其中除外币折算一章外,几乎涉及大纲其他全部十章内容。
2.“突出重点”
从历年的命题范围看,每年均有所侧重。如2005年根据新增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容而出的题目分值(包括任选之一的第九题)竟高达30分。
3.“注重实务”
注重考查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如2004年第七题,要求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如发生减值,要计算减值准备、减值后的账面价值及其应调整的年初数,这正是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遇到的实际问题。
4.“综合度高”
作为高级会计师,理应具备确定会计政策的判断能力、实施内部控制的协调能力、组织财务管理的工作能力。因此,对这些能力的考查将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这就必然要求考试题目的综合度较高。
5.“新规为准”
历年考试大纲都体现了我国财务会计和税收改革的最新成果,将我国的现行会计、税务以及相关法规汇编到大纲内容中。这些新准则、新制度是我们进行会计处理的依据,对考试产生着重大影响。
二、做足考前的各项准备
(一)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事实上,既然是考试,就必然有重点、要点、难点、疑点。因此,应根据上述的命题特点,准确把握大纲精神,有效利用复习时间。应考前一般应精读三遍考试大纲,做到全面复习、一段不漏、熟练掌握,充分了解大纲的结构体系及知识点的分布,找出复习的重点、要点,针对问题的难点、疑点提出解决办法。凡本年度大纲新增的内容(如2005年新增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战略、企业并购等章节)和历年来一直未考过的大纲内容(如2005年大纲中的固定资产减值及减值后的折旧、关联方交易收入、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税收法规等)都应该引起重视。从这种意义出发,历年来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以下统一简称“考试”)的试题及其标准答案就是必不可少的复习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如本年度财政部出台的准则与我们手上的考试大纲有较大的差异,一般就不会拿来考试。
(二)大纲为准,立足自学
有些应考者过份迷信考前辅导,反而放松自学,对大纲内容学得不深不熟不透。其实,一些所谓的辅导资料(包括考前模拟试题)和“辅导班”名不符实。最要命的是某些编写者或辅导者不按大纲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提示,甚至与大纲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1.凡是辅导材料或模拟试题与大纲内容有出入的,一律以大纲内容为准。因为大纲是命题和评卷的惟一标准,必须以大纲为复习的主要依据。2.可选择适量辅导资料,从不同侧面进行练习,以实现从“实际经验”到“考试模式”的转变。但辅导资料决不能贪多,一至二本即可。3.不搞题海战术(复习的时间和精力不允许),要注意做题的质量,争取做一道会一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慎重选择辅导班,尽可能不参加。原因是应考者情况千差万别,辅导老师只能按其理解进行“面上的辅导”,未必对应考者有很大帮助,尤其是挤占了有限的自学时间(而有资格参加考试者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三)改变习惯,加快书写
不少应考者在考试时的书写速度过慢,使脑海里的答案来不及成为书面的答案。因此有人就抱怨说:考试其实不过是一次“速写比赛”。实际上,书写速度快并不等于可以成绩合格,但书写速度慢就肯定无法取得合格成绩。由于现在大多数会计人员已习惯用网络、电脑、手机来收发、处理信息及进行电算化,键盘速度变得很快,但执笔书写的速度却明显“退化”,因此在考试中只能有心无力或者潦草了事,其结果必然是大量失分。因此,在考前有意识地加强书写速度练习就非常必要。我的做法是:将以前年度的考试标准答案和一些参考辅导材料的模拟题目答案,用尽可能快的书写速度抄一遍或数遍,字迹不要求漂亮,只要求清楚即可。同时,在抄的过程中对照题目内容同时思考:这些标准答案为什么这样答,解题思路是怎么样的,防止“为抄而抄”,以便一举两得。通过这样的书写速度练习,一般都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四)考前准备,充分细致
由于应考者基本上都是多次参加过类似的全国性考试的“识途老马”,因此往往会麻痹大意,造成准备工作不充分、不细致。实际上,常常由于应考者的某项好象是微不足道的疏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举个例子,一些应考者平时习惯于用手机掌握时间,结果由于考试时按规定手机一律关闭,因此一些不带手表的应考者在考试过程中就失去了时间概念,而监考老师只会在最后15分钟时才提醒剩余时间,这时往往已经是回天乏术了。因此,对考前准备切不可掉以轻心。1.在临考前几天,一定要了解清楚考试时间、场地及前往的交通路线等,一定要认真检查和准备妥当所有应考物品(身份证原件、准考证、两支笔、计算器、大纲甚至饮用水等)。2.必须记住手表与计算器一样,是参加考试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考试过程中,每做完一道大题都应看看手表,了解完成这道题用了多少时间,过快还是过慢或者是适中。有了很强的时间观念,注意力就很集中,考试就能考出好成绩。
(五)资料准备,必不可少
一些人以为反正是开卷考试,可以“临急抱佛脚”,到时查找资料和书籍也来得及。实际上,不少应考者在考后说,考试时根本没有时间逐页翻书或查找资料。其实,考试时除书籍以外,是允许查阅其他资料(包括自备的资料)的。如果准备充分的话,是有可能以最短的时间查找到最合用的资料的。因此,要抓紧考前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制定复习计划,推开繁杂事务,全力备考。我采取了几种方法:1.在大纲和辅导材料上做了大量的标注(划线、旁注、归纳、易错事项、答题要点等),尽可能用简单的例子表述较复杂的概念;2.借用制作明细账的方式,在大纲的每一篇(重要的在每一节)贴上一小张露出书本外的双面标签纸,写上该章节的简称,以便查找;3.将大纲中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公式汇编到7页纸;4.按“涵盖主要考点、囊括历年试题、对应新增章节、概要表述题目与答案、已熟记的内容不设案例”等原则,汇编了28个典型案例共33页纸。这样,在考试时桌面上只有一本大纲和40页纸的汇编,只要知道查找什么内容,一般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翻到,使我受益非浅。
三、把握应试的相关技巧
(一)分秒必争,快阅快答
有些应试者原以为三个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很宽裕。其实,时间是“高会考”的最大难题。比起闭卷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中级职称的全国统考(笔者也都曾经参加过这些考试),开卷的“高会考”本身难度确实不高,但殊不知“高会考”篇幅长、题量大、答题内容多,审阅和解答每道题目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要求应试者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据了解,2005年约有一半应试者懂得解答却没有时间完成全部八道题目。因此,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适当增加紧迫感,保持适中略偏紧的答题速度。在210分钟考试时间里面完成100分的题目,每分题平均用时不能超过2分钟(预留检查时间)。我的做法是: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首先看后面的题目要求(注意:不是按顺序由头到尾阅题!);然后带着要求看内容,带着问题找素材,一边阅题一边思考,等看完题目,解题思路已基本出来了;最后分小点(每大题通常按前后顺序分若干小点问题)集中精力一点一点回答,其他与此无关的内容暂时放一放,到时再看再答。遇到没有把握作答的问题则先跳过,坚决杜绝长时间思考。
(二)弄清题意,标注要点
不少应考者常常被题量很大的题目所迷惑,不知从何下手。事实上,历年的题目中往往包含着大量的迷惑性(似是而非)、堆积性(与解题无关)的内容。考生如果不认真审阅题目,匆忙答题,就有可能因对题意理解和考点把握不准确而答非所问,造成不必要的漏答、错答。其实,考试规则并不禁止在题目内容下面或旁边作出标识。因此,应记住:审题是解答问题的首要步骤。正确的审题是成功的一半,而错误的审题则意味着全军覆没。审题的基本目的就是弄清题意,了解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和要求。为了有效地提高答题的效率和质量,在阅题时,可以在题目上标注出初步判断。比如,在较为复杂的题目的关键内容下面或其旁边划线、标注记号甚至短句(当然,这些标注不会作为答题内容而给分),这样有助于应试者迅速掌握题目要点;也可以先在草稿纸上记下主要解题思路,经充分考虑后再动笔。实在没有把握的,也不能让该题空着,想到一点就在答题纸上写一点,如果点滴思路和计算正确,也可以得到一部分分数。
(三)把握规律,按序答题
有些应试者答题时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想怎么答就怎么答,结果白白失分。其实大部分的答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通常答题的顺序是:1.原来的会计处理是正确
的或是不正确的(从每年的考试题目答案看,大部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使后面两项答题内容成为必要。所以,一些取巧的考生在实在答不上来时就将答案确定为不正确,而且回答错误也不用倒扣分。这也可算是一个应考小窍门)。当然,如果题目根本没有列出会计处理方法,就不用回答本项内容。2.正确的或是不正确的理由(以大纲为准简述题目相关内容)。3.正确的会计处理。在实际考试中,第2项与第3项的答题顺序有可能颠倒(通常题目会有提示)。上述每点答题内容应分开自然段并按解题步骤回答,便于评卷老师评分。例如:A公司受托经营关联企业B公司,协议按其每年净利润70%获得托管收益,结果该年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平均净资产12500万元,要求确认收入。解题步骤:①协议收益=1000×70%=700万元;②受托经营企业净利润1000万元;③净资产收益率是否高于10%:1000÷12500×100%=8%低于10%;④按三者孰低的原则,确认其他业务收入700万元。如果步骤不全就必然会被扣分。
(四)问啥答啥,不超范围
有些应试者喜欢将题目没有要求的内容也写在答卷上,以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博学,寄希望评卷老师能给高分;又或者习惯于平时会计工作或其他会计类考试的思维定势,对所有会计处理均习惯性地采用会计分录的办法,白费时间。其实,评卷老师是按评分标准评分的,“画蛇添足”式的答题并不可能得到更高的分数;而且从这三年的题目要求看,除2005年涉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容的第九题以外,其他均不要求作会计分录。因此,答题时只要抓住要点说清楚就行。应以历年考试的标准答案作为参照范例(如2004年第三题中的一道小题的标准答案,就只有简单扼要的8个字)。应试者可以按辅导材料的“分析与提示”的思路来解题,但千万不要按辅导材料的“分析与提示”的写法来答题。注意题目考试的考点要求,即问什么答什么,不要回答与本题考试要求无关的问题。因为答多难免错多,而且必定浪费宝贵的时间。不少辅导材料都详细介绍了具体的解题方法及其会计分录,本意是为了使大家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大纲内容,但这并非考试的题目要求。
(五)解题细心,注意细节
由于时间紧迫,应考者往往一不小心就容易犯错。因此需要注意:1.尽可能完成所有题目的全部要求,不要遗漏了应该作答的内容。2.看清楚题目要求再动笔,如2005年的第八题与第九题是任选一题(每题均为最高分值的20分,题量很大),结果不少应考者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或者习惯考试从后做起),两题都做了,浪费了大量时间。3.在平时练习中要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以便在考试中按规范的格式表达。4.不要忽略解题的关键步骤和中间结果,而这往往是题目答案的部分得分点。5.多算两次,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从历年试题看,除财务分析题外,其他题目的计算量都不大)。6.对于确实答不出来的问题,应果断进行猜测(不会倒扣分)。7.答完全卷以后,不要忘记回过头来重新考虑你最初没有确定答案的那些题,还可以看看其他题目是否有所启示。8.若非必要,尽量不要提前交卷,利用时间全面检查一下,找出你本来会做而因疏忽出了错的题。
综上所述,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既区别于注册会计师考试、也不同于会计中级职称考试,体现了对高级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具有“时间紧迫”和“开卷笔答”两大特点。只有充分做好考前准备,做到“四快”(阅题快、思考快、计算快、书写快)和“四准”(考点准、思路准、分析准、结果准),向“快”字要时间、向“准”字要成绩,才能在考试中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