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评价的内容是“一个实绩、三个能力和三个意识”。笔者认为应根据评价所确定的重点内容,建立定量与定性、对比与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完成情况的审计,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考评依据。在我国,运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考核评价,考察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经济管理能力和从事经济活动的情况,已成为近年来干部考核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评价的内容
经济责任考核评价内容是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的关键环节。根据经济责任考核评价功能定位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现实特点,笔者认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考核评价的内容应定位于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目标完成实绩、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能力、经济内控能力和国有资产营运能力以及遵守财经法规意识、个人廉洁自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评价。即“一个实绩、三个能力和三个意识”,建立定性评价标准、定量指标、对比评价标准和分析性评价标准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体系。
(一)考核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及盈亏效益情况
主要考核领导干部任期经济目标完成及创收实绩。首先要从考核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及盈亏效益情况入手,以保证单位借以完成各项经济目标的基础的可靠性。
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及盈亏效益情况进行审计评价,主要评价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预算的执行和决算情况,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和决算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以此来评价其依法行政的水平。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1)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度
包括提供的账表数据与审计后认定的数据是否相符,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年度会计报表、账簿、凭证)与审计事实是否相符。
(2)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包括财政财务收支是否存在违法违纪事实,如私设“小金库”、偷漏税收、挪用、违规使用资金等;是否有违反审计法的规定,拒绝、拖延提供或无视承诺提供虚假资料;是否有隐瞒账户,与承诺不相一致,或对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拒不执行等行为。具体需要考核:经费支出是否合规合法,有无将救济、科研、农业、教育、基本建设等专项资金(基金)挪作他用的问题;债权债务和往来款项业务是否真实,有无通过应付款为其他单位办理不正当业务或截留应当上交国家的收入、出借单位资金牟取私利等问题;预算外收入是否合法,有无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收入不入账或账外设账等问题;预算外支出是否符合规定范围,有无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乱发钱物和铺张浪费等行为。
(3)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性
包括专项基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的效益如何,以及业务招待费用的使用情况等。
2.主要经济和业务指标完成情况、经济发展能力情况
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是对其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审计和评价,还要运用与其相关的经济指标的考核情况来充实评价内容,使审计评价具体翔实、有理有据、公证力强。通过对实际指标同计划(预算)指标比较,本期指标和上期(上年同期或历史最高水平)的实际指标比较,考核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以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单位的经济能力及经济发展能力。
(二)经济决策能力、经济内控能力和国有资产营运能力的评价
1.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能力
经济决策能力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重大经济活动的宏观把握,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决策,因此,要围绕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科学性及其效益性进行考核评价,全面反映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经济活动的决策和效益情况。
重大经济事项主要包括重大的对外投资、基本建设、招商引资等,因此在审查过程中要对任期内上述重大经济决策事项进行重点抽查。从最初的可行性调查开始,到决策过程、决策形成、决策实施、决策效益等情况进行审计或调查。看决策是否经过集体研究,程序是否合法,决策是否科学,资金来源和使用管理是否合规合法,并分析重大经济决策对整个地方的影响,重大投资决策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内控能力
经济内控能力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建立收费票据管理、会计岗位责任管理、银行账户管理、支出票据审核审批、资产和实物管理以及在招待费、会议费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以上制度的能力。
要围绕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及其执行情况,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执行情况与管理水平这一重点进行审计评价。通过内控制度符合性测试和检查,看内控制度的健全程度和有效程度,主要考核单位内控制度健全性、内控制度遵循性和内控制度有效性,以反映财务核算、成本管理、财产流转等方面的控制制度情况,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认真执行并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对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作出评价。
3.考核评价领导干部对国有资产的营运能力
国有资产营运能力主要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运用国有资产实现财政财务收支增效(含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
应主要考核其在职期间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着重考核资产存量的真实性、资产增减变动的合规性、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责的履行情况,看是否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遵守财经法规意识、个人廉洁自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评价
1.考核评价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的
意识
考察被审计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的意识,主要对其所在单位、部门的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看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部门的经济行为是否遵守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
主要考核内容就是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部门所遵循的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具体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等。最主要的是看其是否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财经纪律和有关法规,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并有效执行。
2.考核评价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的意识
通过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遵守财经法纪及廉洁自律的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查明单位财务中反映领导干部报销的各项费用、发放的奖金、补贴,对外公务活动的开支是否合规、真实,有无贪污受贿或行贿行为;有无挪用或侵占公款行为;有无利用职权在所属单位报销个人费用的行为;有无违反规定超标准建房或购房、超标准支付通讯费用(包括电话费、网络费及邮费等)等违规违纪行为;配发的贵重办公物品有无丢失、损坏,是否办理了领用和移交手续;以及其他违法违纪问题,并对照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进行评价。
3.考核评价领导干部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所带来的危害甚大,给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道德、资源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可怕的损失。因此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评价过程中也应当考虑到其任职期间有无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为了片面追求个人政绩不顾其他的短期行为存在。
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评价的标准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评价应以评价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为尺度,并根据评价所确定的重点内容,建立定量与定性、对比与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一)定量评价标准
定量评价标准是根据审计查证的事实,用具体数值来评定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与经济责任。由于定量评价直接引用了审计查证的具体数据,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经济行为的本身,既直观明了,又可以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失误或管理不善等原因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任职期间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及领导干部自身违反廉政规定、违法违纪等情况。
(二)定性评价标准
定性评价标准是应用审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与事实,将要评价的内容划分若干档次来评定某项经济行为的性质。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财政、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规性,领导干部对本单位存在的财政、财务活动不真实、不合法及损失浪费问题应负的责任等。这里的关键是将审计数据量化成评定某项经济行为性质的具体标准。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可以区分情况分别表示。对于内控制度、财政、财务核算的评价可以采用百分率法制定评价标准,即将内控制度评审及符合性测试中发现的失控点数量占应有控制点的百分比划分为若干档次,来评价内控制度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及运行上的有效、基本有效、无效;将查出的违纪违规金额或虚假账金额占单位总资产的百分比划分为若干档次,评价财务核算的合规、基本合规和不合规,真实、基本真实和不真实。界定经济责任可以按照审计署印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规定的标准,确定领导干部对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应负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三)对比评价标准
对比评价标准是将审计确认的某项经济行为在某一时段或某一时点上所取得的量化指标与其他可比口径的同类经济业务量化指标进行对比,用比值来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这一方法适用于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可以采用多种比较方法。如计划与实际完成指标相比较;历史同期与当期指标相比较;规模、条件相当的不同地区、同行业与本地区、本行业各项指标相比较等。
(四)分析性评价标准
分析性评价标准是对一些没有可比口径的经济行为,应用综合分析方法确定一个应达到的标准,以此评价这项经济行为的优劣高低。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一些专项资金使用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一些经济决策实施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评价一项投资或一个决策,应围绕该投资和决策所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投入规模,确定应该达到怎样的效益标准,如果明显低于这个标准,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也不应给予较高的评价。如何确定一项经济行为所应达到的效益标准,既是评价的难点,也是评价的重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运用综合分析方法,结合资金投入的项目论证报告和经济决策的可行性报告等资料,充分考虑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等客观因素对经济行为产生效果的影响,确定评价一项经济行为效益性的标准。
总之,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影响审计质量高低、容易带来审计风险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办、国办、审计署和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规定虽然对审计评价有所提及,但尚不够规范和具体。因此,客观、准确、公正、具体地认定其任期经济责任的考核内容,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标准对切实搞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地加强干部监督,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