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及实践

2006-12-22 06:42郑丽群
中学理科园地 2006年2期
关键词:新教材物理科学

郑丽群

2004年秋季开始,我县在八年级全部启用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本教材,结合素质教育新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它强调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一、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强调的是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并能从中获得终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的介绍物理学。与旧教材相比,它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旧教材根据知识体系的需要,把力和运动放在热、电等内容的前面。但这些知识与声、光、电相比显得较枯燥乏味。新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和自然现象中引入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走进神奇中介绍的自然中的“物理”: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里,某村民到大树下躲雨,不幸被雷电击中。此后村里谣言四起,说“魔鬼缠身”、“前世没有修行好”……家里人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不但不送病人到医院医治,反而求神拜佛。导致病人耽误治疗。生活中的“物理”:元宵节这天家家煮汤圆庆贺。园园在帮姥姥煮汤圆时发现,生汤圆放入锅中会下沉,而煮熟的反而上浮,这是为什么?……通过这些自然和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所见所闻,如:海啸、神六、十运会等等。力求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自觉地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充分体验和感受现实生活,真正做到“从自然走进物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个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的章节,让大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旧教材的重心: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这样一来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新教材参考了国外同类教材的编写特点,重视物理实验和现象,重视对物理思维方式、物理实验方法的介绍和渗透。新教材中增加了近20个探索性分组实验。如将“探究声音如何发生”、“平面镜成像有什么规律”……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探究活动一步步由浅入深,逐渐增加,在探究实验报告中设置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环节,再后还有“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环节,让学生对探究的程序和过程有感性的认识,而且通过探究性实验和实验课题研究,使学生的观察、实验、信息记录和交流、信息比较和归纳这些基本科学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新教材中特意安排了“迷你实验室”、“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3、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大家客观的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现。

长期以来中学各门学科实行孤立教学的模式。使得物理教学也产生了许多弊端。中学各科知识脱节,不能同步。由于数学与物理学、化学与物理学、地理学与物理学之间的知识脱节,使得每部分的教学都留下一些知识的空隙有待深入认识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新教材特别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特别是人文精神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例如: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和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对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介绍:第五章第二节“信息窗”中对牛顿生平的介绍等。这一切对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价值观、人生观都至为重要。21世纪为我们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知识的更新速度一日千里,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于是,时代就需要“多极化”的人才,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不是孤立的,不仅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其它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既要联系实际。又要重视物理知识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只有做到这些。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才能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有用,为培养“多极化”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教师应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拓展课堂教学,更新课堂教学的目标。老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性处理教材。物理课本是物理教学的根本,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我们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研究教材,明确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理清教学流程。教学设计要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对教材进行处理?例如,八年级上物理教材电学《欧姆定律》中,研究“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演示实验,但有不少教师把它改成学生探究实验。教材上的实验电路设计为用电阻箱作为待测电阻,串联滑动变阻器来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这样的设计减小了教师演示实验的繁度。但是,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电学,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对他们是学习难点,把演示实验直接改成学生探究实验,并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把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必要的修改,提供多节电池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提供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来改变待测电阻的大小。这样的改变使电路的变化更直观,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在得到正确结论的同时,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2、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来做实验。如通过搓手发热的活动来感受摩擦生热;用手将空杯子慢慢压入盛水的盆中,让学生感受手掌受力的变化。从而初步体验物体排水多少与浮力的关系。还可以用盛水的玻璃杯和球形烧瓶代替凸透镜来研究成像规律;用盛水玻璃杯代替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透过小水滴观察电视荧光屏上的三原色等。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3、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是可创建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板,靠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倘若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初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教师不单刀直入,急于把“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亮出,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再由教师结合其他生活中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4、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如今,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熟悉而又陌生的力”中让学生收集有关牛顿的资料,初步了解牛顿是怎样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方式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讨论、发表见解的机会,认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对行星运动的规律有了充分了解,又发展了数学微积分的方法之后才得以完成的,绝不是单凭苹果落地就想象出来的。并且把这种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运用到学习物理中去。

猜你喜欢
新教材物理科学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留言板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科学拔牙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