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隽永 潇洒疏落

2006-11-24 13:35戴光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8期
关键词: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1084年生于名门宦族之家。她在《上胡》诗中这样描写道: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父亲李格非,不仅是一位博通经史之学的学者,又是一位文学家,著有《洛阳名园记》。他主张文章应真实自然,感情充沛,作家应写真情实感,反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竭力推崇一个“诚”字,“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主张“字字如肺肝出”。母亲王氏系状元王拱辰之女。樊增祥《题李清照遗像并记》:“父为元佑党人最,母是祥符状元裔。外氏亲传懿恪范,小时熟读《名园记》”。就简略地概括了她的出身和教养,也说明了她后来之所以成为一代词人,是有其家学渊源的。但铸就词人那颗千回百折的词心的主要原因却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

她的前期词(南渡前)之所以充溢着对自然青春的热爱,对春天爱情的憧憬与她有一个平等和睦、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有一个宁静而充满幸福的家分不开。他和她苦心收集和珍藏古器书画,“乐在声色犬马之上”。她“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考”。夫妻感情相契,伉俪笃深。虽也有离别相思之愁,那不过是因为与丈夫的分别引起的。李清照主张词“别是一家”,诗言志,词言情。她以其幽深的意境,优美的语言,细腻的笔触,从个人独特的感受出发,写离别相思之苦。

清叶燮《原诗》有如此之语:“大之则江湖,小之则池沼,微风鼓动而为波为澜,此天地间自然之文也。然必水之质空虚明净,而后波澜生焉,方美观耳;若淤莱之潴,回厕之沟渎,迂风而动,其波澜亦犹是也,但扬其秽,曾是云美乎?然则波澜非能自为美也,有江湖池沼之水以之为地,而后波澜为美也”。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也说:“真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艺术论》中认为,决定“艺术的感染深浅”的三个条件之一,就是艺术家感情的真挚程度如何。艺术家感情的真挚程度对艺术感染力大小的影响比什么都大。高尔基也说,“真正的诗——往往是心底诗,心底歌”。由此可知,如果没有纯真深挚的感情,“以之为地”,没有特殊的个性气质为“江湖池沼”,李清照也不能写出那些千古流芳的词章。反之,李词之所以真挚动人,使我们能从那声声愁叹中听到一个受黑暗社会摧残的贵族女子的心声,感到她的苦闷、反抗、挣扎、呐喊、追求、悲愤、痛苦,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关键就在于李清照把词当作抒情诗看待,运用空灵传神之笔,将眼前身边的生活现实和自然现象,挟之以流转,赋之以生命。精微细致地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奥秘,形象地揭示出词中丰富的内在含义。她的词,正如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说,是在“神动天随,寝食都废,精凝思极,耳目都触”的情况下,而“寄言玄语,恍惚呈露”。由此,她的词没有一点矫情做作,没有一点雕刻之痕,天造地设,和感情一样纯净,是“天真之词,赤子之心”,极是“当行本色”。

一切真正的感情必然植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真正的诗的感情必然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敏感强烈而独特的感受。袁枚在《答藏园论诗书》中说:“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李清照之愁情,便正是由其所感所触所历而生的,她的愁之所以如此深重,正由于她“感之深”,她的愁之所以如此动人,正因为她“发之切”。她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愁之有因,有终。她的词不朽,她的愁千古,激起古今中外人们的共鸣。

新婚燕尔,美满幸福,夫妇以诗词唱和整理研究书画古器,“乐在声色犬马之上”。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夫妻难免有分离之时,一旦小别,不堪兰闺寂寞,便使多愁善感的词人凉院空闻燕语,产生绵绵思念之情,悠悠离愁别绪。于是,将“别离之愁,回文题叶之思,岘首西州之泪一寓于词”,形象生动,真切感人。如《蝶恋花》(一作“离情”)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初冻刚破,春的消息还在“柳眼梅腮”上隐约透露,词人心头却已敏锐地感到了春意的撩拨。可是,丈夫不在身边,面对良辰美景,只能惹起她满腹愁情,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想酒意诗情无人共赏,不由潸然泪下。用“试夹衫”、“倚山枕”、“剪灯花”等动作,抒其百无聊赖之态,将一个深深思念丈夫的多愁善感的少妇形象和盘托出,使人感到形象逼真如在目前。被誉为“情景兼致,名媛中自是第一”的《念奴娇》。一作“春日闺情”、“春恨”、“春思”。“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垂帘四面,玉栏杆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此词正如黄蓼圆所说:只写心绪落寞,遇寒食更难遣耳。陡然而起,便尔深处。“宠柳娇花”皆因丈夫不在,使她内心烦恼,使她感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街斜”的明媚春光,是“恼人天气”。一片相思寄不得,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凤凰台上忆吹箫》题作“闺情”,更是离愁似水,号歌不尽。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楼头。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风韵情词》卷五评此词:雨洗梨花,泪痕犹在;风吹柳絮,愁思成团。易安此词颇似之。《草堂诗余隽》的作者李攀龙也这样评此词:写出一腔离别心神,而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非病酒,不悲秋,都为苦别瘦。水无情于人,人却有情于水。旧愁已如丝缠茧缚,新愁却似云山千叠。古今词统卷十二也说:亦是林下风,亦是闺中秀。才一觞,愁万觞 。就象沈际飞《草堂诗余》中言:清风朗月,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又是一段也。李清照也正是这样,在她眼里,一切皆因丈夫的离去而失去意义,只有相思无尽头。

还有历来为人传诵的《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点降唇》等,都是抒写离愁的佳作。

《一剪梅》许多选本都题作“离别”、“离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古今女史卷十二评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飘逸,令人省目。元伊世珍《记卷中引外传》曰: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特别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句,可谓憔悴支离,别愁难拼舍,锦书、雁字,不得将情传去,所以一种相思,眉间心头,实在难消。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词一开始便以“薄雾浓云”来烘托主人公黯淡的心情。在这既闷且长的天气里,独处兰闺,怎不把离愁别绪招惹?又值重阳佳节,怎不使人倍思亲,倍愁闷?金兽炉吐出的袅袅香烟,缕缕不绝,本想东篱把酒,借酒浇愁,消磨黄昏,无奈愁更长。一阵西风吹过来,卷起窗帘照见愁人,引起她无限惆怅。抱着那卷不走的愁怀黯然消魂。“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语。倚遍栏杆,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又题作“闺思”、“闺怨”。《云韶集》云此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草满长途,情人不归,空搅寸肠耳。(《续草堂诗余卷上》)倚遍栏杆,只是无情绪。如司空图“客处不堪频送别,无多情绪更伤情。”寂寞的深闺,即将消磨掉她的青春,催花的春雨,预示着春的归去。面对此情此景,她感到愁情满怀,柔肠寸断,再想到丈夫远去,更增其深愁。“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草满长途,身困幽闺,举目寂寞,心肠一日而九回。那一个“断”字,把满载寸寸柔情缕缕相思,终日盼望,望穿秋水的思妇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谈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认为,李清照的词感人,只在于感情真挚,而在其思想内容上却很狭窄,没有什么过高的价值,不值得如此赞叹。但我认为,李清照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一个独处深闺的“才妇”,在精神无所寄托时,不能不靠惜春悲秋、离愁别绪来抒写其内心的忧郁和苦痛,不能不将自己精神的空虚与寂寞诉诸笔端,聊以慰藉。她的这些闺情小调,也不能单纯地看作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的“小资”情调,她的愁苦也不能说成是一个贵妇人的“哀鸣”;而是充分地表现了她对深闺生活的不满,对封建礼教的消极反抗,是带着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烙印之“愁”,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阶层妇女的精神世界。正如别林斯基在评论莱蒙托夫的抒情诗时所说:这位伟大的诗人虽然谈的是他自己的本身,虽然谈的是他自己,可是谈的却是大家——谈的却是人类。正因为这样,读者能够在诗人的欢乐与痛苦中认识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在他的灵魂中认识自己的灵魂。

(戴光明,四川机电学院基础部)

猜你喜欢
李清照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当衣买书
李清照
点绛唇
如梦令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趣味生活秀
性格刚烈
李清照当衣买书
李清照检举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