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 霞
哼歌的人今年已经56岁了。他是哼着歌走到今天这个年岁的。
他从小喜欢哼歌,因为他受到父亲的影响。父亲是中学教师,喜欢唱歌、唱戏,也喜欢听歌、听戏。同父亲一样,母亲也喜欢听歌、听戏。他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也喜爱听歌、唱歌。
上小学时,他喜欢唱那个年代的电影歌曲。那时每一部电影都配有一个或几个插曲,而且非常优美动听。他在学校音乐课上学会了之后,便一路唱着回到家里,向爸爸妈妈唱,向邻居小孩唱,没事儿时自己也哼唱。那时的他是天真无忧的。
上初中时,他因功课的压力,似乎减少了原有的那份儿纯真,但仍喜欢哼唱歌曲。尤其是到了寒暑假,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唱歌、玩耍。临近毕业,正值国家产生一批优秀的歌剧、电影插曲之时。美妙无比的旋律在他的口中,在人们的耳边和心中回荡。
上高中时,由于他所在的那所重点中学竞争激烈,升学的压力又使他的精神之弦比初中时崩得更紧了,连哼歌的机会似乎也更少了,因为,他要住校,他要与同学们一起作息,个人支配的时间几乎没有了。但他仍抓住每一个微小的机会哼唱他喜欢的歌曲。
临近毕业时,“文革”爆发了。这次他有了唱歌的机会了,然而,却不仅是在“哼唱”,简直是高声的呼喊。从《造反歌》到“語录歌”,再到“样板戏”,一律是被冠以“革命”的、“现代”的字样。整个中国都在一片口号声和歌声中动荡着、翻滚着!
再后来,他被下放到农村当了插队知青。他在极度匮乏的物质生活和极度紧张的政治气氛中挣扎着、苦熬着,同时,也用自己和同伴们不停吟唱的歌声在为自己寻找着精神的寄托和苦难中的欢乐,只不过哼唱的都是些动听而伤感的歌曲罢了,其中也有一些被知青们秘密传唱的中外民间歌曲和专供知青们宣泄感情的歌曲。
返城后,他先当了一名中学教师。他教的是语文课,但他却喜欢用课余时间教学生们唱一些他喜爱的歌曲。他从孩子们身上、从他们的歌声中,想找回他正在逝去的青春。
再往后,他经历了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大学深造四年、重新分配工作一系列人生新阶段。在每个阶段,他都未曾放弃他爱歌、哼歌的习惯。他觉得,歌声已同他的人生,同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溶合在一起。
在十几年前,父母于不到一年之内相继逝世的痛苦日子里,他仍忘不了、离不开哼歌。当“接班”的兄弟姊妹们刚接替了他在父母的病榻前值班护理,他一走出医院大门便哼起了歌,直哼得热泪盈眶,直哼得泪眼婆娑,有时甚至分不清是在哼歌,还是在呜咽。
在往后的日子里,不论他遇到了什么事情、什么情况,好事还是坏事,欣喜还是沮丧,他仍旧喜欢哼歌。他觉得只要哼起了歌,心里就可以平静,心理就可以平衡,正如古人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离退休只有短短几年工夫了,许多“未竞之事”也时时袭扰着他的心境。然而,只要他一哼起他的歌,顷刻间一切仿佛烟消云散,他又成了个无忧无虑的人。
如今,他依旧每天骑着车,哼着歌上、下班。看来,这辈子他注定要与哼歌相伴,直到走完人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