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夺帝位失败之谜

2006-10-03 13:52纪连海
领导文萃 2006年10期
关键词:皇太极努尔哈赤亲王

纪连海

多尔衮和豪格的对决

就在多尔衮已经坐到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位置的时候,皇太极不幸于1643年9月21日病逝,突然之间就死了。我们可以说,多尔衮终于可以卷土重来了,他要再一次争夺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权,也就是皇帝之位。

中国历代帝王的产生办法无非两种:一种是父死子继,老子死了,儿子接班,另外一种呢,就是兄终弟及。无非就是这么两种,我们建立在这两种考虑之上。我们说当时皇太极死了以后,最有可能争夺皇位的主要有4个人,这4个人里面有3个都是皇太极的儿子。一个就是肃亲王豪格,他虽然说是侧妃生的,但他是皇太极的长子,年龄最大,35岁。第二个呢?就是福临,福临当时才5岁,但是他的妈妈庄妃是最受皇太极宠的。还有一位呢,就是两岁的博穆博果尔,他的妈妈是所有的妃子中地位最高的,要比庄妃高三个级别。因此我们说,从理论上讲,当时有权力、有资格能继承皇位的,皇太极的儿子主要有上述三人。除了他们之外,按照兄终弟及,这也是皇帝继位的一种方式啊,多尔衮也是最有资格的,当时的人们都看好谁呢?大家的想法不一样,有的人看好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有的人看好皇太极的同父异母兄弟多尔衮。

到当时为止,肃亲王豪格的优势主要有4个方面。第一方面正值英年。豪格1609年出生,是皇太极的长子,当年是35岁。可以说,正值壮年,从年龄上来说,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这是第一。第二,他的人才出众。史称他容貌不凡,有弓马才,就是弯弓射箭的本事,箭射得特别的准啊。而且呢,多谋略。第三,功勋卓著。豪格一生久经战阵,早在努尔哈赤期间就曾经参与两次攻打蒙古的战役,因功被封为贝勒,在皇太极继位为大汗、后来又改称皇帝以后,豪格就亲自参与或者亲自指挥了9次伐明的战役,还有3次攻打蒙古的战役和一次打朝鲜的战役。第四,他有3个旗的支持。

那多尔衮的优势又是哪些呢?

他认为第一个优势就是正值英年。这一点与豪格没有什么区别,他当年31岁,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是皇太极的弟弟,完全可以接任皇帝。第二,受父钟爱。历史上记载,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就是多尔衮和多铎这两个孩子。第三,兄弟齐心。这一点豪格不能比。豪格不能跟他比的是什么呢?多尔衮是兄弟三人,这兄弟三人指的是他的哥哥阿济格、他的弟弟多铎,这兄弟三人掌管着两个白旗。多尔衮此时已经有3个人的支持,加上两白旗65个牛录实力应该远远地强过于豪格。第四,功勋卓著。这一点豪格比多尔衮应该差一点。第五,经验丰富。多尔衮有着17年前争夺汗位失败的教训。这17年间,多尔衮没长别的,净长心眼了,所以他被人称为睿亲王。

选举人的立场

什么人才有资格参与这场选举呢?按照努尔哈赤的汗谕规定是主旗贝勒才有选举权,就是领导八旗的这些人。所以我们这里说的当时的满洲贵族有资格选举的就是7个人,这7个人呢,有4位亲王、3位郡王。

这4位亲王是礼亲王代善,当年六十多岁;郑亲王济尔哈朗,当年44岁;睿亲王多尔衮,32岁;肃亲王豪格接近35岁。此外还有3位郡王,一位是英郡王,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一位就是豫郡王,多尔衮的弟弟多铎,还有一位是颖郡王,礼亲王代善的孙子阿达礼。在这7个人当中,我们知道多尔衮已经赢得了自己的亲兄弟三人的支持,外加两个旗、65个牛录。而豪格也得到了3个旗和自己一个人的支持,这样去掉了4个人。我们知道,现在决定命运的时候到了,命运操纵在另外3个人的手里。

3个人,3个想法,我们就从最年轻、最气盛、最善于表达自己感觉的阿达礼开始说起。他曾经在多次各种不同的场合宣称,一旦将来皇太极死了,我一定拥护多尔衮当皇帝。另外两个人,郑亲王济尔哈朗。这个人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奇的第六个儿子。他就认为,将来的皇位继承人谁都想,我就一个条件,得是皇太极的儿子。说起礼亲王代善,礼亲王代善是努尔哈赤的二儿子,而努尔哈赤的长子早就被努尔哈赤自己杀掉,所以代善实际上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大阿哥。在十七年前,他就曾经参与过汗位争夺战,甚至更早一点,他还曾经担任汗位继承人。在皇太极继位以后,自己这家老的老,小的小,现在已经不成样子了,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他什么想法都没有。

可以看出,多尔衮在未来的皇位争夺战中,似乎已经是占据了优势,占尽了优势,但为什么其结果多尔衮没有取胜呢?是不是庄妃在这里面做了什么文章呢?

陷入胶着

9月26日凌晨,一行七人陆陆续续就进入了会场,这个会场在今天沈阳故宫的崇政殿的东厢房。进到会场以后,多尔衮主持会议。会议在即将开始的一刹那,他刚要说话,还没说话呢,豪格一派的两个人就站了出来。一个人是鳌拜,一个人是索尼,两个人跨前一步说,立皇子。多尔衮眼看着他们说,靠边站,这是亲王和郡王我们7个人在开会,你算是什么东西?滚出去,这里没有你说话的地方,出去。就把这两个人给撵出门了。这个时候多尔衮说,礼亲王,您岁数最大,您资历最老,这里只有您过了六十多岁,您主持会议吧。我老了,我就给你们主持会议。别的,我就问结果,我不问经过,谁也别说我。这个时候,礼亲王说你要非问我,我告诉你,我就主张立豪格。他这一说我主张立豪格,阿达礼不说话了。礼亲王说立豪格,礼亲王的孙子没说话,当时豪格一愣,哎,我这儿有三旗,两红旗也支持我,五旗了?八旗五比三,剩下郑亲王也主张立我,6个了,这个时候豪格,谦虚地说,别立我呀,我福少德薄,不行不行,你们还是另选高明吧,你们千万别立我,立谁都成,就是别立我。

这个时候多铎又说了,谁想立你,本来你这一辈子就说一句实话,就是福少德薄,就不应该立你,你不信问问大家,大家都同意你的观点,你就是不应该当皇上,你就是福少德薄。豪格特生气,就坐在一边不说话。在这种情况下,礼亲王代善张嘴说话了,我老了,你们立谁都行,这个会我不主持了,我谁都同意。你们选完了皇上告诉我一声,我给皇上磕头去。人家礼亲王走了。礼亲王这一走,阿济格也走了。阿济格,多尔衮的哥哥说,我就这一句话,除了立我们家哥们儿我谁都不同意,我这话搁这儿走了,他也走了。多铎一想,我不能走,我还得跟这儿看着,我还得在这儿搅场呢,我还得看结果呢,我要是一走了,剩我哥哥一个人,指不定谁拿刀子一捅下去我这个哥哥死了就完了,不行,所以我得在这儿看着。所以多铎没有走。

福临胜出

这个时候,老谋深算的济尔哈朗说了一句话,我看咱们这样吧,豪格说他不愿意当皇上,他说他福少德薄,大家也同意这种观点,那他就甭当了。但是呢,大家的意思我看是非得立先皇的儿子了,先皇的儿子有8个,除去豪格那7个,我看咱就立福临好不好?

结果您猜怎么样,他还真想对了。多尔衮一张嘴就说,我同意您这个观点,这个肃亲王他说他福少德薄,我也觉得是这样,他不适合当皇上,您提出福临当皇上比较合适,名字也好听,福临。但岁数比较小,这样吧,由郑亲王和我两个人监国、辅政。等孩子大了,等皇上大了以后再还政于他,大家还有问题吗?多铎一想,这是我哥哥说的,那就算了,豪格一想,福少德薄这是我自己说的啊?哎,这是我弟弟,没意见,没意见就散了,给皇上磕头去,这个会就散了。多尔衮何以退出?郑亲王的想法我们清楚,问题在于多尔衮是怎么想的呢?多尔衮为什么要立福临为帝,他为什么同意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意见,去立福临为帝呢?应该说原因有如下两个:

第一,是以退为进,摄政称王。一提到多尔衮立福临,很多人就会产生一种误会,马上就会把全部注意力盯到一个什么问题上,多尔衮别跟庄妃有一腿吧?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多尔衮他的想法太简单了,既然他当皇帝我不愿意,我当他不愿意,咱们各退一步的条件下,咱们就得选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这个合适的人选最好是一个小孩子,而福临恰恰又小,但福临这个人当时郑亲王济尔哈朗一提他就同意,为什么?他也清楚福临的特殊地位,确立福临,双方都没问题,这是一个小孩子,我能当摄政王。

第二,也就是支持立福临的第二个原因——避免内讧,顾全大局。首先这个大局是什么呢?就是满洲人的团结。在这个问题上,他绝对不可以让豪格当皇上,自己也不能当皇上。豪格当了皇上那会怎么算计他啊?死无葬身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很好,让年幼的扶正,我既可以达到满洲人内部的团结,也可以达到满蒙的团结,我就可以灭掉大明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接受了济尔哈朗的意见。

(摘自《中国新书》)

猜你喜欢
皇太极努尔哈赤亲王
阿尔贝二世亲王:摩纳哥的招牌
英菲利普亲王为车祸伤人道歉
大汗已逝各自飞
联墨双馨七
先生冷吗?
一梦前尘念三生
赏赐仇人
北陵石马和石骆驼的由来
李成梁收养努尔哈赤说的起源与演变
沙场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