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田 陆志龙
一.背景材料
1.“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成立。成员国为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总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近15亿,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2.2006年6月15日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周年纪念日,六个成员国元首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峰会还邀请蒙古、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4个观察员国的领导人,以及与上合组织建立了正式关系的联合国、东盟、独联体等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与会。
二.热点分析
1.上海合作组织是区域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它的主要宗旨: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它的基本原则: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所有成员国一律平等;通过相互协商解决所有问题;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对外开放,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倡导并实践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安全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
2.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06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提出把本地区建设成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和谐地区”的四项建议:第一,加强战略协作,巩固睦邻友好。第二,深化务实合作,带动全面发展。第三,拓展人文交流,夯实社会基础。第四,坚持开放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三.试题链接
(一)选择题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呈圆形,主体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的版图、左右环抱的橄榄枝和两条飘带。会徽上部和下部分别用中文、俄文标注“上海合作组织”字样。会徽选用绿色和蓝色,象征该组织和平、友谊、进步、发展的宗旨。回答1-3题。
1.上海合作组织的六个国家都是属于
①主权国家②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成员国
③联合国常任理事国④结伴而不结盟国家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③
2.上海合作组织会徽左右环抱的橄榄枝和两条飘带,象征成员国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并寓意上海合作组织广阔的合作领域和巨大的发展前景。这种图案设计表明上海六国
①共同维护地区、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
②共同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发展
③是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决定性力量
④致力于把该组织建成区域性的军事集团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3.上海合作组织会徽的设计过程,就是
①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②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的过程
③分析和综合思维的过程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
A. 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①②④D.②③④
4.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贸易额达到397.2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7%。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建立起新型的经贸关系是
①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②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客观要求 ④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
5.2006年6月14日最新引进的气象监测车开始正常运行。这个“移动气象台”随时随地为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提供现场气象保障服务,为精细化气象预报提供更多更详细的第一手气象资料。“移动气象台”的上述功能告诉我们
A.意识已经不是人脑特有的生理功能
B.人们根据规律建立新的联系,造福于人类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规律办事的基础
D.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努力把本地区建设成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的建议。回答6-9题。
6.我国提出建构和谐地区的主要意图在于
A.全面改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B.加快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
C.解决边界问题、领土争端问题D.维护世界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7.“和谐地区”概念非常丰富。加强战略协作、深化务实合作、拓展人文交流、坚持开放合作是构建“和谐地区”的四根支柱。建构和谐地区的理念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
①基本立场 ②基本目标③基本准则 ④基本国策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8.为了实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的美好目标,我们必须
①坚持互信协作,建立区域新型安全框架②坚持相互借鉴,促进各种文明共同繁荣
③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区域内外合作④坚持互利共赢,继续深化经济合作
A. ①②③B. ①③ C.③④D. ①②③④
9.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蒙古、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的陆地边界长达14800公里,约占中国整个陆地边界的75%,将如此漫长的边界建设成为各成员国间和平友好的纽带,有利于
①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周边环境
②促进地区、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
③维护和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利益
④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间各种矛盾和冲突
A.②③B. ①②C.③④D. ①③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在1953年首先提出,1954年中国和印度、中国和缅甸政府先后共同提倡的。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许多国际会议、国际文件所接受和确认,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根据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潮流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胡锦涛主席运用和谐理念,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他在上合组织峰会和“亚信”会议上,又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 “和谐地区”、“和谐亚洲”的主张。和谐外交要求建立和维护一个和谐的国际关系,讲求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和谋求共同发展。它主要体现在:各国之间相互平等、各国都要遵守和维护全人类根本利益;尊重各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文化多样性,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交流、合作,主张在互谅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尊重各国独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利;尊重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等。
(1)根据材料一,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当前中国奉行的和谐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有哪些相同之处?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中国奉行的和谐外交政策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2.D3.B4.A5.B6.A 7.B 8.D9.B
(二)非选择题
10.(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它是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实践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因此,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和承认,并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2)和谐外交政策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交流、合作,主张在互谅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体现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和谐外交政策中尊重各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文化多样性,体现了和平共处的原则。和谐外交政策中各国之间相互平等,尊重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和谐外交政策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根植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外交活动中“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文化传统。和谐外交政策是科学发展观在外交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胡锦涛主席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发展趋势,运用和谐理念,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 “和谐地区”的构想,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作共赢,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这不仅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而且要建立和维持国家与世界的和谐关系,谋求人类利益至上的和谐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