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基础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的疏离与融合

2006-09-21 08:01邓荣辉
现代语文 2006年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融合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近百年来沿着一条“去语言知识”的路,艰难跋涉,最近一二十年与传统语言基础知识空前疏离,语文教学质量日渐滑坡。建构中的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石,起到支撑、促进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 语言基础知识 中学语文教学 疏离 融合

站在知识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审视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整个社会大力弘扬知识创新,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大量知识信息的社会大氛围中,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近百年来依旧沿着一条“去语言知识”的路,艰难跋涉,踽踽不前,最近一二十年终于导致语文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空前疏离。20世纪90年代初语文教学界质疑语言学的无助,呼吁“淡化语法教学”,语言知识正日益淡出语文教学的疆域!

如此强烈的现实反差迫使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语言基础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关系和正确定位,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正确定位

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指以听、说、读、写言语行为知识为主干,符合汉语汉字特点的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两方面基础知识的整合,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内部结构及其基本规律和修辞、语言逻辑、文体基础知识;也包括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语用、语篇、语体及符号学等多方面基础知识的总和。同以往静态语言基础知识体系相比,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注重动态言语规律,注重汉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从而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个性的语文学科永远离不开语言基础知识的指导。随着我国语言学研究日益深入,语言基础知识体系自身不断更新,建构中的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体系不仅吸纳了现代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还融入了以往静态语言基础知识体系的有益元素,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石,起到支撑、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无论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哪个纬度来分析,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层面上来。

二、传统静态语言基础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的疏离

20世纪初,瑞典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他认为只有语言才是语言学唯一合适的研究对象,着力于语言体系内部的结构严谨,把言语的研究留给心理学。差不多同时期,我国的语言研究受西方影响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然而我国古代语文教学与语言学知识两相契合,相互为用的传统中断了,语文教学与语言知识便开始疏离。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国语言学界开展了一场关于语言和言语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我国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应该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和言语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不但要遵循语言规律,更要遵循言语规律。但是我国语文界在20世纪50年代制定“中学语法教学暂拟系统”及1984年提出的“教学语法系统提要”,都是语法知识为中心的静态语言基础知识体系,忽视了言语活动及其规律,而且这套体系基本沿袭印欧语的研究理论,不符合汉语汉字特点,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态言语能力。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传统的静态语言知识体系自身的缺陷、偏颇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日益暴露,语文界“淡化语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逐渐淡化、排斥语言基础知识,语文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的疏离越来越大;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能力的重要性,然而有些人的认识过于偏激,竟提出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并不自觉中将能力与知识对立起来,开始逐渐用培养能力来消解语言基础知识,结果是语文教学改革、能力训练搞得轰轰烈烈,而语文大花园中的语言基础知识却异常地寂寞凄清。

在语文教学反复折腾中,语文教育研究界终于确认,语文教育本质上属于言语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但是又有一些人事实上将言语同语言对立,将言语能力与语言能力对立,排斥、非难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传授;还有一些人拿广大语文教师还捉摸不透的所谓语感取代语言基础知识,甚至试图用整体感悟培养语感,消解语言知识系统。这些“新观点”“新见解”错综复杂,越理越乱,混淆视听,把语文教学界搞得一锅粥,稀里糊涂。于是语言基础知识在人们的视野中迷失了,语文教学整体质量逐渐下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普遍感觉到,社会的整体语文水平在下降,广大国民的语文水平与语文修养呈现下滑的趋势。”

三、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从语言基础知识与言语、交际能力、言语认知的本质联系中来看,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言语与语言基础知识

言语是指个人在具体情景中的听说读写活动,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呈现的出具体性、多样性、创造性的特征;语言系统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系统,具有社会性、规范性、结构性及稳定性的特征。言语千变万化,其内容无法穷尽;但是言语无论如何变化,都是对有限、稳定的语言系统中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自由组合,都要遵守语言组合规范。语言系统如同如来佛祖的手掌,言语无论如何变幻,终究逃不出其手心。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系统包含着言语,言语仅仅是语言系统的个性化的演绎。当然,语言系统与言语是共同发展的。

可见,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语言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言语须臾不可分离的。

(二)交际能力与语言基础知识

交际能力的概念是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的概念提出来的,指的是利用语言资源来表达和理解言语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依据语境和角色创造性地运用的特征。它包括又远不止关于静态语言的规则。具体来说,是由三个方面的能力构成的,即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社会语言能力,把握种种言语功能(如陈述、宣告、发问、表态等)和言语功能变体(不同语体和言语风格)的能力;话语能力,运用语篇来完成言语行为的能力(包括独白语篇和对话语篇)。

从以上分析可知,要科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仅需要传统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内部结构及其基本规律和修辞、逻辑、文体基础知识,而且更加需要现代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如语用原则知识、言语行为知识、语用结构知识、语用含义知识、语篇知识和语体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理论支撑。

学校言语教育只有以上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为指导,科学、有序地组织开展言语活动,才能进行科学的言语技能训练,从而逐渐积淀形成学生的个体言语能力。学生离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就只能在黯淡、无序的言语活动中盲目感悟,语文教学离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科学指导和支撑,又要走入“少、慢、差、费”的怪圈。所以,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三)言语认知与语言基础知识

真实情境中的言语交际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言语交际认知的特点是,在交际过程中,受话者总是主动地寻找证据和暗示以领会发话者的意图,而不是编码---传输---解码的电码通讯式的过程,理解不是对静态的语言进行解码,要依赖言语环境的把握。

言语环境除了包括交际双方对交际基本事实的了解外,还包括下列三种信息:词语的信息、关于世界的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可见,实现交际认知,交际双方必须具备语言材料及其规则的知识,语境的知识,语言逻辑推理的知识等。

可见,在真实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对提高学生言语认知水平,实现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样是必要和重要的。中学语文教学应当加强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言语认知能力。

事实上,钱梦龙、洪镇涛等名师一向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广大语文教师做出了好榜样;同时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语文学得好的学生,他们的语言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语言规范得体,表达清晰流畅;而语文学习后进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都不理想,在他们的作文中,写错别字、乱用标点、文句不通、词不达意等语言基础知识出错的现象很普遍。由此可见,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不仅是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手段、中介,其本身也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在各年级各阶段都应该扎扎实实地落实好。这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为了有效发挥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支撑、提升作用,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在汲取传统语文教育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的语言基础知识学习与内隐式的探究、领悟互相融合,改进传统语文教育方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要求在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力求将显性的语言基础知识与隐性的以无意识为特征语感知识相结合,隐形的语感知识与言语技能实践相互关联,语文课堂的语言基础知识学习与学生日常言语实践互相促进,达到在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学得基础上改造习得,以学得促进习得,学得与习得相互为用,从而加速学生的领悟,有效提升语感,显著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参考文献:

[1]雷良启.论语文教育乃是言语交往教育[J].江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语文教学折腾的语言学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京).2004,(8).

[2]雷良启、余应源.吸收当代语言学的适用理论,构建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言语知识体系[J].江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3]桑志军.语文教育与语言学的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7).

[4]刘大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知识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4).

[5]肖坤学.对语言“交际能力”理论的反思[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5).

[6]陆俭明。语文教学的定位问题。中学语文2006(2).

(邓荣辉,广西龙胜县龙胜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做法和体会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