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

2006-08-18 01:26王景亮
岁月 2006年8期
关键词:海参崴俄式纪念碑

王景亮

江东六十四屯和外兴安岭广袤的土地随着1860年的渐渐远去而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海参崴——一个从头到脚落满历史尘埃的名字却始终牢牢地印在我的心中。2005年秋风刚刚吹起的时候,我登上了这块土地——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符拉笛沃斯托克,离我们而去的国土——海参崴。

滨海边疆区共有100多万人口,海参崴就将近70万。这里没有什么产业,居民们主要职业就是政府、海关、商检、铁路、服务行业、大学,再有就是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官兵和家属。街上随处可见身着海军制服的人,尤其是傍晚时分,成群结队的军人们喧闹着穿过街市,在随处可见的啤酒屋里畅饮。所以中国人在这里的参观项目很多都与海军有关。我们看了潜艇博物馆,这是一条实物潜艇,据说曾参加过二次大战。里面除保留了潜艇的大部分设施外,还有大量照片挂在两边的墙上,都是介绍该舰以及俄罗斯海军潜艇历史的。门口还有纪念品出售,最受欢迎的是俄军的船形帽,上面别满了纪念章。出了潜艇纪念馆,海滩上一个船的龙骨雕塑高高树立,龙骨两边是两个巨大的船锚,底下一块水泥地,上面雕出1860,说明中介绍说这是当年沙皇海军最初的登陆点。在这个登陆点的正对面,隔着马路就是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部,没有牌子,只是在高高的大门上面放了一个军舰模型。面对这一切,我心里已经没有了愤怒。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恒定的真理。愤怒也罢、伤感也罢,都改变不了既定的历史。只是可惜了这样一块宝地,如果有了它,中国北方乃至整个东北亚,必将是一种别样的繁华。

海参崴比较有特色的景观大概要数穿梭于大街小巷的进口车,据说每家平均一辆早已是过时的数字了。港口码头上,一排排刚从船上卸下来的小汽车随处可见。这些车都是从日本走私而来的二手车,售价从2000美元到5000美元不等。交易完成后就可以办车牌,手续极其简便。我们在斯拉夫扬卡等船时,曾仔细看过码头上的车市。车都挺新,有的甚至是05年新款。有两个年轻人,看了一圈之后,交钱提车绝尘而去,足见生意之好做。在船上,我们还远远看见一艘货轮,装着满满一船汽车进港。那汽车装得像小山一样,等第三天我们回来时,那艘货轮还在,船上的小汽车已经卸下一半了。

海参崴地方不大,可供游览的地方更少,几个旅游参观点都在城内,转来转去在城里绕,穿越大道是无法避免的,街上车又多,车速又快,开始真有点害怕。谁知海参崴的司机真有绅士风度,见有行人过路全都主动停车让行,连公共汽车也不例外。有时中国游客不敢贸然前行,司机们还摇开车窗,招手示意游人先行。有时候,中国游客和汽车都停在马路当中,中国人按国内经验执意让汽车先走,急得汽车司机探出窗外,用生硬的中国话大喊“走、走、走”,中国游客这才一溜小跑掠过马路。

在海参崴三天的时间里,我们基本上吃的都是中餐,只是在斯拉夫扬卡中转时,吃了一次俄式快餐。黑面包、番茄汤,让我首先想起苏联电影和小说中的人物。不论是《静静的顿河》中的葛里高利还是《青年近卫军》中的奥列格、谢廖沙,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朱赫来,不是都用手拿着黑面包去擦拭番茄汤的残羹吗?这顿午餐一点也没让我感觉难吃,相反倒产生了一丝亲切。到海参崴的第二天,旅行社安排了一次俄式晚餐,导游调侃说,这是一次正式的俄式大餐,大家一定要吃好。我们都很兴奋,准备来一次大快朵颐。开餐后,果然很讲究。伴着轻音乐,一道番茄汤,三片黑面包,一盘蔬菜沙拉,一块马哈鱼,摆在我们面前。沙拉拌得一般,番茄汤甚至还不如斯拉夫扬卡的快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品尝纯正俄式大餐的乐趣,只是当我们被告知这些就是大餐的全部,而且不管添时,才真的感到了失意。海参崴的夜晚,整比我们少三个小时,晚八点实际是五点钟,凭这点饭怎么抵挡那漫漫长夜啊!

海参崴的中国游客很多,因此到处可以找到中国餐馆,我们的早餐一直在一个叫北京饭店的地方吃,一拨儿一拨儿全是中国游客,服务员也是中国人。我们在海参崴用的另一次晚餐,是在列宁广场旁边一个中国餐馆。我们去得较晚,在那里就餐的俄国人都已经吃得差不多了,按照他们的习惯已经开始边喝边跳。不时还有青年男女走到外边,在阴影里卿卿我我。俄罗斯人性格热情奔放,晚上吃饭是一定要边吃边跳的,饭店门口的音箱一直向外传送着奔放的曲调,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些忧郁的俄罗斯民歌,而是类似美国爵士乐的调子,这和街上飞驰而过的汽车中传出的乐曲大致相同。吃饭的时候,我们闻听饭店老板是齐齐哈尔人,觉得很亲切,饭后和他攀谈起来。老板姓郝,人很精干,戴一副眼镜。说是曾在齐齐哈尔市委的一个部门工作,正好我也有两位同学在那里工作,一打听还都认识,关系马上近了好多。他原在齐市接待处做翻译,八十年代末期来这里经商的。据说刚开始生意很好做,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后来开店的人多了,利润就差一些。但由于是老店,地点好、名气大,一年挣个百八十万还不成问题。他还同时经营几家木制品加工厂,生意也还过得去。

海参崴最吸引我的去处是火车站,这条贯通欧亚,全长九千二百八十八公里的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铁路线。在海参崴火车站铁轨的尽头,有一个为这条伟大的铁路所立的纪念碑。可惜,在参观完有着百年历史的火车站以后,大家就被叫尤丽亚的导游带去购物。这个导游时间观念极强,不论是哪个景点,只要有人没按她定的时间回来,必然要受到她的批评。可一进商店,她再不提时间的事,而且不论别人怎么催,她都一律不予理睬,由此导致的恶果就是我与那个伟大铁路的纪念碑擦肩而过,从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不过,海参崴的纪念碑还真多,在列宁广场,高高的纪念碑基座上耸立着革命导师伸手指方向的雕像。这姿势太熟悉了,电影《列宁在十月》中列宁说“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时用的就是这个姿势。导游说这样的雕像原来有三个,现在这个是苏联解体后惟一保留下来的。此外我们还看了海神的雕像,甚至还看到一座为在车臣牺牲的海参崴籍军人修建的纪念碑。

短短三天时间,海参崴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浓郁的欧洲风情;碧蓝的日本海以及海边沙砾上兴高采烈戏水的人群;路旁酒馆里用大啤酒杯喝酒的男男女女;在林阴道上漫步的情侣,在众目睽睽之下热烈接吻的恋人;金发碧眼的美女和人见人爱的娃娃。最让人怀念的还是海参崴到珲春之间大片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青草如毯,上面盛开着野花。间或有几棵小树,远处是起伏的山峦,没有人去打扰这千古的宁静,只有风不时在草叶上旋出几个涟漪……

再见了,外兴安岭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

猜你喜欢
海参崴俄式纪念碑
俄式手枪,不一样的风景
纪念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
光影视界
“东方莫斯科”的俄式风情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从“梅普组合”到“普梅易位”的俄式政治结构
俄争议把海参崴租给中国
俄式铁甲新掌门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
“坚苦卓绝的登陆”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