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例说

2006-07-27 05:32崔利平
现代语文 2006年5期
关键词:平仄

[摘要]本文以七言律诗为例简要论述了近体诗格律在用韵、平仄、粘对等方面的规则。

[关键词]诗律 平仄 粘对

诗律即近体诗格律,是近体诗在句数、字数、用韵、平仄等形式方面的规则。近体诗包括三种体式:绝句、律诗、排律。绝句每首四句两联,律诗每首八句四联,八句以上为排律。常见五言或者七言。

本文以律诗为例说说近体诗格律的基本情况。

律诗的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一、用韵

每首诗对句句末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通常只能押同韵部的字,不能押相近韵部的字。出句不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例:《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此诗首句入韵,与每个对句句末字都属平水韵中上平声“删”韵。

二、平仄要求

诗句中每个字的平声仄声都有基本规律。

五律有两种基本格式。

(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内为可平可仄。首句如押韵,则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二)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如押韵,则为“平平仄仄平”。

七律也有两种基本格式。

(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首句入韵者为常见。

(二)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典型律诗的正格。

以七律为例,诗中出句且不说,对句要合乎一、三、五字(平仄)不论,二、四、六字(平仄)分明的规则。

二、四、六分明即是对句的第二、四、六字要平仄分明。或者平、仄、平,或者仄、平、仄。

例如: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仄平仄

毛泽东《长征》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仄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但是,一、三、五也不是完全不论,为使对句不犯孤平的错误就要论一论的。即在对句中,如果第四个字是平声韵,那么,夹着它的第三、五个字就不得都是仄声韵。如果三、五两个字都是仄声韵,这就叫犯了孤平。孤平是律诗之大忌。

例如:出类何须施粉黛

粗衣布裙已翩翩

仄平仄

洪波《芙蓉颂》

神秘鸟岛成堆岸

无情热风垒沙滩

仄平仄

洪波《向海滩》

古来平声韵调长,仄声韵调短,平声韵夹在两个仄声韵中间不便吟唱,所以,三、五两个字要么平仄,要么仄平,要么平平。

还有三平调也是一忌。

即在二、四、六分明的平仄平的对句中,第五个字不得是平声韵。如果第五个字是平声韵就犯了三平调,也称下三连。

例如:向海不见碧连天

水收湖瘦知何年

平平平

洪波《向海湖》

峭壁悬崖半拉山

凌云古洞藏神仙

平平平

洪波《半拉山》

诗中不符合平仄格式的句子叫“拗句”。从平仄上加以补救使之基本符合诗律规则叫“拗救”。有本句自救和隔句相救两种格式。理论上好说,实践上难做。

三、粘对规则

律诗要讲究粘对工整。

诗中,同一联内出句、对句的平仄要相反,这叫做对。两联间相邻两句的平仄要相同,这叫做粘。

例如: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平)对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仄)粘

五岭逶迤腾细浪,\

(仄)对

乌蒙磅礴走泥丸。\

(平)粘

金沙水拍云崖暖,\

(平)对

大渡桥横铁索寒。\

(仄)粘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仄)对

三军过后尽开颜。/

(平)

四、讲究对仗

对仗的要求不像用韵和平仄那么严格,但是除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外,中间两联出句和对句一般都用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对仗和句式的对仗。

例: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首联、颔联、颈联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对仗。

总之,学习律诗、领会格律,需要反复吟咏。诗读百遍,不但其义自见,其律亦自明。

参考文献:

[1]王力.诗词格律十讲[M].商务印书馆.2002.12

[2]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9

(崔利平,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平仄
浅谈“兄弟”与“弟兄”的使用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音韵学知识作用举隅
春天的马蹄声
锤炼汉语发音的三种方法
深研句式 探寻诗律
“逾”与“愈”不同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
《望岳》正裁
解读“平仄”
浅谈格律诗的平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