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念
从现阶段来谈,舞台舞蹈武功技巧在教学中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发展和改革,教学思路上体现了明显的时代要求,更多的围绕舞蹈艺术表演而进行实施性教学。
舞蹈是以纯肢体作为创作表演的一门舞台艺术,武功技巧作为基础课程,是训练身体协调素质能力和渲染舞蹈表演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段。随着舞蹈艺术不断的发展,表演中武功技巧出现了新走向,即以新和变为发展点,这样在教学中除要遵循舞蹈所要求的开、绷、直外,还需要借鉴体操的科学训练方法,优美的起始姿态,运动中技巧姿态,运动规律的体现。同时,又必须立足于舞台表演,综合戏曲艺术的训练方法,吸取其各类小技巧、双人技巧、大技巧,予以合理组合改编。根据舞蹈的特性,揉合到武功技巧教学中,更好实现舞台武功技巧训练新要求的"高、飘、美、新"几字的训练要求,紧密围绕舞蹈来进行训练。五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慢慢地认识了舞蹈武功技巧。尤其是通过观摩学习和参加全国舞蹈武功技巧教师的培训,我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例:双腿前软翻(双腿前桥)预备式以前平举手五指张开,翘手腕前,点左脚尖,直立身体,行走时下压上身双臂、曲膝、双手撑地时撑臂顶肩,蹬摆右脚前踢,空中左脚迅速跟上并拢,成钩状(塌腰顶)绷脚尖、直膝、抬头挺胸重心前移,以脚前掌落地曲膝蹬腿顶髋、推手挑腰(大腰)夹双臂回原预备式,这是原有的教学模式,从姿态上来讲,它不符合舞蹈所要求的开、绷、直,运动中姿态要求不严,易出现勾脚曲膝,手臂伸展开扩不够,没有体现出肢体美的标准,只注重了技巧的完成,没注重美的体现,技巧和姿态没有揉合到舞蹈中,形成单一性,而现行教学结合舞蹈开、绷、直肢体美感和体操中肢体美感要求,从手姿开始、以兰花手为准,手势,以直举手、平举手为准,行走技巧预备式以兰花手姿直举手式、或横平举手,前偏点脚尖、收胯、立腰、梗头,以直线向上延伸站立,技巧行至空中右脚往上引立,左脚跟并,撑地顶肩立直腰背,以脚尖为延伸点成一条延伸感直线(直立顶),回落时从脚尖、膝关节、髋关节、大腰、中腰、胸腰循环起力,推手夹臂立直成预备式。
又例:“趋步连接挺身前空翻”(前挺)。预备式,前点左脚,直立站,跑三至五步起低趋步、压上身,曲蹬腿提双手,迅速向前蹬摆右脚左脚向前翻转,空中抬头挺胸、立腰、提胯、绷脚尖、直膝、开叉,双手直手或曲手,右前脚掌落地踩后跟,蹬腿顶胯、立腰、摆压左腿挺身站立。原有的教学中没注重连接时行进中动作的姿态,手姿手式要求,空中姿态、脚尖、膝关节、手臂要求不严,同样没为绕舞蹈“开、绷、直”进行规范教学,技巧完成后也没要求一个“稳”字,而现行教学中规定要求:前点左脚收胯直立横行举手站立,以舞蹈小垫步连接,跑三至五步,拉双臂起高趋步,接挺身前空翻,空中开叉、直膝、绷脚尖、以脚尖为线向外延伸,重心迅速移动,蹬、提、立、甩、送、双手提臂、横平举、兰花手姿、右脚尖落地踩脚后跟,膝、髋、大腰、中腰、胸腰依次循环发力,摆压左脚站立,前点左脚、提臂立胸腰站稳。整体动作的完成流畅、优美、轻巧、肢体开扩、有韵律感,揉合了运动力学、体操、舞蹈姿态、舞台的要求,使学生领会到舞蹈中所表现的技巧,与舞蹈相和谐的,它不是单一性体现,而是综合素质和舞蹈表演渲染情节的一种艺术欣赏力、表现力,是为舞者烘托剧情的一种手段,帮助舞者更好地创造角色。
现行的教学要求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这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除具备自身专业知识外,还需加强文化素养,学习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法规等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体现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教学中既要按规定的课程教学,又必须注重学生个人素质条件,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信心,不能完成训练时可以从补充辅助训练入手,帮助他们提高信心及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训练中讲解要领清晰、准确,严格规范要求,指出不足,言语中多以表扬肯定为主,不应用偏激或不当的语言刺激学生,打击他们自信心,使之产生逆反、厌学情绪,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爱好和兴趣,做到教和学的良好循环。这就要求教师懂得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同时在教学中根据舞蹈特性、时代要求、发展趋势等情况,在原有的技巧中求变,求更新和组合,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能力,集众人之长,齐心努力,才能更好的抓住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为舞台艺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