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国务院1992年在批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请示的通知中强调指出:推广普通话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1994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作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决定中指出: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认为“普通话是全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的规范语言”;是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通用语言。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社会各行各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是当年“决定”的认识,也已为十多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实践所证实,并已成为社会和大多数人的共识。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自1994年开始在教师、播音员、演员等专业人员中进行,现已逐步推广到解说员、导游员以及公务员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许多人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培训、学习,大大提高了掌握和使用普通话的水平。这些人的普通话使用水平的提高又带动和影响了更大的普通话使用群体,从而推动了全民族的汉语水平。
然而,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仍然任重而道远。
理由之一:
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第一项和第二项,是考查被测试人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以及词组中轻声、儿化、变调的掌握。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被测试者不能正确辨析汉字的读音,有的被测试者用方言读出普通话字音,尤其是许多青年学生识字率偏低,导致单音节字声、韵、调频频出错。比如下列词语的使用(括号内为正确的字)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迫不急(及)待 不径(胫)而走 不落巢(窠)臼
不能自己(已)
默(墨)守成规 滥芋(竽)充数 旁证(征)博引
灸(炙)手可热
鬼鬼崇崇(祟祟) 沤(呕)心沥血 萎糜(靡)不振
一如继(既)往
一幅(副)对联 娇(矫)揉造作 趋之若骛(鹜)
草管(菅)人命
有持(恃)无恐 姿(恣)意妄为 言简意骇(赅)
洁白无暇(瑕)
一愁(筹)莫展 饮鸠(鸩)止渴 磬(罄)竹难书
天翻地复(覆)
坐阵(镇) 亲(青)睐 迁徒(徙) 防(妨)碍
既(即)使
了(瞭)望 弦(旋)律(赝)晶 脏(赃)款
编篡(纂)
租旷(犷) 老俩(两)口 沉缅(湎) 修茸(葺)
罗(哕)嗦
寒喧(暄) 气慨(概) 杀戳(戮) 入场卷(券)
欣尝(赏)
这些词中用错的字,与原词的字,有的读音相同字义不同,有的风马牛不相及,但因为平时总用错,便对正确与否没有判断,测试时出现错误便在意料之中。普通话是一个语言系统;推广普通话不仅是简单的说话问题,推广普通话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问题。
理由之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最后一项,是考查被测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在普通话测试中,几乎所有被测试者都认为此项难度最大。因为,有文字依托时属于二度创作,脑中反映的是文字的语音形式。而直接用有声语言表达语意,则属于一度创作,说话人关注的是自己的意思是否表达清楚,而语音是否准确则居次要地位。被测试者平常说话不注意语音、语法,现在要说规范的内容,又要兼顾语音、语法的准确,不是力不从心,就是手忙脚乱。以致在测试中,或语无伦次,或亦步亦趋。被测试者有的背诵事先写好的文字,有的则用固定的一段话勉强套在不同的题目中。我们知道,普通话不仅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还要求“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只有日常生活中自觉、习惯地使用普通话的被测试者,才能较轻松地通过这一项测试。测试不是目的,测试是为了推广普通话的使用。而营造全社会的普通话口语环境,正是普通话测试的重要目的,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工作艰巨而繁重。
理由之三:
当年“决定”早已指出:“普通话是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规范语言”。但我们仍频频从广播电台、电视台听到播音员、主持人口中的充满了方言色彩的普通话,乃至满口的方言。祖国大陆刚解放时,广播电台工作人员努力学习和使用普通话,20世纪50年代后,各级电视台成立到80年代电视机普及,没有使用方言播音。到了21世纪,在推广普通话半个世纪之后,为了让还听不懂普通话的人能听懂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新闻宣传,我们开始了方言播音、主持。为了个性化?为了标新立异?抑或是为了保护方言?杭州电视台的杭州话新闻拒绝了工作在杭州、学习在杭州、居住在杭州的外地人。现在面临的现实情况是,许多杭州人说的普通话,也只能被戏称为“杭普话”,而并非标准的普通话。广播电视的语言建设会受到社会语言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广播电视的语言建设与运用,也应该引领着全社会的语言运用。即使我们有理由在一些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开辟一两档使用方言传播信息的栏目,也必须意识到方言与普通话孰轻孰重。为了净化社会语言,为了提高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使用纯度,无论广播电台,还是电视台,仍然义不容辞地承担着推广普通话的艰巨任务。而我们大部分的播音员、主持人在普通话等级测试中,并未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水准。
理由之四:
据《环球时报》2005年7月27日援引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说,全球有3000多万在中国以外的学生学习汉语,世界100个国家的2500余所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但是,2005年6月底,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汉语言文字大赛,夺得第一名的竟然是一支留学生队,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2005年高考,广东考生在作文中得到50分的不足7%。一些学生照抄某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或作文说明中的文字了事。而在古文翻译题中有1万多人得零分。在一道采用比喻手法仿写句子的试题中,有25%的考生也就是10万多考生得零分。唱重头戏的语文,却给我们展示了如此令人扼腕的数字。
我们是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怎样在语文课学习及汉语言文字应用中,积极弘扬民族文化,仍是艰巨的课题。而汉语口语的交流,可以对方言区的人学习和使用汉语言起到重要作用。普通话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是重要的媒介之一,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忽视它,可是,在普通话测试中,许多在职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是不合格的。
理由之五:
在中国,请使用外语,这似乎成为了某些中国人的追求与时尚。生活中也总有那么一些人,在自己的同胞面前硬要把自己的汉语说的不流利,一些关键词必须借助其他语种的词汇才能使整个句子连贯起来。却不知我们的汉语是全世界上最完整最博大最精深的语言之一。
中华民族以丰厚的智慧创造了汉语;汉字因其优美的形体而产生了书法艺术、产生众多的书法家;汉语言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国内无论是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考试,还是评职称评定、领导升迁,抑或是进大城市找工作——外语(英语)证书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有些专业非常优秀的学生,因为没有达到英语分数线,而与其追求失之交臂。大学生需通过外语四级考试才能毕业,但《大学语文》只需进行象征性的学习即可。
“与世界接轨”“加强文化交流”无可厚非,然而,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岂能成为被漠视的理由?民族之不屈与兴盛,民族语言的使用纯洁是一个重要标志。高等教育领域理应为为本民族语言文字学习、研究、普及作出自己义不容辞的贡献。
推广普通话还有认识上的问题:使用普通话与保护方言的关系、推广普通话与加强外语学习的关系,需要澄清和明确。提高全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语言价值观念,净化语言环境,规范语言文字健全和完善普通话语言系统,是巨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推广普通话工作任重道远。
(张继娅,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