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各位同道:
我们开这个会的目的是总结过去,面对现在,面向未来。语言文字工作要为人民群众的语言生活服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语言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对语言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想把我想到的新变化新要求简单地说一说。
普通话的推广长期以来成效不大,迟迟不前,现在传声技术突飞猛进,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发展(想想20世纪50年代是收音机在家庭中也是罕见的),城市化、大都会化速度惊人,加上电脑走向普及,不懂普通话就无法用拼音输入,普通话的普及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语同音”的时代开始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主要是靠上面这些力量的推动,不是靠宣传鼓动,不是靠发文件。新时期的推普工作做些什么、怎么做,可以好好讨论一下。临时想到一点,就是来自不同方言区的人,有的zhi,chi,shi和zi,ci,si不分,有的n和l不分,等等,大大降低了电脑书写的速度,打断思路,影响工作效率。应该想一些办法,给他们一点具体的帮助指导才好。
规范汉字已经在大陆通行,得到国际组织的承认。关于汉字的未来,我想到的是现在正在发生的第三次书写革命,就是用键盘书写,这将对我国的语言生活发生及其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拼音输入法的普及有利于普通话的进一步普及,汉字难写的弊端也得到克服,另一方面,手写汉字对越来越多的人来说将变得困难,会不会在不远的将来,手写汉字像现在的书法一样成为少数人的技艺呢?最近有报道说一个大学生二百来字的手写求职信居然出现12个错别字。这说明我们的母语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也跟键盘书写有关系。
在全球化的浪潮面前,国际上文化界和知识界保持语言文化多样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濒危语言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抢救成为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政府十分重视的一项任务。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举办“国际母语日”活动,散发的材料中有一份是讲瑞士一个小国有四种官方语言和谐并存。英语在全世界的普及曾经给英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最近又看到报道,说英国的语言学家提醒政府,英语的普及正在危害英国,原因是英语已经成为一种人人能掌握的技能,而英国人只会英语不会别的语言,因而失去竞争力。英国和美国的政府开始鼓励国民学习外语。最近又看到报道,法国总统在一次国际商务会议上因为一个本国的商人不说法语而说英语而愤然退场。关于推普和保护方言的问题,近来也争论得比较多。有人害怕方言会消失,我看到国外一篇调查报告,说虽然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遏制,但是方言的分歧还在不断地出现,出现的速度甚至比过去还要快。到底如何处理好主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要不要制定双语政策,制定什么样的双语政策,这些也是可以好好讨论一番的。
在全球化的形势下,英语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言。报纸上说,全国有八千万人学英语,但是翻译人才缺九成。报上又说,国际软件生产巨头Abode公司决定将软件生产基地建在印度而不是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的IT人员说英语的能力太低。这都说明我国人民学外语的热情很高,效率不高,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语言工程和语言信息处理中的语言标准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很紧迫的问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概念、新名称不断涌现,科技术语的规范化或标准化关系到科技兴国的重大战略,但是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现在的情形是术语泛滥,使用混乱,影响各个学科的发展。
随着电脑的普及,博客、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和网络语言的出现,群众语言生活的趋势是走向平民化(也叫“草根化”)而不是精英化,走向多元化而不是一体化。成就改革大业不仅需要科技创新,更需要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这样的创新必然带来语言的创新,借助语言的创新。毛选里“宣传群众”就是一种创新说法,我们对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跟这种创新说法不无关系。创新就意味着突破规范。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关键是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50年前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是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开始大踏步前进的重要标志。当时参加会议的除语文工作者和语文教师外,还有作家、演员、编辑等。那两个会议最重要的收获,正如吕叔湘先生所指出的,是肯定了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应该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从而给汉语规范工作制订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些原则性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规范工作就有了可以遵循的方向,许多具体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吕先生还说,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对这些原则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在应用时不免有些分歧,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这些原则作进一步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说了这样的话后,吕先生不久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汉语规范化问题大可争鸣》。他说,最近几年来有关语言的问题上,争鸣的空气似乎不是很浓厚。一个原因可能是讨论的问题跟生活实际不是关系太密切,因而缺少吸引力,但是决不是没有跟人民群众的语言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引起热烈的讨论。光拿汉语规范化这个问题来说,就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问题,包含很多可以讨论的题目。他接着说,语言能否进行规范化,是曾经有人怀疑过的,现在是基本上消除了。(现在这种怀疑又起来了。)虽然如此,对于规范化各方面的工作,完全可以展开讨论。他最后呼吁语言学家,作家,词典、语文课本、文学刊物的编辑同志,大家来就这个问题争鸣一番。
50年后的今天,面对语言生活如此大的变化,语言文字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语言文字工作如何进行,哪些该做,哪些能做,以及怎样做,意见肯定有不一致的地方,这是很正常的,完全可以展开讨论和争鸣。通过讨论争鸣,争取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暂时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也不要紧,可以继续讨论。只要不违反国家的根本大法,我们要容许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得到充分的发表,不要扣帽子,不要上纲上线,也不要情绪化,有理不在声高。我们要的是深入的思考、充分的说理、平等的探讨。只要本着这样的宗旨,我们这个研讨会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预祝这次研讨会取得成功。
(沈家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