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语文写作心理素质培养的策略

2006-07-06 08:40连佩仪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4期
关键词:敏捷性心理素质智力

语文教学历来都是教育界与社会争议的焦点。毕竟是自己的母语,会投入更多的关注。现在的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无一不牵动社会的神经。随着社会的变革,语文教学重点也在悄然改变。不过,无论如何改动,语文学科中的写作地位一直未被撼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写作更是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写作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表现。因此,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就写作论写作,而应是既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培养语文素养,又要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过去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过去在写作教学中往往走入一个误区:片面地重视技巧的训练与指导,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能力的培养。在大剂量的强化训练下,学生的佳作却越来越难寻觅。学生完全成了应试的奴隶,更谈不上培养写作心理素质。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标中对学生提出的写作要求背道而驰。

二、写作的含义及其与心理的联系

写作,是在人脑机能的作用下,客观与主体双向运动、有机统一的心理运动过程;写作过程的主要环节包括命题审题,构思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谴词造句和修改润色等等。故与心理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其联系大致如下:命题审题是要求学生的观察、注意、思维等心理因素一起参与的思想活动过程。构思立意则往往反映了人的思维运行的轨迹。选材组材可以看到人与对各种资料的概括力、评判力等心理因素有关。谋篇布局却与协调力、组合力有关。修改润色需要的是人的意志与毅力等心理因素参与。

由此可见,作者的心理活动贯穿于写作始终,健康的心理素质,与迅速、准确、顺利完成写作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仅仅包括智力因素,还包括非智力因素。以往的教学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忽略非智力因素,但实践证明两者缺一不可,互为联系。作文分数在语文考试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写出好作文呢?基于此,笔者在中职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三、培养学生语文写作心理素质的策略

由于中职学生现有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基础薄弱,文学功底差,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欠佳,但其写作心理素质具有可塑性、过渡性、超常性的独特之处,针对这些特点,努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培养学生良好写作心理素质的根本途径。

1.培养良好的心理定势,促进智力敏捷性的发展

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心理习惯。鲁克指出:“在大量外部刺激中,人们通常接受的是那些属于已有知识和观念的‘坐标网范畴内的东西,而无意地抛弃了其余的信息、习惯的立场、评价”这里所指的“坐标网”就是心理定势,心理定势影响着人求知的选择。写作心理定势,即写作主体建立在一定状态和模式基础上,由一系列思维活动的反复作用所形成的思维倾向性和准备状态,是一种相对固定的思路。中职生由于生活经历、思想特征的因素,其心理定势当然不同于一般的写作者,其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个性爱好、知识视野等诸多因素在无意识当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定势,会在其写作实践中表现出来。而智力的敏捷性表现在思维的速度快,能抓住问题的关键,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转移认知对象。可见,良好的心理定势,有助于智力敏捷性的发展。同样,良好的心理定势对写作也有积极的影响:既可减少构思心理活动的紊乱与盲目,又能使写出来的文章独具特色。

要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心理定势,促进智力敏捷性的发展,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指导学生多写提纲

中职生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繁重,让他们几天或每周写一篇文章交上来恐怕难以做到,教师批改起来也显得吃力。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写提纲。提纲可以随堂写,随堂批改,讲解,学生比较接受这种形式。提纲写多了,写好了,在写正式文章时就能得心应手。当然写之前,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要求,让学生在提纲里归纳出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是什么,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即提倡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批评什么,让人一目了然。例如就“中职生应否做兼职”为话题,教师可指导学生写提纲时先提炼中心论点,即“同意或不同意中职生做兼职”,然后分别简洁地列出几点赞成或反对中心论点的理由,最后扼要写写结论。这样学生真正写作文时便有纲可寻,思路更清晰。由此可见,通过多写提纲,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与清晰性,为智力敏捷性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定势。

(2)加强堂上作文训练,培养学生迅速成文的能力

现在的作文教学多要求学生两节课内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这样易造成学生作文拖沓、前松后紧的现象,不利于智力敏捷性的发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的容量大,速度快,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随之加快。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这种特征,以及会考作文的要求,可要求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或写应用文,或根据材料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评等等。笔者认为写短评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锻炼写作的方法。教师可以就所学课文当中选取某篇文章或文章的结局让学生去品评。这样,均可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思维能力,迅速、独立地完成作文训练,从而促进智力敏捷性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素质。

2.挖掘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和广泛的兴趣,为提高智力的灵活性提供条件

写作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精神劳动,离不开作者意志活动的推动、控制和调节;意志力贯穿在写作的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广泛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智力的灵活性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教师可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如在讲授《邂逅霍金》等课文时,可用课文的例子告诉学生只有意志坚强,百折不挠,才能成就非凡的事业。坚韧不拔的意志能使学生的写作得以顺利完成,优良的性格能激励智力的发展。

其次,把培养写作兴趣与其他兴趣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提高智力的灵活性。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不仅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而且对激发联想和呼起情感体现,都具有积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水平低,从本质上说就是写作兴趣丧失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通过旅游、参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阅读课外书,培养读书的兴趣;通过社会调查,培养观察力,了解人和社会的兴趣等等。另外,学生最喜欢听故事,让他们续编故事,则更感兴趣。教师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开头,调动学生续编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是一个人单独编,也可以几个人即兴接编。这些都能开拓写作的范围和深度,为提高学生智力的灵活性提供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理素质。

3.指导学生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提高认识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深刻性的有效途径

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知能力的一块沃土。感知是对实际生活的认识,也是写作的源泉。“认识”是尤为重要的环节,是“表现”的前提与准备,因此,认识能力的提高对于写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才能发展学生智力品质的深刻性。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往往不注意观察,甚至视而不见,更不要说思考,研究了,因此头脑中表象贫乏,想象狭窄,写起文章来,言之无物;或只是对一些现象轻描淡写,根本不涉及事物的本质,更不能道出生活中的哲理,可见其认识事物之肤浅。

笔者有这样的一次作文教学经历:有一次,校园里有一棵老树被台风刮倒,短浅的根全露出地面。我让学生观察,联系生活实际,看看有何启示,然后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评。其实,这启示是很明显的,树之倒与根之浅有关,根基不固,倒下必然,因此做任何事都要打好基础,否则是不能成功的。但有的同学对这现象未能深入思考,所以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如有的同学认为树老经不起台风,有的同学就事论事,认为学校应重视大树的加固工作,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哲理性的启示。后来,经老师引导后,大部分同学亦发现了个中道理。但由此可见,学生对客观事物不作细致的观察、分析,往往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写起文章来便立意不明,不能有的放矢。自此之后,我就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宗璞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动情地说道:“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我们就要要求自己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认识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世界,从平平常常的小事到惊险奇特的大事,都能以一份好奇去体察和思考,以几分细腻去寻觅平凡生活的真善美,那就能挖掘生命的智慧和哲理。由此可见,要指导学生写议论文(尤其是材料作文),那就让学生多体验生活,并指导学生对生活现象作深入的思考,以提高认识能力。为了让学生多体验生活,也可以加强材料作文的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一定的深刻意义,学生智力品质的深刻性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理素质;与此同时,学生具备良好的写作心理素质,又能促进其智力水平的提高,调动起写作的积极性,更快地提高写作水平。

(连佩仪 广东省广州市医药中专学校)

猜你喜欢
敏捷性心理素质智力
组织敏捷性研究述评及展望
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敏捷性发展研究
智力闯关
C2系统的敏捷性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欢乐智力谷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