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春天还有多远

2006-05-27 12:34张全民
北京文学 2006年6期
关键词:标准答案习题分数

张全民

作为一个教了十多年书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我的心中对于当下的教育充满了太多的困惑和苦痛。虽然,自己在教学上不断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努力,并被授予县市两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而且在去年的浙江省语文教学大赛中荣获冠军。但是,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我内心的那种之于教学、之于基础教育的迷惘甚至是痛苦。

我记得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没多久,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纠除以往应试教育所产生的诸多弊端。在那个时候,我们许多年轻教师的内心确实兴奋了一阵子,我们也曾努力改变以往以应试为中心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尝试着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轰轰烈烈了一段时间,一切又回到了以前,因为以高考升学率为重要指标的评价制度没变。其后,又搞“创新教育”,还有什么“研究性学习”,也热闹了一些时候,但不久也淡化为一个书面报告上偶尔点缀一下的空洞的词语。到现在,我执教已经十年多了,蓦然回首,却发现当下的基础教育在高考应试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搞得厉害了。

我们不得不无奈地承认,应试依旧是这个时代中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因此题海战术也依旧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法宝。事实上是,对付应试教育,题海战术真的很管用。一个老师能多布置作业,能多占用学生的时间,能利用传统的师道尊严逼着学生先完成他的作业,哪怕学生从内心里讨厌你,但你常常会发现,这样的老师在高考中会屡创佳绩。

教育的设施是越来越先进,但学生的负担却越来越沉重。记得刚从教的时候,那时的讲义练习是我们用蜡纸手工刻制的,刻制速度很慢,而且印刷起来也非常麻烦,所以那时的作业比较少。然而现在,学校的教师办公室都已配备了电脑,又可以上网,编排资料方便迅捷,而且学校的文印室也购置了复印机和一体机,印刷效率大大提高,因此编印练习讲义比以前不知便捷了几倍。再加上出版杜出版的名目繁多的教学资料经常上门来推销,订购也非常方便。但这下学生可苦了,无论校方三令五申要精选习题,但人家都为了自己的学科能出成绩,让学生多练题,讲义和练习使像雪片一样地飞向他们。于是,学生每天为完成作业而疲于奔命,成绩一般的学生更是苦不堪言,连一点自学的时间都没有。

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就成了一群苦行者,在题海中苦苦跋涉,他们不可能有多余的时间来追问人生的意义,放飞青春的梦想。

当然,我并不反对学生吃苦,但我反对学生吃那些对人生成长并无多大意义的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然而,整整12年的时间,除了一大堆作业本、试卷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中国的基础教育所能给予学生的精神财富并不多。做习题,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普通的手段,并不意味着教育的一切和终极目的。但是,从小学到高中毕业12年的黄金时间里,学生的生活却被有着标准答案的习题活生生地侵吞和割裂。

我是教语文的,语文也一样,现行的语文教学也不得不靠大量有答案的习题来维系。问题是,很多习题是不合理的,是人为生硬地编制出来的,我们压根儿就设计不出那么多优秀的习题来。说实在的,不少习题对学生的人生成长或是真正文学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并无多大的帮助。我们知道,语文学习贵在生活丰富,贵在自由阅读、自由思考和写作。但是,不做题目不行啊,因为在这年代,学生的心理也早巳被应试扭曲了,不用做题目的作业、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或不用考试的作业学生是不感兴趣的,因为纯粹的阅读或是什么,学生是拿不到分数的,没有分数的东西他们是不愿意干的。

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现实注定了中国的基础教育承担了教育意义之外的更多的诸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负担,于是教育就渐渐远离了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科学与人文使命,逐渐异化成了一种过多与功利、与就业,与生存挂钩的恶性竞争。法国思想家福柯说:“学校变成了一种不断考试的机构。考试,成了一个人面对一个巨大的国家、社会和制度的较量。”

如果考试设计本身再不合理,这种不合理就会被成倍地放大,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以致最终扭曲了教育这趟车原本所正常行驶的轨道。而我们目前考试最大的弊病就是没有发现、探究和争鸣的余地,过于追求划一,追求标准。

就语文而言,多少年来;教师和学生莫不望标准答案而生畏,每次做阅读题,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细细揣摩着命题者的意图,然后才敢下笔,就像卑微的奴婢,侍候着傲慢的主人,生怕一不小心就出了差错。这时候,何来主体,何来个性,何来创造!久而久之,阅读就变成了一种唯恐避之不及的痛苦的奴役,美丽的语言、美丽的篇章原本所蕴涵的丰富的意义被标准答案、被分数给解构了。原本“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就成了一种类似文字游戏的技艺之学,一千个人读一篇文章,居然都在努力想读出一个结论,这就是当前考试的悲哀,语文教学的悲哀。

不能不说,我们的内心已经形成了一种对标准答案的迷信,我们已经习惯了自觉不自觉地向答案看齐,隐藏起自己真实的内心,非答案不看,非答案不想。如果一位教师想给学生做一份当前的语文综合试卷,但这份试卷没有答案,那么教师则万万不敢给学生去做的,因为教师不敢用自己的理解在学生面前去讲评,广大教师在所谓标准答案面前早已经丧失了思考的信心,生怕自己想的跟提供的答案不一样,以致误人子弟。

其实,所谓答案就是一个命题者对考试材料的理解,只是考试的性质赋予这个命题者神圣不可违背的身份,他的理解是至高无上的,别人的理解只要与他不同,便会遭遇扣分的打击。于是语文考试便成了一言堂,这其实就是一种思想霸权,这种霸权与中国特色的考试一结合,语文教学的局面会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说道:“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遗憾的是,在标准答案阴影笼罩的基础教育中;“为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往往是一种奢望。

而事实上,除了为过中考和高考两道门槛,那些做也做不完的有着标准答案的习题真的对我们的成长很有作用吗?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就是这分数在渐渐地吞噬学生和教师的心灵。其实,一场期中或期末考试下来,总分相差10分或20分的,并不能说明多少问题。但在分数面前,我们的学生经常会有一种挫败感,因为20分、10分,都会造成排名的落后,都会形成一种差距。有差距是正常的,但是对于竞争激烈的中国基础教育来说,差距就是失败,因为在深深影响着中国学生人生命运的中考或高考中,哪怕是1分,有时都会让人付出惨痛的代价。而对于教师来说,哪怕是0.5分,你的学科平均成绩就可能在学校,在区里,在县里名次靠后,从而成为你心中永远的痛。

而且这机械的分数,不仅仅用于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还可怕地用于对人的整体评价。学校政教处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评,用的是分数;学校对教师进行学期考评,用的是分数。于是,一个内心原本丰富复杂的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几个阿拉伯数字简单地区分出了几个等级。

习题,标准答案,考试和分数的联袂就成了中国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评价制度的核心特征。它就像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推着的那块大石头,使中国基础教育成了一场看不到解脱希望的苦役。

在这样评价制度单一的教育中,注定有不少学生是得不到人文关怀,找不到归宿感,也看不到未来的出路的。

为了迎接新课改的实施,近两年来,疲惫的教师们早已经陆陆续续在接受教育专家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与指导,进行洗脑了。其实,一线的教师比谁都明白中国基础教育问题还不仅仅在课程改革,还在僵硬的体制,在平庸的官僚,在国家的责任,在中国的历史那里。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愿这次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改革能先给历史和现实无法承受之重的中国基础教育带来希望的春天。

猜你喜欢
标准答案习题分数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标准答案”阅卷实录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标准答案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大多数的知识付费,其实就是卖给你一套标准答案
“阅读理解”的作者为何败给标准答案?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