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悬疑:金花的路为何南辕北辙?

2006-04-29 05:06
中国商界 2006年12期
关键词:金花

蓝 剑

在金花股份巨额资金遭大股东占用的黑洞被媒体曝光过程中,公众可以发现一组确定的关系和一个不断变化的路线图。

金花股份和其大股东金花投资的关系是提款机和花钱人的关系。金花投资每到资金吃紧的关头就会从金花股份身上想办法。而从金花股份流出的现金,无论其投资项目有何变化,大都与医药行业无关。

这种令人迷惑的局面从金花股份上市一直持续到现在。

综合比较2006年三季度多数医药类上市公司披露的业绩报告,可以发现,医药股进一步维持两极分化趋势,千金药业、马应龙、S三精、天士力、吉林敖东、双鹭药业、江中药业等超过10家的医药企业,前三季每股盈利0.30元以上,其中,马应龙每股收益高达1.06元。而包括金花股份在内的少数医药公司出现亏损。金花股份报告期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72万元,亏损2740万元。季报显示,尽管亏损额同比有大幅下降,但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由于财务费用较大及计提坏账准备,公司预计全年亏损更在8500万元左右。

为什么偏偏是金花股份当初盛极一时的明星股走到今天的地步?

吴一坚在当初推动金花医药上市的时候,已经对药行业不感兴趣了吗?还是一开始就另有打算?吴一坚针对金花股份未来的前途发表的观点为什么总是跟他的实际决策不一致呢?尤其在金花股份首批4.5亿资金被占用的案例中,金花投资起先以“为了避免单一主业的经营风险”为理由,推动金花股份去收购酒店公司,几个月后却又出尔反尔,以经“有关方面建议”,金花股份还是应该做自己的事情?一个上市公司的战略规划问题,在这巧妙的言辞面前如同儿戏,虽然医药行业的竞争确实越来越激烈,国家对医药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相关的政策限制业进一步提高了这个行业的竞争门槛,但多年过去了,不是还有很多医药公司在盈利吗?金花股份为什么偏偏走了一条南辕北辙的道路呢?

这些问题,似乎非常复杂,但是循着吴一坚在关键时刻的一些表态,多少可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999年8月,金花股份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通过在1999年度配股预案投资项目中增加投资8000万元参与发起设立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据称投资中信证券后,在获得长期、稳定、丰厚回报的同时,将会促进公司在资本运作、风险投资等方面有较大发展。这是金花股份开始涉足资本游戏的开始。

董事长吴一坚当时介绍情况说,金花股份在产品技术方面有着较明显的优势,公司与卫生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科技部生命科学研究所、第四军医大学、澳大利亚百奥生物公司等国内外著名的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技术联系。金花股份每年投入的研究费用大约为3000万元,目前公司已经拥有6个具有专有技术及生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产品。

既然金花股份在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上市后广受股民的青睐,接下来顺利成章的是,金花股份应该借此有利势头大力发展自己的主业,谋求一个医药帝国的布局,然后再图谋多元化发展。然而三年后,人们发现情况却大相径庭。

据2002年初的年度报表显示,公司每股收益0.2元,同比下降45.9%,业绩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究其原因,其一是新增资产没有得到主营业务扩展的支撑,公司的8个承诺投资项目均还在建设期,尚未产生效益;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2001年费用支出的大幅攀升,是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比上一年度上升了65%和130%,导致营业利润骤降了57.9%。事实上,除去非经常性损益外,公司2001年度的资产收益率只有约3%,同期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却为5.85%,由于长期负债本利偿还的负担,公司加大了短期借款,短期融资近2.3个亿,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再加上年度项目进展用资,流动比率由2000年的2.86降至2001年的0.51,短期偿债风险凸显。

一句话,金花股份没有出现中小投资者希望的利润,反而亏损严重!

裹挟了大批股市资金的金花为什么在短期内造成如此巨大的业绩滑坡、债务风险又在不断加剧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时的金花股份已形成了生物制药、旅游开发和软件开发三足鼎立布局,涉足房产开发和宾馆、酒店行业,公司拥有西安新世纪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97.14%股权,旗下的金花国际大酒店定位于五星级商务旅游酒店。世纪金花大酒店按照西安市21世纪标志性建筑的设计思路,是西安市21世纪标志性建筑,也是西北地区第一座5A智能型建筑。

正是这些新增项目长期占用金花股份的资金,并且急剧增加了金花股份的财务风险。而据介绍,2002年公司四个仿制药,阳春口服液、吡拉西坦口服液、格列吡嗪片、克拉霉素胶囊,以及四类新药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文号,投产运营在即。只有这些“即将投产的项目”跟金花股份主业有关,可惜因其“投产在即”不能产生预期的利润,远水解不了近渴。当时的中小投资者也许只能因此安慰自己。

后来4.5亿占用资金被曝光,吴一坚本人后来对媒体的解释是这样的:“当初的考虑是,上市公司的主业是生物制药,2003年,金花药业基地将大规模投产,由于受到非处方药不能做广告的限制,因而上市公司迫切需要一个推介场所,收购集团金花酒店可降低成本,同时上市公司又有大量的现金,所以就进行了股权转让的操作。但由于其关联交易额高达4亿多元,而去年类似交易大多被认为有挤占上市公司资金的嫌疑,金花企业集团也在所难免,于是关联交易终止,酒店又恢复了原状。按原来计划,去年底酒店就要开业,由于涉及到金花股份,无论是当时的进入还是事后的退出,都牵涉到复杂的法律手续,有些过程耽搁了开业,尽管收购一事没有成功,但酒店仍将于5月1日开业,毕竟西安的旅游酒店业十分火爆。”

因为非处方药不能做广告,而金花药业基地“即将大规模投产”,需要一个做广告的地方,这就不得不专门投资一个酒店来做广告。听起来,这话挺有道理。但是联系到吴一坚的另一次谈话,就不免令人怀疑吴一坚当时对医药产业的到底还有没有兴趣。由于2002年的巨额关联交易,吴一坚痛失“由商入仕”的机会,坊间的传言纷纷猜测:吴一坚的资本链条是否会在某一天突然断裂,庞大的金花企业帝国是否也会因此而轰然倒下?

对此,吴一坚首先指出金花企业集团的现金流出问题根本不存在。吴一坚告诉媒体,金花当时在国内银行贷款总额有近7亿人民币,在马来西亚一家银行有1.2亿美元贷款。金花投资和控股的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都非常好,集团下属的世纪金花商场每年的营运收入都在3.5亿元以上,同时,金花还拥有武黄(武汉—黄石)高速公路22年的经营权,马来西亚的那笔1.2亿美元的贷款正是与此有关,从收购这条高速公路后的经营来看,经过测算,每年除了偿还本金和利息外,另有3000万元的收入。此外,集团还控股了一家上市公司,并在海口建立了自己的游轮船队,这对集团始终保持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据金花提供的数据显示,2002年,金花企业集团总资产71亿元、净资产42亿元,实现运营收入12.86亿元,利润2.1亿元,资产负债率42.25%。

至此,人们终于了解到,原来金花不光在陕西本地有主业之外的投资,在外省还有更大规模的投资项目,不只在国内银行有巨额贷款,在国外银行也有大笔的贷款,而这些新增项目都需要金花股份去垫底!

对于金花股份的战略悬疑,追踪至此,已经基本可以找到谜底了,金花股份在吴一坚的地位中只有两种可能:暂时的提款机,未来的盈利渠道之一——通过金花药业。

然而对于一手炮制了金花股份资金黑洞的金花投资(金花大股东投资有限公司),分析人士提供的数字也许更支持第一种可能性:早在公司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时,其负债就达到了2796万元。而根据陕西宏达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验资报告显示,当其在1996年增加注册资本时,负债总额就达到了6050 万元。很显然,这些增加的注册资本中极大一部分为借贷而来。到了1999年,金花投资负债剧增至46311万元;在接下来的2000-2002年,负债从76464.23万元达到80001.8万元,在2003年,这个数字达到了惊人的147986.5万元。

与巨额负债的增长相对应,那些年中金花投资的净资产却并无增长,甚至是在减少。1999年时,还是37450万元的净资产,但到了2000年,这一数字就锐减为8350.78万元;到了2002年,金花投资净资产为17458.8万元;2003年,这一数字又降到了12648.5万元。2000年以后的净资产始终未超过1999年的水平。

这就是说,早在金花股份上市以前,未来的大股东已经急等着用钱了。

金花股份帮自己的大股东圆了这个梦。

猜你喜欢
金花
故乡的金花茶
我的动物朋友——金花
党员“金花”送祝福
《金花》创作感言
金花
HPLC法同时测定栀子金花丸中11种成分
金花:过万亿,转型中的突破
五朵金花
金花夺目 黄梅璀璨
Use scientific methods to learn the vocabulary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