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冬
“经济预测确实难过天气预报,除了变量多之外,还涉及许多人为因素和博弈成分。作为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我们的工作就是预测,而且准确性时时刻刻都在被验证着。”
2006年楼市——
“第二只鞋”与“只贵不错”论
记者:我注意到您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从长远来看,在中国买房子可能买贵但不会买错”,这句话如何理解?
陶冬:市场有短期趋势和长期趋势,投资行为也分短线和长线。中国经济正处于腾飞过程中,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相当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也相当快。在人民币汇率不大幅度升值的情况下,我认为资产升值是必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买人民币资产(包括房子)是不会买错的。不过这是一个长远的趋势,是以5年、10年,甚至20年为时限的,并不代表你购买时不需要有一个时机的选择。市场是有周期波动的,换句话说,尽管大的趋势是向上的,但如果你在时机的选择上不是很合适,也许你买进之后,价格可能会进一步往下走,这种风险是存在的。不过你10年以后再回过头看,不管你今天买入之后明天是涨是跌,从更长远一点看,你的这个选择不会错。所谓“可能买贵”是指周期性的起伏,“不会买错”是一个长期性判断。
记者:去年您关于上海楼市泡沫的预测令人惊喜,随后您又引用相声大师马三立“第二只鞋”的段子来形容如今上海的楼市现状。有人认为,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其楼价走低会给银行业等相关产业带来风险,甚至会给当地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其暗指政府不会坐视不管,您如何看这一问题?
陶冬:我认为第一只鞋是消费者,早就掉下来了。从去年4月开始消费者便回归了理性,这就导致了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和成交量的萎缩。第二只鞋是发展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发展商的现金流出现紧张,对于他们的财务运作状况构成了重大压力。这会不会导致房地产的价格进一步下跌?我认为还会有,但下跌多少就很难讲了。发展商中一定会有体质弱的,会撑不下去。但是这些人是通过大减价、大甩卖的形式把房源扔出来拉动大市向下,还是在后台被有实力的大企业或海外基金吞并掉?这对于楼市价格的变化有着很大影响。我希望第二只鞋早掉下来,使市场重回到健康的轨道上。因为房地产事关千家万户,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这就是中国房地产的中国特色,但这也不意味着政府是万能的,不然就不会出现上世纪90年代末浦东以及整个上海房地产的萧条了。那么,这一次政府能够起到多大作用呢?发展商能否在较短时间内熬过财务困境?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
记者:去年您预测对了不少经济现象,诸如经济过热、上海房价走势,您认为目前的中国经济大势对于一个投行分析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陶冬:经济分析,预测准确的概率应该是一半对一半错吧。去年对得多一点,可能是运气比较好。再好的经济学家,也很难把所有的经济现象全部预测对。我想,预测的比例如果六成对四成错,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投资者主要要的是你的分析思路和观察角度,未必是你的结论。同时,如果你真的看准了一件事,不仅要把它写出来,而且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出去,为投资界所接受。对投行分析师来说,关键还不是观点正确与否,而是有没有产生投资效应与社会效应。
记者:最近有数据表明,去年北京商品住宅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