纡徐平淡,悱恻动人

2006-03-03 07:55赵桓武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2期
关键词:亡妻亭亭项脊轩

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借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文章通过记叙项脊轩——作者当年的一座书斋,生动地追溯了青年时代刻苦好学的生活志趣,并由此引出自己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的一段“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文章由物及人,即事抒情,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淡,悱恻动人;语言清新、凝练,优美生动。读之,如同一杯醇美的甘泉直沁入肺腑,使人领略到艺术之美。文章之所以有如此感人的力量,就在于一个“情”字,因为文中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事事关情,句句动情。

一、结构“关”情

项脊轩,既是作者当年安于清贫奋发读书的地方,也是作者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接触交往,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文章先写轩的窄小、破漏与昏暗,继而写经过修葺之后的优美、宁静与恬适。轩内积书,轩外花木;白日小鸟,月夜挂影;构成了一种和谐清雅的小天地氛围。而居于这小天地中心的,正是作者自己。他的清贫的生活,高洁的志趣,怡悦的心境,于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多可喜,亦多可悲”几个字,承上启下,思路陡转。“喜”字应上文,但“悲”从何而来?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了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最后两节,补记亡妻在轩中的生活片断和轩在以后的变迁,抒发了作者怀念妻子的真挚情意。平淡的文字,唱出了深沉的人生哀歌。

项脊轩像一根红线贯穿全文,许多看来琐碎散乱的生活片断,一旦用这根红线串连起来,就如同散乱的珍珠串成了一条耀眼的项链,犹如杂乱的音符编织成一支优美的乐曲,奏出了激越而和谐的音响。全文自首至尾,处处紧扣“项脊轩”来叙事抒情,把各不相连的琐事缀合起来,抒发了一以贯之的深挚情感。

二、细节“撩”情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是归文的一大特色。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关于母亲的往事,是借老妪之口说出来的,作者没有描写母亲的肖像和心理,而母亲的神情姿态却跃然纸上。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地生发的。仅仅这样一个场面,就把母亲疼爱儿女、儿女痛悼母亲的感情,写得那么深切感人。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简洁细腻,绘声传神。“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两句话;“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一两个动作,把老年人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描绘得惟妙惟肖。这些动作和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生活的气息十分浓厚。作者抓住这样一些看似平淡实则感人肺腑的细节和场面,通过几笔传神的勾勒和点染,便让老祖母的音容笑貌、举止神态,甚至复杂细微的心理活动,都和盘托出。令人读后掩卷默想,情思奔涌,不能自已。

作者怀念亡妻,也是信手拈来几个生活的片断,在纡徐平淡的笔墨中,倾吐出一片脉脉真情,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文章的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增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景物“传”情

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文字不多,但加浓了作品原有的氛围,烘托出作者的心情。《项脊轩志》描写了两幅风景画。第一幅是“小院风景图”,画面上兰桂飘香,修竹吐绿,“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白天,则“日影反照”,外界“万籁有声”,小院却“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这里,日影,月光,兰桂,竹木,雨泽,微风,动和静,有声和无声融为一体,给人以柔和,静谧,和谐,愉悦的美感。第二幅是“庭中枇杷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从远处看,枇杷树静静地屹立于庭中,有如自己思想中驱之不散的亡妻的魂灵;到近处看,它则高高耸立,如同一把撑开的巨伞。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融进了作者一颗拳拳之心,它犹如一个富有诗意的抒情镜头,意味隽永,寄托着作者对亡妻久远的缅怀和眷念。总之,《项脊轩志》全篇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笼罩着一派诗意美。

四、质朴“增”情

文章动情的另一个原因是语言质朴,不加藻饰。作者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事,老老实实地回忆。但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浅显明白的文字却能使景物如画,人物毕肖。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的动作等,也都是通过通俗平淡的语言来现出来的,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间的亲情。

作者注意炼字炼句,既工于状物,又善于叙事抒情,往往熔铸几个字,便能将人情物态刻画得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如那幅月夜挂影图仅仅十多个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就把读者引进了月白风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境界。这里明月用“半墙”来烘托,桂树以“斑驳”的倩影来描绘,清风徐拂用“影动”来状写。作者的笔触细腻、轻灵,语言清丽、凝练,可称得上珠圆玉润,字字珠玑!

总之,因为作者有真挚的情感,再加上他高超的传情艺术,使得这篇文章读来字字出肺腑,句句断肝肠,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赵桓武,甘肃省通渭县义岗中学)

猜你喜欢
亡妻亭亭项脊轩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青莲
残荷
姜大同
老人定制亡妻人偶就像看到了年轻的她
汤亭亭的《女勇士》
《项脊轩志》的记叙技巧
亡妻作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