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新
为了让教师养成读书、思考、研究的习惯,学校图书室为教师订阅了几十种报刊,添置了几百本教育专著。经过一段时间后,学校管理者发现,走进阅览室读书看报的教师并不是很多。针对这种现象,管理人员制定了一项“签时”学习制度,即规定每位教师每周至少抽出2~3小时进阅览室看书学习,并由阅览室管理员负责记录。
原以为此“令”一出,进阅览室看书学习的教师会大幅度增加。可让管理者大伤脑筋的是:“时”是签了,但人数并未增加,教师即使在阅览室,看的也多是《莫愁》《八小时之外》《读者》等“闲书”。造成教师不爱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先听听教师的声音。
教师A:现在我们一线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后进生”,还要辅导各种竞赛的选手,应付各种考试,参加各种培训,你说有多累!哪里还有时间去看报刊。即使有时间,也只想看看休闲书,放松一下疲惫的心情,调节一下生活。整天都是教学、教学,你说烦不烦!
教师B:学习本身是一种追求自我完善的行为,这种行为应该自觉自愿。对有些人来说,采用“签时”制,可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对自觉的教师来说,这是一种亵渎。看书还要签到,这样做是为你看还是为我看?我原本还经常去看,现在反而不怎么去了。
教师C:看书学习是好事,但不一定非要进阅览室看书。现在学习的方式很多,上网查询、BBS,外出观摩,听专家报告等,都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况且,有的人喜欢一个人深夜研读,不喜欢在人多的地方看书,这也应该得到尊重。为什么非得逼着我们进阅览室看书呢?
图书室管理员:图书室书籍、报刊很多,登记、装订、建档等管理的事务也就很多。现在还让我记录每位教师的阅读时间,这有点儿不现实。而且大家都是同事,我也不好得罪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透过教师对“签时”学习制度的议论,我们明显地感到,学校促进教师学习的愿望与实施措施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这样的“签时”学习制度,除了最终留下点形式化的档案资料外,还会有什么意义呢?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其《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书中提出:作为一种走向自我完善的对话性实践活动,学习必须摆脱基于效率与竞争的强迫性、排斥性,恢复其本真面貌与意义,成为一种富有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反思性的实践活动。
学校规定教师“签时”学习,必然导致教师产生排斥心理。建立在这样对立关系基础上的学习活动,只能使学习流于一种形式,成为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游戏。
借鉴佐藤学的快乐学习理论,笔者认为,当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解放教师
学习是当代教师的一种责任。但大多数教师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以及各种培训、考试等活动,面临着沉重的升学压力。试想,教师总是一味地消耗自己,不能及时有效地“充电”,怎么能促进学生、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呢?因此,从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意义上讲,必须解放教师,使他们有时间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调整自己,完善自己,以利于更好地教与学。
2.相信教师
对教师来说,“签时”学习的最大弊端是他们不被尊重与信任,发现不了自我学习的意义与快乐。
实际上,很多教师都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与素养,但他们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有的教师专业知识精深,而基础理论缺乏;有的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实际操作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可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教学钻研不够……这就要求管理者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大的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空间,相信教师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引领教师
教师学习的途径很多,除了阅读、上网,还有集体备课、听讲座、听课、评课、专题研讨、教研沙龙等。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努力实现两个转换:由个人独白式的学习向同他人对话合作式的学习转换,由占有式学习向反思式学习转换,这样用“心”学习,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有的教师只会照搬别人的教案,课堂教学生硬乏味,症结就在于他们缺乏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的学习需要交流,需要反思,需要顿悟,需要引领。引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我们不妨从教师的某一个典型的困惑开始,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研讨活动,请名师专家来帮助解读困惑,指明学习的方向,激发教师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帮助教师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获取成功,感受快乐。
参考文献:
[1]佐藤学.学习的快乐[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编辑许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