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平常的事情做细

2006-01-17 09:06张群芳
中小学管理 2006年7期
关键词:案例事情规划

张群芳

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指出:“当今时代四处热气腾腾,一派欣欣向荣;但细心观察又觉得不少人心浮气躁,不少事浅尝辄止。”“不论是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应当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从大处着手,从小事做起,拒绝浮躁。”汪先生的观点可谓一针见血,发人深省。的确,浮躁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不少学校管理者总是求大、求快,自以为效率很高,殊不知,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浪费了很多宝贵的资源。笔者以为,学校管理者也要拒绝浮躁,把平常的事情做细,从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节约型管理。

一、单独的事情延伸做

案例:几天后,学校要请区内知名骨干教师来校送课。当我得知送教的课并非我们现行教材中的课时,我随即请送课教师从网上发来课文,印发给全体语文教师,并要求他们各自钻研教材,写出初步的教学设计,在听课前上交。听课时要求听课教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听完课后安排教研专家进行点评,并要求每位听课教师写一份听课感想,放在校园网上交流。

思考:邀请知名人士、骨干教师来校送教,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一般的做法就是通知相关教师准时前来听课就行了。但我觉得,光让教师听听课,对教师的帮助不大,这是对优质资源的极大浪费。只有把听课这件事向前、向后延伸,在每个环节上做足文章,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二、常态的事情深入做

案例:近来,我校对考试质量分析表进行了重新设计。原来的质量分析表为16K纸,由一张成绩统计表和成功之处、存在问题、改进措施以及意见与建议5部分组成,成绩统计表统计一个班每个成绩段的人数及平均分、及格率等常规数据。改版后的分析表为8K纸,上有两张表格,表一为4个平行班每个题目类型的平均得分比照表,表二为4个平行班每个成绩段人数比照表。余下的空白处只需填两项内容:一是对两张表中数据所反映的问题的具体分析,二是针对问题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思考:考试质量分析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常规工作,正因为是常规工作,所以我们总是习惯于按照已有的方式行事。在上述案例中,原来的质量分析表只对一个班的卷面情况进行分析,加上纸张小、项目多,所以分析结果往往空泛、笼统,措施成了不变的措施,问题成了永恒的问题。与其如此,不如深入下去,从小处着手,在细化的数据中找具体的“小”问题,订“小”措施。

三、长期的事情分解做

案例: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一份3年期的个人发展规划,内容包括个人的优势分析、劣势分析、预期目标和措施等。在制定规划的头3个月里,教师的斗志很高,都在为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而努力。但3个月后,很多教师就开始松懈了,他们觉得目标的实现似乎遥遥无期。为此,学校帮助教师重新修订了一份更为详细的发展规划,将教师3年的发展目标分解为若干个阶段目标,每个阶段目标均用可观察和可衡量的方式进行描述。同时,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成长电子档案袋,用于存放教师在各个阶段取得的成果。学校定期举行教师成果展,让每位教师都感受到自己实实在在的进步。

思考:目标管理理论认为,目标的设置具有指导人们注意、促进人们寻求适宜的方法、激励人们保持努力的作用。但是,目标的激励作用还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目标由谁来设定。如果个体能参与目标的设置,那他就会对目标有更高的认同感,在绩效上就会表现得更好。(2)目标的实现难度有多大。目标难度应该适宜,难度过大或过小都起不到激励作用。(3)目标的清晰度如何。目标越清晰、具体,效果越好。(4)目标的进展情况有没有反馈给个人。如果管理者能够将目标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给下属,并给予正强化,那么下属就会保持一种较高的激励水平。在上述案例中,学校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以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其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预期总目标与现实情况差距过大,学校又没有将目标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因此,规划的激励作用很快就消失了。学校后来采取的措施弥补了上述不足,使规划的激励作用得以持久保持。

(编辑林飞)

猜你喜欢
案例事情规划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把事情写具体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一级浪漫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