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丽
生产和出版文化精晶是党和群众对新闻出版工作的要求。新闻出版工作的政治职责和历史使命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主流,努力反映新时期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着力表现广大人民的英雄事迹、优秀品格和精神风貌,激励人们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振奋民族精神,鼓励人们奋发向上,为广大读者奉献有价值的精神食粮,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新闻工作者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新闻事实。如何从无数事实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是对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性的一种检验。新闻出版工作只有依托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敏锐发现新闻的眼光,才能捕捉到最有价值的新闻,才能出版受广大读者青睐的,有价值的精品。而在这一过程中,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察和把握是捕捉、出版精晶的基本前提。当年《对起百姓》一书的获奖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1995年冬,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走进了一个不平凡的世界,结识了一大批普通而不平凡的人。从而,我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由此经历了一段紧张而难忘的时光,编辑出版了《对起百姓》这本书。
这一切,都是由一盘录像资料所引起的。那天,我一踏人河南省人畜吃水工程指挥长的家,就被电视屏幕吸引住了:一个抱着小孩的老大娘,小心翼翼地走下十几个台阶,才下到阴暗的井底。只见井壁半腰石缝里有气无力地流出一线泉水,那水,几乎不是流,是在滴滴答答地往外渗。老大娘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弯下腰伸出水瓢狠狠刮了一下,刮上来一瓢底浑浊的水,她马上将瓢递到孩子嘴边,孩子的小嘴如饥似渴地吮吸着,而她后面还排着长长的人群……
泪水浸湿了我的双眼。这难道是真的吗?我急切地想知道这一切。
从总指挥那里的资料中我才了解到,从1990年秋到1992年7月,一场百年不遇的持续干旱席卷了河南西部,许多河道断流、企业停产、学校停课,老百姓奔波于等水、找水、拉水的长龙般的行列之中, 430万人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1992年2月14日,一份关于这百年不遇旱荒的新华社内参送到了国务院总理的案头,李鹏总理读了内参,立即给河南省委领导打电话,指出“人没水吃可是个天大的事”,“人命关天,救人要紧”。田纪云副总理看过录像资料后,当即动用了“总理预备金”,决定从1992年起,连续4年,每年拿出5000万元,在河南严重缺水区建设一批永久性饮水工程。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已使近300万饱受吃水困难的山区群众喝上了洁净水。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抗灾中,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表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他们硬是凭着一股“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的无私奉献精神,从四五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地下找水,引水。总指挥氏激动地对我讲:在建设中最苦最难的活儿,党员上;最脏最危险的活儿,村干部上;要求群众做的事,党员下部首先做。这中间有“打不出水誓不回北京的地矿部副部长”,有“不解决吃水问题,就不当副市长的刘为民”,还有碧血染红井台的洪和平。正是这些人为了找水打井,不顾环境条件的恶劣,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
作为一名新闻出版工作者,我深感此题材的重大;强烈的使命感使我感到,应该把这些记录下来。所以,我迅速向社领导作了详细汇报,总编立即拍板,指示一定要抓好这个选题,精益求精,力争出精晶。很幸运,总指挥长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我们当即就开始研究实施方案,经过周密策划,反复推敲,我们首先根据主题选定了读者最易接受的纪实文学形式,并决定配以大量纪实照片,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仅有好的策划和选题并不等于胜券在握。要想出精品,不但要有能够付诸实施的选题计划,而且更需要的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具体操作实施。为此,我们决定请著名作家、原河南省文联主席南丁出面来组织省内知名作家及新闻记者,分别到30多个建设施工现场深入采访。当32名作家和27名摄影家来到惊天动地的“救命井”工程采访时,无一不为之动容,他们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努力挖掘题材内涵,以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多维的视角揭示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眷眷深情,使作品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作家们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深入山沟里、百姓家,用他们的真实感受,热情地描述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似乎有写不完的话。一位部队女作家激动地说,我是当兵的,采访过吃水工程以后坐卧不安,采写这篇文章对我的心灵有极强的震撼,甚至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位市文联老主席,在完成自己的文章后,再三要求让他再写一篇。另一位女作家说,当她看到为打井倾其所有、死后自家的房子还未修的“好人杜世敬”时,只感到不写出来心里特别难受。
由于有了一个经过深思熟虑、能够实施的选题计划,并确定了明确的组稿方案,而且对作者有明确的分工要求,后期工作进展顺利。为了出精品,在那些日子里,我可谓如履薄冰,对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松懈,光校对就校了7遍,并专门请省内知名校对专家把关。当时常用的一句话就是要“对起百姓”,对起为这项工程付出艰辛、热血乃至献身的人们,对起作家们的辛劳与创作。由于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才确保了该书的出版质量。
此书的出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注,李鹏总理亲自题写书名,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同志亲自作序,钱正英、马忠臣等领导题了词。
《对起百姓》出版后,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不但获得了河南省优秀图书奖,而且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读者反映,他们是流着热泪读完《对起百姓》的。河南省委组织部、省委直传部,省水利厅,省新闻出版局、黄河水利出版社,省文联、省作协的有关领导和省会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新闻单位记者等50余人参加了《对起百姓》的座谈会,对其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中华读书报,中国水利报、河南日报、大河文化报(《大河报》前身)、郑州晚报、黄河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也纷纷对《对起百姓》的出版作了专题报道。
编辑出版《对起百姓》一书的经历,使我久久难以忘怀。由此,我体会到我们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同志,只有不断以“对起百姓”来激励自己,为广大读者多山文化精品,才能真正对得起百姓,才能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