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人.雅事.雅生活

2005-04-29 00:44本刊编辑部
中国商人 2005年10期
关键词:王中军陈丹青冯仑

本刊编辑部

古代高贤的眼里,雅士的人生是一种隐逸,飘然于世事之外,筑庐在青山之中。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则“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也说:“儿孙胜过我,留下钱财有何用;儿孙不如我,留下钱财又有何用?”他们都以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优雅地生活着。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本期“沙龙”邀请的这几位,或俊逸写华章,或妙手绘丹青;既有睿智商场夫子,也有灵犀婀娜女郎。他们在物质的背后感受着生活的意境,品味着生活的雅致。

A我的生活从来都是与事业连在一起的,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要顺其自然,该工作时就工作,该休息时也要休息。

商之雅——王中军

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的理想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但他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压力也能谈笑风生。正是这种张弛有道的把握,让他的事业不断节节升高。

王中军认为:“我的生活从来都是与事业连在一起的,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要顺其自然,该工作时就工作,该休息时也要休息。我喜欢假日在家,闲聊、看树、看花都是一种享受,或者去艺术家的工作室转转,看看雕塑、油画。在自己的阳光大厅,一个人翻一本欧洲老建筑的画册,一看就是半天。”

王中军特别喜欢“商人+艺术家”这个称谓。身为商人,他每时每刻都从事着商业活动,“任何PARTY上的闲谈,都有商机,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追求。”一次他参加一个企业家论坛,仅与阿里巴巴的马云聊了几句话就签订了一个单子。但他在生活中就要刻意追求,追求造型美、环境美。他自己的办公室是集团里最旧的一间,“从这儿搬出几个公司了,而我一直在这儿。因为十年前收藏来的艺术品我一直都不舍得动它,都放在这儿,有种艺术氛围了。我原来是漫无目的地收藏,现在大都以中国现代油画及铜雕为主,定向而刻意,甚至就单单针对某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收藏,不但喜欢而且有投资价值。”

从小爱画马的王中军对于马术算不上爱好,如今却成为了骑马场的主人。“也是很偶然,去朋友的马场时觉得有意思,于是就买下来,投入几千万元进行扩建,自己来设计马术俱乐部,现在我都已经有60多匹马了。”

王中军认为,追求创造更大的财富是种目标,“因为钱永远不够花。总会有新项目需要投入,自己的开销也永远不够,油画可以买500万元的,也可以买5000万元的,而且参加公益活动也永无止境,近几年凡是认识的朋友牵头的公益活动,我百分百去参加,无论是环保还是教育。我生日那天,由首创刘晓光牵头,大家每人捐出100万元建立治理沙尘暴基金,当天就有4000万元资金到位。每个人再去召集,很快就募集到了一个亿的资金。”

如今的王中军,宁可在办公室里挂着员工画的企业画,也不挂自己画的画,因为他现在“只有看画的热情了”。生活休闲在于“闲”,王中军的一天通常是上午在家,下午在办公室,“处理一些下属不愿意处理的事儿”。有意无意之间,王中军强调着自己对目前公司业务的距离感,以求冷静地把握张弛之道。

B 商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做到利与义的统一。作为商人你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依法纳税,保持着社会的发展,这是责任也是“义”。商人要赚钱是肯定的,但更要注重利润背后的东西,只有懂得给予才能真正地得到。

儒之雅——冯仑

人在江湖,杀人是正常的,不杀人反而成了异类。就像一头狼,不会吃肉,一个劲地吃草是很危险的——冯仑坦言要做吃人的狼不做吃草的羊。

在江湖行走这么多年,他说,其实他的内心一直想过一种读书思考的生活,在书院里传道授业解惑是他平生最大的乐事和梦想。江湖就是这样,只要踏进半步,抽身的可能性就没有了。但是冯先生给人的印象却一直是个教书的先生。

说冯仑是个教书先生,是因为他的书卷气太足,但书卷气的背后总让人感觉有黄药师的影子。他所表达的东西在他嘴里总是太过轻松。深入浅出,化繁就简是冯仑的拿手好戏。在海南的时候,他说:“在海口看见那些烂尾楼就像看到了初恋情人,如今已经满目疮痍。而看见那些新起的楼盘,就像看到了初恋情人的女儿,猛一看有点眼熟,仔细一看又不是。”

他把和潘石屹的合合分分称之为协议离婚。冯仑说:“我们俩不叫分家,是‘协议离婚。为什么‘离婚,因为大家对下一步怎么走都没有底。他执意说向东可以活下来,我说往西走可以突围。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兵分两路。”

很抽象的东西一经他的表述,好懂又好听,羚羊能在虎狼的追捕中逃生,不是它跑得有多快,而是在于它经常能灵活地拐弯。企业要擅于否定之否定,开始可能什么都知道,中间有个阶段可能就很会做,什么都做,然后只修一门,等做精了之后,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一些相关的事,又融合起来。以主妇管理家庭的热情来管理企业,不能忘了并非只有花钱购物是主妇的特权,拍苍蝇与扫灰尘更是她们经常性的责任。

商业是最危险的职业。在这个场子里,他看到的眼泪与血水远比笑声与快乐要多得多,虽然他经常收获后者。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冯仑说商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做到利与义的统一。作为商人你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依法纳税,保持着社会的发展,这是责任也是“义”。商人要赚钱是肯定的,但更要注重利润背后的东西,只有懂得给予才能真正地得到。用李嘉诚的话说就是“如果10%的利润是合理的,11%的利润是可以的,但我只拿9%”。

冯仑说有时像他这样的商人就把自己看成是个运动员,尤其是跑百米的。他们已经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了,但还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着常人看来单一而重复的训练,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冲击纪录,为了比赛时那短短的几秒钟,但却是万众瞩目的几秒钟。

C 隔行说艺,有时如同隔河观山,更得许多奇情异趣。画家陈丹青看音乐,就有着这样的精彩。不论是评说音乐家、演奏家、指挥家还是歌唱家,再大牌的,陈丹青也决不人云亦云,只说自己的。

艺之雅——陈丹青

时代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总是如此微妙,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特定的主题,可以使一个艺术家一夜之间声名鹊起,而在一个更为漫长的时间里,他默默无闻的努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深刻顿悟却无法得到彰显,陈丹青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当年,鲁迅先生戏说上海滩的文艺青年:当不成作家就去当画家,当不成画家,就放大领结、留长头发了事。画家陈丹青的老婆依样画葫芦戏说老公:画不好画就写文章,写不好文章,就穿唐装、留和尚头了事。

陈丹青蜚声画坛的《西藏组画》,我们早已在各种报刊上见识过;陈丹青留和尚头穿唐装的尊容,我们也在大小报刊上欣赏过;而文章——他出版的《纽约琐记》和《陈丹青音乐笔记》(上海音乐版),我只来得及读了后者。自然,亲人的戏说毕竟是戏说,陈丹青的音乐文章写得着实不错。陈丹青曾带着这本书去南京举办学术讲座,尽管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但仍不得不为他的“音乐笔记”叫好。

隔行说艺,有时如同隔河观山,更得许多奇情异趣。画家陈丹青看音乐,就有着这样的精彩。不论是评说音乐家、演奏家、指挥家还是歌唱家,再大牌的,陈丹青也决不人云亦云,只说自己的。

十年前,远在纽约的陈丹青就开始为上海《音乐爱好者》杂志写稿。开始写的只是在国外有关音乐的所见所闻,比如参加霍罗维茨的葬礼,到林肯歌剧中心去蹭戏,观看百老汇音乐剧等等,后来索性开了专栏“外国音乐在外国”,除了“所见所闻”还融入了画家丰富的音乐史知识和出众的鉴赏观,没多久便拥有了一大批读者。在美国,常有相识不相识的朋友逮着他谈音乐,几次回国办个展搞讲座,也总会有人说起他的音乐专栏,向他请教音乐问题。一时间,画家陈丹青俨然成了音乐评论家。

画家出书还有个好处:自己搞版式设计,配上自己画的图。如果说谈论音乐,陈丹青心态可以很轻松,那么做插图时,却是一点也马虎不得。书中的图都很精彩:老巴赫的油画肖像如其赋格般富丽堂皇,帕瓦罗蒂的现场速写又是那么传神,古典舞蹈的舞台速写还真有古典音乐那么一种流畅。而许多历史照片的选择,则表明这个叫陈丹青的画家是有“思想”的,他要打造的是一种“立体的音乐文化景观”。

D 这是一个年纪轻轻就被挂满了桂冠的北方女孩,法国人说她是“国际超模”,美国人则把“最有才华”四个字给了她。

灵之雅——姜培琳

这是一个年纪轻轻就被挂满了桂冠的北方女孩,法国人说她是“国际超模”,美国人则把“最有才华”四个字给了她。“我就是我,我爱我自己”——喜欢名牌服饰,自言不禁食的气质美人姜培琳,这样评价她自己。

刚刚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的姜培琳,在大学教课和经营公司的忙碌生活中仍然享受走T台的时光:“以前都说模特是很辛苦的职业,现在走台的辛苦在我看来都不算什么了。比起读研时候的考试,比起经营公司的累心,做模特可以不用动脑子,对我来说已经算是休闲了。”

“我一直把模特当作一种工作,工作和生活我分得很开,包括我去教学生的时候,更多的是希望她们在学校的时候就是普通的学生,学习中是不允许讨论时尚的东西的,出外演出的时候他们再改变成模特的身份。”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姜培琳却骄傲地说:“从学生入学什么都不知道,到你用自己的知识去教导他们,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在学业上有所进步时,你就会很有成就感。”

对扮演老板的角色,培琳也在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对设计师的欣赏也上升到一个高度:“国外我喜欢阿玛尼,国内喜欢张兆达。他们不光在设计艺术上有才华,在品牌的经营上也非常成功。看一个品牌也要从多方面去看,而不能片面。”做了老板的培琳看上去成熟了不少。

又开公司又办学校的培琳忙得不亦乐乎,而她却坚持说自己是个家庭型的人。直言喜欢家庭生活的她,认为家庭也是一份事业,“经营好一个家庭比经营好一份事业更难。”

还没有爱人陪伴的培琳,坦言“白马王子”不适合自己,“因为平时工作中的模特都长得特高特帅,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所以长相、身材这些外貌上的要求对我就没有什么吸引力。”

这位已经出版了两本书的知性美女,希望爱人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能给自己做些指导,“如果我有想不到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就能随口问他,他可以帮我解答。我的另一半应该是知识比较广泛、博学的人,而不是只在某一个专业上精通。”相信日久生情的她,看来要慢慢培养对“郎君”的感情了。

培琳坦言对爱情也曾感情用事过,“所以现在做事比较理性、谨慎一些。现在,我期待爱情晚来一些,因为有很多事情要做,而我一旦有了爱情就会爱情至上,一头扎进感情的世界对其它任何事情不再理睬。”

E 现在想来,当时的“灵光一现”确实有些出格,“一没资金,二没背景,想来想去就只有一个资本:年轻。”

精之雅——齐彤

齐彤外貌温文尔雅,待人接物谦和有礼。侃侃而谈之后,看似一介书生的单薄外型,却在思维的清晰中,目光的坚毅下立体起来,变得温热而丰富。

齐彤善意地纠正了我的措辞:“丰富?我的生活一直都很丰富,我喜欢充满变化的经历。”和多数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从国内一所名牌大学走出的齐彤也老老实实地进了国企,开始了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生活。“那时候我可是最活跃的团支部书记,每到逢年过节,我们总会受到嘉奖。”年轻的他身上充满着无穷的能量,“组织活动”这个小小的工作已经不能承载他的充沛活力,于是,被领导们视为最佳培养对象的齐彤最终做出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下海。

现在想来,当时的“灵光一现”确实有些出格,“一没资金,二没背景,想来想去就只有一个资本:年轻。”说这话的时候,齐彤就在我对面,秋日的阳光折射在他脸上,十年前的开朗和进取似乎依然保留。

当一个人,高举着仅有的那张王牌孤注一掷时,信念、智慧、耐力……的考验和较量会在转瞬间变得或具体、或无奈。光阴弹指过,从最初从事国际物流的成功,到出人意料地转行至保险领域,并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被评为全国十大保险明星,齐彤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笑容里有种见惯风雨的淡然,语气中却未闻沧桑。成功来时他仍然年轻,命运不负那个少年的“莫等闲”。

自己的国内第一家物流贸易公司成功运转后,齐彤曾转战香港。这个魅力之都不仅给了齐彤事业上的成功,更给予了他国际化的眼光。每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当维多利亚港回复了一天的平静,当灿烂的夜色环绕整个东方之珠,自言极其感性的齐彤心里都会油然生出难以名状的激情。

事业的自信,带动他生活的乐趣。也是从香港开始,齐彤爱上了高尔夫。如今内地时尚界忽然追捧起高尔夫,并称之为“贵族运动”,可已经玩高尔夫很多年的齐彤却不想妄称贵族,他说他的高尔夫很棒,但这只是生活的一个乐趣而已。

齐彤说自己并不喜欢追赶时尚,但的确很注重生活的品质。“少而精”一直是他的准则。眼镜他只认Cartier,而皮件他则比较喜欢Bally。就像他一路平坦的事业,关键之处懂得识别,懂得放弃。一次作为特邀嘉宾,齐彤参加了一期《实话实说》,大意是有钱阶层的公益参与度。作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齐彤以“正面教材”实话实说:这是物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猜你喜欢
王中军陈丹青冯仑
张岪与木心
张岪与木心
欠了钱怎么办
看到人家挣钱就眼热,没想到一发力却搞成了1000亿的大买卖,他才是真正的高手!
“三不管”妻最旺夫
冯仑:当医疗遇见房地产
冯仑:段子手的戏剧人生
王中军:现在,请称我“艺术家”
电影大亨 自导自演人生喜剧
冯仑装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