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知道王中军这个名字,也可以不知道华谊兄弟影视公司这个名字,但你应该知道这些电影:《一声叹息》《没完没了》《寻枪》《功夫》《手机》《天下无贼》《可可西里》……在中国,如果说哪位老板的知名度不如自己的员工高,估计非王中军莫属。他一手创办的华谊兄弟是专门“生产”明星的“梦工厂”。
1960年,王中军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属于野战部队,经常调防,王中军上学之前,全家已在张家口、义县和保定各地来回搬迁多次,最后回到北京南口。动荡不定的生活,使王中军很小便有自己的主见。
14岁时,王中军就回到了老家东北农村。一年后,王中军回到北京,进入石油部子弟学校。16岁时的一天,他突然问父亲:“能让我去当兵吗?”当天晚上8点钟,父亲从总政大院回来说:“明天早上,你史叔叔要回部队。你要愿意,就跟他一起走。”就这样,王中军连夜找出一套军装,第二天就出发到了保定某部。一夜之间,王中军放弃学业,开始自己4年多的军营生活。国家恢复高考后,很多中学同学考入名牌大学,20岁的王中军很受刺激,于是决定转业回京上大学。
夜大刚毕业,王中军便开始在外面“不务正业”,和几个朋友合办一份产品类杂志《购物指南》,并出任主编。杂志出了一期,效果不错,但下期却接不下去了,因为大家都只是兼职的。上世纪80年代初,辞职就是“砸铁饭碗”。“那我辞职吧!”王中军回忆当时的情景,大家纷纷拍着胸脯安慰25岁的王中军。
“办完辞职,还不到10天,出了个红头文件,判定我们的杂志是‘非法刊物’。”还没开始创业,王中军便先失业回家。不久,王中军开始“拍明星挂历”、“拉广告”,日子很快便宽裕起来了。“辞职两年后,我拥有了第一部汽车。一年能挣到30万。”几年之间,王中军成为当时北京先富起来的人。
时值1989年,29岁的王中军奔赴美国。“我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是拿到一个学位,二是要在1993年12月前,攒足10万美金。”“我平均一天要打工十五六个小时,而且做的都是蓝领工作,累得回到家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1993年12月底来到了,王中军学位拿到了,10万美金也存够了。王中军说:“我达到了来美国之前的所有目标,准备回国。”
1994年正月,王中军回到北京,他将自己的目标调整为“每年挣50万元人民币”。这一年,王中军利用在美国打工积累下的10万美金,和弟弟成立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在涉足影视产业之前,华谊广告公司进入了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
时间到了1998年的某天,王中军偶遇一位广告界老朋友。对方告诉王,现在拍电视剧很挣钱。王中军于是决定一试。
在朋友的推荐下,王中军选择了一个叫《心理诊所》的电视剧剧本,导演是英达。拍摄完成之后,仍然以广告为主业的王中军发挥了一下自己的特长,拿电视剧跟电视台换广告时段。这种轻松的合作方式马上为多家电视台所愉快接受。结果,王中军用这些时段换回了两倍的投资,收益率100%。
王中军认为,华谊兄弟影视公司能吸引住冯小刚、张纪中、陆川、葛优这些人,是成功的基础,而华谊兄弟先进的资本结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华谊兄弟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娱乐内容公司。”王中军认为,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肯定能成长起一家足以和时代华纳、迪士尼抗衡的娱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