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爱军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以网络与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在传统出版业应用,并由此引发了网络出版产业的萌生与发展。产业规模是衡量一个新兴产业成熟度的核心指标。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电子图书论坛OEB(Open Ebook Forum)的产业分析模式,评价网络出版产业的发展主要看两个指标:市场规模和eBook品种。考量这两个指标,2004年,中国网络出版产业实现了“两大量变”:一是eBook品种超过14万;二是数字图书馆用户已超过1000家。
一.两大量变
2004年,eBook品种得到了比前几年更加快速的发展,从2003年底54,000中增长到140,925种,04年新增近90,000种,增长幅度为159%。
从市场销售规模角度,截止2004年底数字图书馆用户已超过1000家,eBook销售额增长80%以上。出版社eBook销售码洋与2003年相比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2004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的有5家出版社,超过50万的有10家出版社。下图是与2003年的对比情况:整体上看经过三年多的市场培育和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努力,2004年eBook产业在品种上和市场销售规模上都有了快速的发展。
二.引发量变的原因分析
1.出版社主动探索程度不断加深
在2003年eBook产业年会上,网络出版产业发展三阶段理论被提出,即eBook发展需要经过感知启动、主动探索和着力发展三个阶段。2004年是网络出版产业全面进入主动探索阶段的第一年,100余家出版社在基本建立起网络出版的流程和机制的基础上,纷纷从不同角度对eBook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是新书同步出版用于纸书宣传。eBook应该滞后纸质图书多长时间出版?一年?6个月?3个月?同时?过去三年来率先启动网络出版的一批出版社基本走过了从滞后一年的尝试到主动同步的各个时间段。主动同步的动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不断缩短时间周期并未给纸书的销售带来影响;二是可以以eBook的形式通过多种网络渠道宣传纸书,好酒也怕巷子深,互联网的快捷、跨区域特点有效缓解了纸书图书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eBook的原版原式和远程开架阅读使读者可以在网络上先尝后买。
二是出版社全面提高了纸质图书网络化比例。出版社已出版的eBook品种与当年出版的新版纸质图书品种的比例,我们称之为“纸质图书网络化比例”,它是出版社探索网络出版的力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举例来说,如果纸质图书网络化比例是200%,意味着出版社把两年的图书品种做成了eBook。2004年度全国出版界整体比例达到了127%(eBook品种14万/当年新书11万),排名前10位的出版社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都超过了300%。
2.搜书网
搜书网架起了网络出版产业界和广大读者间的桥梁。搜书网(www.esoushu.com)以“搜书、翻阅、导购”三大特色服务为读者及出版社、书店、图书馆用户提供全面的中文图书信息与导购服务。搜书网正式发布后,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市场推广活动,其中“编辑推荐”使编辑通过互联网走到前台,建立起编辑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今日发行”提供了作者、出版社、多家网站共同在互联网上举办新书发布的空间;“有奖调查”帮助搜书网倾听到读者的反馈意见,致力于“为最终读者服务”的目标。
三.2005年度展望
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2003年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1.7%,比1998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国民阅读率明显下降;与此同时,2003年有8.3%的人使用过电子出版物,超过了两年前调查4.4%的使用率。从目前情况看,网上阅读的总体比例不高,但增长速度惊人。
上述调查结果再次引发了出版界对产业前景的讨论,广西人民出版社的总编辑江淳认为:“单从调查结果来看,读书人在识字者中占的比重下降了许多,似乎显示出读书人少了,但实际结果却并非如此,只是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变阅读纸介质书籍为网上阅读。”
2004年度eBook的发展验证了上述看法。随着2005年度的来临,相当一批2002年前后出版的纸质图书将退出市场,eBook已经成为纸质图书的有益补充。我3月初在拜访天津大学出版社时,该社的网络出版负责人讲到已经有读者打电话到社里买书,在得到该书已经不再销售的答复时主动询问是否有eBook的销售。由此,我们已经看到了eBook 大众消费市场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