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行片断

2005-04-29 00:44
西湖 2005年2期
关键词:卢浮宫拿破仑莎士比亚

苏 瑗

三个女人的卢浮宫

卢浮宫因三个女人而著名。

这三个外国女人加起来有5000岁了,而且一个断了臂,一个断臂处还多出俩翅膀,一个天生没有眉毛。但她们却是绝世佳丽、旷古美人。她们分别是米罗的爱与美神维纳斯,萨莫雷斯的胜利女神尼卡,佛罗伦萨的女公民蒙娜丽莎。

我们是从美籍华人贝聿铭大师设计,像地铁入口广场似的地下通道进入卢浮宫的。庞大的地下通行系统设计非常现代和合理,地面上的玻璃金字塔是地下入口广场的穹顶,兼有采光的实用功能;通体透明的金字塔璀璨无比地耸立在拿破仑广场上,既现代又古典,既华丽又朴素,实在是匠心独运,鬼斧神工,与卢浮宫协调极了。

卢浮宫里到处是印有这三个女人头像的路标,乱走也不会迷路。三个女人在三个地方,我们就跟着导游楼上楼下地找。宫里到处是世界级的宝贝,四十多万件藏品分布各处,真是招摇,更是骄傲。但人气最旺的还是这三个女人。两千多年前,维纳斯是帕克拉西代尔雕凿出来的,1820年在希腊米罗的一个山洞里被一位老农刨出来后,几经周折,法国只花了8000银币就买了下来。而今,价值连城的维纳斯让卢浮宫熠熠生辉。人们万里来寻美神,站在维纳斯前的有世界各地黄、红、黑、白肤色的人,女人在与她比美,男人在观赏她的美,总之在她面前人们想到的就一个字——美。曾经也有人想为维纳斯装上手臂,但怎么做都无法使她完美,还不如就让她这么残缺着。她的美是迷人的,轻轻地摸一下,冰凉冰凉的,因此她的美又是冷的。此刻我突然想起一位美学家的话:最美的女神像也比不上一位血肉丰满的英国姑娘。是的,纯美的东西可以在灵魂中冷藏着,而生活的肉身却需要温暖的阳光。闪光灯闪呀闪,人们不停地照呀照,美永恒着,带走的只是照片。

胜利女神尼卡在楼梯的一个拐弯处,没头又断臂的她,展着双翅意欲乘风而去的动人姿态,也令人赞叹不已。公元前3世纪,雕刻家为了纪念一位凯旋的将军而作,现在她站在卢浮宫里同样光彩无比。

穿过几条长长的走道就到了《蒙娜丽莎》面前。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肖像画之一,由达·芬奇创作于1506年,后来法王法兰西斯一世用4000金币购得藏于此宫。据说,蒙娜丽莎·佐贡夫是一位商人的女人,达·芬奇为其画肖像竟用了四年时间,直至这位夫人去世才搁笔,并一直在身边护持着它,直到自己的生命终止。蒙娜丽莎那“永恒的神秘微笑”,令后人为之意乱情迷,关于这幅画衍生出了不少离奇的故事。比如有人说这是达·芬奇的自画像,而把画像和达·芬奇的自画像一比较还真没有乱说。还有画家在蒙娜丽莎的嘴唇上加两撇胡子就去参加画展,从此自成一派。总之这幅画够神秘的,她的美更是永恒的。

这三个女人为卢浮宫挣足了面子,一年500万游客多是冲着她们来的,看完了她们就算游完了卢浮宫。其实卢浮宫的每一件藏品都是世界级的,在每一件藏品前停留哪怕一分钟你就为自己挣了一大笔钱,因为这些珍品价值连城,你将它们收藏在心中却分文不予,不就赚了嘛。

凭吊滑铁卢古战场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就是滑铁卢古战场。雨后初晴,晨光熹微中我们来到这里。秋风已染黄了高高的白桦树林,但不远处丘陵起伏的开阔地带还绿草如茵。导游说,那就是古战场了。

坐在树林里的木条椅上,望着眼前并不算辽阔的绿色地带,遥想当年拿破仑与英普联军共14.2万兵力在这里鏖战,一阵寒噤还是让腿肚子转起筋来。1815年6月20日,在这2.25公里的战线上,法军7.2万,英国威灵顿将军的联军7万,法军246门大炮不停地炮轰英普联军阵地,而对方也以同样的火力还击,炮火连天、枪林弹雨、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哀魂与硝烟齐飞,战火共残阳一色。滑铁卢之战共阵亡将士6万余人,拿破仑在这里全军覆没。拿破仑一生中共有60多次战役,这一次惨败是他最后一次,也是惟一与英军交战而大败的战役。我想拿破仑一定心有不甘,他怎么能心甘啊!在意大利,他创造过战争史上的奇迹;在俄国奥斯特里茨大败库图佐夫将军,他的指挥艺术炉火纯青;他首创营为单位的战术队形,使各兵种配合得天衣无缝;他是运动战的专家,闪电战的发明者……可是却在滑铁卢这个阴沟里翻了船。

当他从滑铁卢仓皇逃回爱丽舍宫后,厄运就再也没有让他抬起过头。于是通往死亡的第一步开始了,逐出巴黎,逐出法国,南半球圣赫勒拿岛成了拿破仑生命的终点站。临死前的日子里,虚弱使他怯懦,过去指挥千军万马的皇帝想喝一杯咖啡,竟可怜地向身边的仆人20遍地请求着:“可不可以给我一杯咖啡?”弥留之际喊着的还是那个无数次背叛过他,又被他抛弃了的前妻约瑟芬,51岁的拿破仑在一个平常日子里平静地离去。当伟人不再伟大的时候,悲剧就应该落幕,这才是仁慈,而历史常常不是这样。拿破仑死亡的消息从英国传到法国后,他不满10岁的儿子罗马王拿破仑二世,他的第二任妻子、早已另有情人的路易丝皇后,以及他的母亲等,为他做了家族的哀悼活动,而法国人民对他们这位伟大皇帝的悼念却还要等上20年。1840年,拿破仑的灵柩通过他活着时从没走过的凯旋门回到巴黎,此刻的法国又因他而沸腾了。巴黎万人空巷,市民倾城出动争睹拿破仑归葬,人们的眼泪在圣母院的钟声中长流,迎接这位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迎灵狂潮中最大受益者是拿破仑的亲侄子路易·拿破仑即后来的拿破仑三世,乘着他伯伯的这股东来紫气,不久,建立了拿破仑第二帝国。

在这片树林后面有一座高约50公尺垒起来的小山,山顶上有一尊长4.5米、高4.45米的铁铸雄狮,狮头对着法国方向,象征着联军的军威。这是当年威灵顿下令用战场上的废铁铸成的,谓之曰滑铁卢雄狮。在古战场进口处,还有一座小型的拿破仑塑像,这是法国人塑的。身高1.66米的拿破仑双手抄在胸前,一脸的鄙夷傲视着前方也就是法国的方向,矮小的拿破仑给了世界一个伟大的奇迹,他用生命锻造了铁的历史。因而扬名天下,“滑铁卢”一不小心便丰富了世界词汇。比如谁失败了就说遭遇了滑铁卢,在咱们中国体育新闻中使用此词频率最高,特别是对男足。

我们团队的“慈母”大姐提议,学着拿破仑的样子照一张集体照,于是我们也抄手胸前笑向远方,与拿皇帝合了影。后来看到照片中十几个中国男女“拿破仑”,不禁开怀一笑。与拿破仑比较,至少我们都比他快乐,也比他茁壮。

童话国王与新天鹅堡

在距慕尼黑百多公里的阿尔卑斯山高地,有一座新天鹅堡,它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未完成的王宫。

大巴在慕尼黑平坦的公路上奔驰,德国不管是平原还是山地路况都很好。半个多小时后,就进入了著名的阿尔卑斯山高地,山区的田园风光令人神清气爽,更可人的是,在这山上我们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没有风,雪如鹅毛般大片大片从天而降,一会儿工夫司机海因兹就用起了雨刮。车在昏暗中前进,30分钟后,停在了离新天鹅堡还有几公里的地方。本可以坐马车上去,我们却选择了雪中步行。听雪片落在树上的声音,簌簌簌簌的,像乐队里沙棰摇晃发出的声音,如闻天籁。20分钟后才真的到了。这时,大雪骤停,太阳光刷、刷、刷速度飞快地一丈一丈射了下来,哇噻!眼前一片雪原,阳光下的新天鹅堡就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宫殿,难怪美国迪斯尼主题乐园要以它为蓝本。

今天我们赶上了这里最美的时刻——深秋的阿尔卑斯层林尽染,大雪给森林和莽原披上了银装,雪霁天高云淡阳光普照……路德维希曾对音乐家瓦格纳说:我要将城堡修建在可以找到的最漂亮的地方……他的确做到了。

作为国王,路德维希是不合格而又不幸的。当他18岁登基的时候,对于江山和美人还没有概念,在父亲的王宫中长大的他,除了童话的情景之外,对现实的认识还处在混沌之中。15岁,他第一次在慕尼黑皇家歌剧院欣赏瓦格纳的《罗恩格林》,就被深深地迷住,这对于老瓦来说倒是天上掉下个馅饼。1864年的某一天,18岁的小路在旧天鹅堡终于见到了50岁的音乐家老瓦,此时的老瓦正一屁股债,四处流亡穷困潦倒,从见到小路的那一刻起,就时来运转了,巴伐利亚成了他的人间乐园。小路大把大把地为老瓦花银子,老瓦就为小路一串一串地出创意。到处大兴土木,修建童话世界,致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小路就向外贷款。国王对老瓦言听计从痴情不改,而那些创意又必须花大量的公帑才能实现,于是谣言如野火般乱窜,巴伐利亚的议院和人民不满意了,不久就将瓦格纳逐出了乐园。

沉浸在老瓦音乐剧中的小路,对政治和国务根本不感兴趣,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基本上不露面了,而经常在夜色中出没在自己喜欢的阿尔卑斯山区,对于百姓而言他成了童话国王。他一生没有真正的爱情生活,没有婚姻,除了和他的堂姐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保持一生的友谊外,就是和茜茜公主的妹妹订过一次婚,可在结婚前两天他又突然解除了婚约。事实上他一生都被同性爱困扰。其实,小路是一位非常英俊可以让任何女人怦然心动的国王,1.91米的个子,金色的鬈发,碧蓝的眼睛,迷得死人。可是……

堡内到处是瓦格纳音乐剧中的意境和故事作为主题的油画,花花绿绿的装饰中蕴含着主人的孩童意识,标志着小路是一个还没有成熟的男人,就像生瓜被摘了下来。天鹅倒是无处不在,它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路德维希在此宫一共住过172天,后来,被内阁夺了权,说他精神失常。他是在宫中卧房的御床上被连夜带到贝克王宫的,可是第二天人们却在附近的湖中,发现了像一只巨大的天鹅一样凫在水面上的他的尸体,旁边还有他的医生。死亡来得如此之快,起因仅仅因为童话情结。

昔人已乘天鹅去,此地空余天鹅堡。不能承受经济窘迫而置国王于死地的巴伐利亚王国政府,没想到的是今天世界人民在帮小路国王还债,他修建的几座宫殿每年要接待150万游客。国王因他的童话而死,童话却因国王而永远活着。

拜谒莎士比亚故居

莎士比亚故居在英国的斯特拉斯福镇,这座小镇有上千年历史,是莎士比亚把它变成了圣地。

莎士比亚在中国是读书人都知道的人物,他那些不朽的剧作更是脍炙人口,那句“生存还是毁灭”也流芳百世。我们是怀着敬仰之心来到这里的,古镇清秀干净,艾冯河在小镇的旁边静静流淌,小镇在英国深秋难得的阳光里,如老美人对我们这些东方来客绽开古典的微笑。

故居就在镇中心亨利街北侧,是一幢半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平凡中散出缕缕文气。据说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诞生在这里,二楼卧室里还放着摇篮。400年来,无数热爱莎翁的人们来到这里,在墙上和窗户玻璃上落下自己的名字,后来专门放了留言簿,于是不管是伟人名人还是平凡人都可以平等地在此留下大名,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花名册。

莎士比亚的童年苦恼多于欢快,父亲曾做过小镇市政官,但在小莎13岁时,他的政途和生意走到了终点,妹妹夭折,家道中落的莎家在泪水中煎熬。小莎辍学后进了父亲的店铺,终日劳作。18岁就与比他大八岁的赫舍薇结婚。婚后不久,镇上来了女王戏班,莎士比亚被戏班主人收留,于是离开故乡去了伦敦。初到伦敦,他是在歧视中活着的,政府视他为流民,同事当他打杂工。在逆境中,他发疯似地苦读苦学,写作成了照亮他黑暗生活的一抹阳光。他的剧本一部部送出去又一本本被退了回来,直到《亨利六世》问世,莎士比亚才开始走向成功和辉煌。从此,他的名声和创作像喷薄日出,大河决堤般一飞冲天、一泻千里。一生中,他创作了37部剧本和大量优美动人的十四行诗;在历史剧、悲剧、喜剧、哲理剧领域树立了丰碑。莎士比亚是光照世人的大师,他的杰出贡献让戏剧在世界上有了崭新的意义;让十四行诗歌在这个星球的每个角落讴歌着爱情;他把人文主义思想放入戏剧的大河,让大河自然地汇入人们精神的大海,在潜移默化中教化着民众。在几百年的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们在他的戏剧中得到力量,吟诵着他的诗歌去寻找理想和爱情。他用的是最纯粹的民间语言,但驾驭语言的能力却胜过神仙。

莎翁是幸福和幸运的,功成名就后,48岁的他回到了故乡,六年后离开人世,就葬在故乡。他在墓志铭上还不忘幽上一默:看在耶稣的分上,好朋友,切莫动底下的这抔黄土!让我安息者上天保佑,移我尸骨者永受诅咒。他在这里曾买过一幢全镇最大的房子“新寓”,可在200年前一位买主不堪莎迷们的整天叨扰,一气之下拆了房子,现在也就只剩下这老宅了。1964年为纪念莎士比亚诞生400周年,各国莎迷捐款修建了故居旁的“莎士比亚研究中心”大厦,如今参观故居者必经此楼从后院进入。每年到这里来的游客达150万人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莎学研究者和莎迷。莎士比亚的创作像中国小说《红楼梦》一样,成为了文学研究的一大领域。莎学研究者和红学研究者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研究对象热爱到几近痴狂。让我们深感遗憾的是,莎士比亚有个故居可以让人们去拜谒,寄托他们的敬仰之情,而我们的曹雪芹故居在哪里呢?红学始终局限在文人圈子里,可莎学却像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一样,生根在广大民众之中。所以400年前的莎士比亚要比200年前的曹雪芹显得更贴近,更可感,更大众。

莎士比亚故居参观完后,主要考察内容就算基本结束。这次欧洲行几乎是在跑步中进行的,浮光掠影似的观光形不成完整印象,但一些断片却在脑海中如幽灵般驱赶不开。欧洲是古老的,传统的,优雅的;欧洲像一座大博物馆,到处都有古迹;欧洲就是一位有钱的徐娘,历史并不算久远的她将自己的皮毛保护得非常完好。

猜你喜欢
卢浮宫拿破仑莎士比亚
下期预告 拿破仑:折腾的前半生
莎士比亚(素描)
卢浮宫开通线上版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卢浮宫职员罢工被闭馆
拿破仑美言惑敌
通识少年·拿破仑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