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苗
2005年10月10日,一度难产的德国第16届联邦大选结果终于尘埃落定,经过三周的艰苦谈判,德国联盟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合称)和社民党同意成立联合政府,与此同时,德国历史上的首位女总理也由此诞生,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尔即将出任德国新一届总理。
来之不易的胜利
2005年9月18日,德国第16届联邦议院选举投票开始。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德意志联邦议院是德国的人民代表机构,其职责是立法、选举联邦总理和监督政府等,联邦议院的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拥有组阁权。
第16届联邦议院由598名议员组成,这些议员由25个政党、3648个候选人在299个选区中按选举法选举产生。德国实行两票制选举制度,每个选民拥有印在同一张纸上的两种选票,左边的黑字是第一选票,用于选举选民所在选区的议院候选人,根据相对多数原则,由获得选票最多的人当选,这样选举出来的议员被称为“直选议员”。在本次选举中,联邦议院的299名议员通过这一方式产生。右边的蓝字是第二选票,用于选举政党,选票上的政党名字后面附有该党在本选区内著名政治家的名字。按照比例选举制的原则,剩余的299名议员由选民通过第二选票选举出来。由此可见,各党获得第二票的多少将决定其在联邦议院中占有议席的比例,对该党能否上台执政至关重要。
今年5月22日执政的社民党在德国北威州的地方选举中失利,施罗德总理被迫宣布将原定于明年秋季举行的大选提前到今年。选举前,一些民意调查预测联邦党将能得到50%的选票,而社民党只能得到26%的选票。然而,素有“欧洲政治明星”之称的施罗德并非等闲之辈,虽然他在任期内并未能兑现竞选时做出的大部分承诺,但其个人魅力仍成为选举的一大亮点。进入8月份以后,施罗德的支持率不断上升。与此同时,默克尔在选举政策上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她所领导的联盟党在施政纲领上含糊其辞,没有明确说明经济改革怎样进行,社会福利应该调整到什么样的程度,面对如何减少失业、整顿超标赤字,默克尔也没能给选民一个满意的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联盟党与社民党的支持率差距不断缩小。选举结果出来后,联盟党得票35.2%,分得225个议席,加上10月2日在德累斯顿I第160选区的补选中又获得的一名直选议席,合计226议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社民党得票34.3%,获222个议席,为议会第二大党。这一结果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联盟党和社民党这两个大党的得票率双双下跌,都未能获得多数票,而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和左翼——民主社会主义党(左翼党)的得票率齐齐上升,左翼党还以8.7%的得票率突破了进入议会5%的最低界限,使德国联邦议院由四党格局变成了五色杂陈的五党格局,人们依据政党特征和不同政见,分别给这五个政党冠以一种色彩:联盟党是黑色、自民党是黄色、社民党是红色、绿党是绿色、左翼党是深红色。
选举将原政府选下了台,却没有选出新的政府,在这种情况下,联盟党和社民党都表示将组建新的政府。默克尔对支持者说,“红绿联盟落选了”,“基民盟受选民之托成为第一大党”,她已拥有组建新政府的“授权”。而她的对手施罗德则指责默克尔宣布获胜是“狂妄自大”,他宣布:“在今后几年内,德国仍将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大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僵局之中。这时,摆在默克尔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是黑红组建“大联盟”,这也是多数选民所希望的,问题在于默克尔与施罗德都必争总理之位;二是黑黄绿联盟,但这种联盟更难产生,因为绿党不愿意参加,自民党也不愿意与绿党合作。权衡利弊之后,默克尔选择了第一条道路,尽管这条道路意味着要为了总理职位与施罗德展开艰难的讨价还价。谈判过程中,默克尔表示绝对不会放弃总理的职位,并要求社民党“接受民主的游戏规则”、“从最强大的党团中选出总理”。作为欧盟的发动机之一,德国的稳定与否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为了国家利益,刻板的德国人这一次学会了妥协,经过三轮艰苦谈判,“大联盟诞生”,默克尔将如愿当上首位改写历史的德国女总理,作为交换条件,社民党人将出任外交、财政、司法和劳工等八个重要部门的部长,占据了内阁的半数。
从“灰老鼠”到“铁娘子”
默克尔,原名安格拉·多罗特娅·卡斯纳,1954年出生于德国汉堡,她的父亲叫霍斯特·卡斯纳,是一位新教牧师,母亲则是一位英语和拉丁语教师。出生后不久,默克尔随着父母迁居到德国东部。默克尔的生活十分俭朴,她不爱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以至有些同学讥笑她是“灰老鼠”。1973年,默克尔考入莱比锡大学,1978年,默克尔大学毕业后在东德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中心从事科研,1986年她获得了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1989年,柏林墙倒塌,此前并不热衷政治的默克尔突然迸发出对政治的热情,她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参加了东德的“民主觉醒”组织,随后又进入东德时期最后一届政府,当上了德·梅齐埃总理的副发言人。1990年“民主觉醒”与基民盟在东德地区的组织合并,默克尔随即成为基民盟的成员。进入基民盟的默克尔迎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春天,1990年底,在两德统一后的第一次大选中,默克尔被选举为联邦议员。不久,又被科尔纳入内阁,在德国政坛中崭露头角。1991年,默克尔在科尔政府内担任了妇女与青少年部部长,同年成为了基民盟历史上第一位女副主席,1994年,默克尔担任联邦环境部长。在科尔的提携下,默克尔的仕途可谓是平步青云,科尔曾亲切地称她为“小姑娘”。
但当1999年基民盟在科尔时期收受政党捐款的“黑金案”被揭露后,正是这位“科尔的小姑娘”首先与其“政治教父”科尔划清了界限。同时,因为这一事件的牵连,基民盟党主席朔布伊勒宣布不再竞选党主席。2000年4月默克尔被选为基民盟主席,这位东德的女物理学家在成为“西德有钱老男人俱乐部”的当家人的同时,也成为了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大党主席。上台之初,默克尔的根基并不稳固,她被很多人看成是过渡人物。面对这种情况,她以科学家的冷静和睿智沉着应对各方面的压力。2002年的总理选举中,她主动推举支持率高于自己的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作为联盟党的候选人参选,这一举措获得了党内的一片好评,也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2004年3月,她支持科勒当上联邦总统,媒体一片哗然,从此,“科尔的小女孩”升级为“德国的铁娘子”。
相较于奇迹般的仕途,默克尔的婚姻生活也颇具传奇色彩。她结过两次婚,第一任丈夫是乌尔里希·默克尔,他们一起生活了5年,默克尔对这段婚姻的评价是,“我们当时结婚,因为所有的人都结婚。今天听起来这话有点可笑,但婚姻对我来说始终是神圣的。”离婚后,默克尔开始与现任丈夫约阿希姆·绍尔同居,但奇怪的是她保留了前夫的姓氏——默克尔。绍尔是一位著名的量子化学家,他是默克尔博士时期的指导老师,现在是德国洪堡大学的教师。他们的同居生活保持了十几年的时间,直到1998年底,默克尔才与绍尔举行了一场没有亲友、没有见证人的低调婚礼。作为一名政治家,默克尔很少在媒体面前谈自己的私生活。绍尔的行事也十分低调,他曾说过,“我的工作和默克尔在政坛的发展没有任何关系,而我也不愿意成为公众人物。”因此,他拒绝接受媒体的采访,很少与默克尔一起共同出现在大众面前。
执政之途:任重而道远
10月18日,德国总统科勒解除了总理施罗德及其内阁成员的职务,与此同时,未来的女总理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她的组阁工作。虽然战胜了对手,但摆在默克尔面前的不是一条平坦大道。
一方面,默克尔要收拾施罗德政府留下的烂摊子。近些年来,德国经济陷入困境,经济增长率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严重。最近,德国政府把对今年德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从原来的0.75%下调到零,在欧盟25国中最低。至于明年的经济增长,德国政府预计为1.7%,而不是原来预测的2%。今年2月,德国的失业率高达12.6%,创二战后最高纪录,有一半的德国人担心会随时失去工作。与此同时,德国的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今年政府的新增债务将达到创纪录的434亿欧元。德国经济的低迷源于其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德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高福利和援助东德带来的沉重包袱都是未来政府经济改革中的难题。
另一方面,大联合政府中将充满讨价还价。从默克尔决定与社民党建立联合政府的那一刻起,她就不得不对以前提倡的改革措施作出妥协。众所周知,高福利和僵硬的劳动制度拖累了德国经济,因此,默克尔从竞选伊始就喊出了“我要改革”。她主张减少社会福利、减少工作保障,降低所得税刺激消费,也主张调低公司税,刺激企业增加聘雇,并放宽雇用与解雇规定。但平分秋色的大党联合意味着默克尔在行政和立法上会有很多掣肘因素,本月10日的两党联合声明公布了双方领导人谈拢的四大政策领域,包括,“在2010年以前将每年用于研发的支出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3%;鼓励公司高管与工人委员会就创造就业问题展开对话;简化收入所得税制度以及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显然,这与默克尔在竞选时提出的降低福利和减税的计划相差甚远。虽然现在笃定默克尔将是一位“弱势总理”还为时过早,但为了长期执政,她不可避免地要协调联合政府中的种种矛盾。
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之一,德国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也备受外界瞩目。基民盟与社民党在对外政策方面有诸多分歧。在欧洲问题上,默克尔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而社民党则支持土耳其加入。在对美关系上,默克尔被认为更加亲美,她曾在竞选期间表示“要激活与美国的跨大西洋合作”。由此,一些人担心默克尔向美国的靠拢会使德国疏远法国,进而影响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但在两党谈判的过程中,默克尔已同意将外交部长的职位交由社民党人担任,因此未来德国外交政策不太可能出现大幅调整。在10月10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默克尔表示“德国对华关系非常重要”,“新一届德国大联合政府将继续保持德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连续性”,因此,中德的伙伴关系不会因为默克尔的上台出现逆转。
51岁的默克尔在德国政坛上已经创造了数个“第一”,她能否当好德国的当家人?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