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叶派开始在伊拉克当家做主

2005-04-29 12:08张建卫
当代世界 2005年3期
关键词:国民议会逊尼派库尔德人

张建卫

1月30日,伊拉克举行全国大选,选举产生由275个议席的过渡国民议会。2月中旬伊独立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最终计票结果显示,伊全国1400万登记选民中855万选民参加选举,投票率为59%;约26.4万海外选民参加投票,投票率高达93%。什叶派宗教领袖西斯塔尼支持的“伊拉克团结联盟”获得48%的选票,赢得过渡国民议会140席;库尔德政党联盟获得26%的选票,赢得75个议席;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衔的政党联盟获得14%的选票,赢得40个议席;由于穆斯林长老会和伊拉克伊斯兰党等逊尼派主要政治组织号召抵制大选,逊尼派聚居区安全形势不佳,导致民众投票率过低,逊尼派政党在过渡国民议会中所获席位十分有限,其中由亚瓦尔总统领导的“伊拉克人联盟”得票最多,也仅赢得5个议席;其余15个议席由土库曼联盟、亲萨德尔的什叶派人士、伊拉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联盟、基督教联盟等8个政治团体分享。选举结果表明,什叶派宗教势力、库尔德人和什叶派世俗政党成为伊过渡国民议会三大主要政治力量,以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和达瓦党为主组建的“伊拉克团结联盟”在其中占据半壁江山成为最大赢家,库尔德人影响大幅上升,逊尼派基本被边缘化。什叶派一举改写长期受统治、遭压迫的历史,开始在伊政治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战后伊政治格局由此发生重大变化,伊未来政治架构初显端倪。

此次大选如期顺利举行被认为是推进伊政治重建进程的关键环节,也是朝“伊人治伊”目标迈出的重要步骤,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但同时,由于伊三大势力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对选举的立场不同,参选程度迥异,选举结果并未完全反映当前伊人口、教派、民族、种族等组成结构和比例特点,对下阶段顺利推进伊政治重建进程的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争取逊尼派的有效参与对伊实现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逊尼派穆斯林约占伊人口的20%,战后丧失特权,自感遭受排挤和打压,反美情绪强烈,参选热情不高。逊尼派主要政治组织抵制大选,其它政党影响有限,缺乏领军人物,难以真正与什叶派、库尔德人抗衡。受安全形势影响,逊尼派参选人数很少。计票结果显示,逊尼派聚居区投票率很低,其中萨拉赫丁、尼尼微和安巴尔三省的投票率分别为29%、17%、2%,安巴尔省只有3803人参加投票。逊尼派面临权益受损、被边缘化的威胁。大选后,部分逊尼派人士开始意识到参与伊政治进程对确保逊尼派利益的重要性,公开表示要参加制定永久宪法。各方均意识到,逊尼派如被完全排挤在伊政治进程外,不满情绪将上升,与什叶派、库尔德人的矛盾将加剧,这既不利于伊实现民族和解、恢复国家稳定,也不符合美国希望将伊建成一个“民主样板”国家的战略目标。然而,要争取逊尼派的广泛有效参与,需要什叶派、库尔德人在权力分配等问题上做出必要让步与妥协。什叶派、库尔德人是否同意与逊尼派分享权力,让逊尼派人士担任重要职务,争取逊尼派参与伊政治进程,直接关系到伊未来政治格局的均衡与稳定,关系到能否消弥伊民族、宗教、种族矛盾,避免爆发内乱。否则,过渡政府的代表性和稳定性将受到质疑,永久宪法在全民公决时将因缺乏逊尼派民众的支持而很难通过。永久宪法在10月15日前公投通过后,今年12月15日前将再次举行大选产生正式的国民议会和政府,围绕制宪和下次大选,各方的较量将更趋激烈。

安全局势和驻伊联军撤离问题将长期困扰伊新政权

战后伊拉克安全局势持续动荡,并随选期临近不断恶化,人们甚至曾担心大选能否如期举行。临时政府和驻伊美军采取一系列严密的防范措施后,选举期间恐怖袭击次数明显少于预期,但全国仍发生多起爆炸事件,致使数十人死亡。造成伊安全局势不稳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伊民众特别是逊尼派普遍认为,驻伊联军的存在及其所作所为加剧了动荡程度,纷纷要求其尽快撤离。但在撤军问题上,无论是伊拉克、美国,还是国际社会都面临两难选择。驻伊美军既是伊安全局势持续动荡的直接诱因,也是目前伊实现安全与稳定不得不倚重的主要力量。一方面,伊境内的反美武装和恐怖组织将外国驻军尤其是驻伊美军视为占领军和侵略者,始终打着反占领、反侵略的旗号,收罗、吸引伊境内和境外的伊斯兰激进分子,发动武装袭击和恐怖爆炸活动,进而又发展到绑架、暗杀外国人质,攻击与联军有关的一切目标,造成伊安全形势持续动荡。伊拉克已成为美与国际恐怖势力进行较量的主战场,只要驻伊美军一天不撤离,武装袭击和暴力活动就不会停止,伊安全形势就很难得到根本改观。另一方面,伊安全部队、警察机构仍处于培训和重建阶段,无论是数量还是战斗力均无力独自承担安全职责,一旦外国驻军从伊撤离,各类反美武装和恐怖组织将更加猖獗,伊安全局势可能因此失控,伊拉克将成为战乱之国。这对伊人民、伊邻国和中东地区都是一场灾难,是国际社会不愿意看到的,也是美国政府绝不会容忍的。因此,尽管布什政府面临国内外巨大压力,但在撤军问题上始终不松口。在2月3日国情咨文中,布什总统仍然强调继续在伊驻军的必要性。据称美英已就从伊撤军达成一致,首批驻伊联军将在今年从伊撤离。有迹象显示,今后一段时期,美军将加快培训伊军队、安全机构和警察部队的步伐,力争使其尽快单独承担安全责任,驻伊美军逐渐退居幕后,并由文职人员替代部分战斗人员,以此减少驻伊美军遭袭的概率,并响应伊国内要求美军撤离的呼声,缓解自身压力。但是,美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享用胜利果实,而只有继续保持在伊驻军才能保证胜果不会旁落。基于这一政策,布什政府有可能削减驻伊美军的规模,但美军不会全部撤离,有可能采取的措施是,与伊政府签署共同防务协定,在伊建立永久性军事基地,以此对伊进行长期实时监控并就近威慑伊朗、叙利亚。因此,伊动荡局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但随着伊自身防卫力量逐渐发挥作用,美军又保留一定规模的驻军,伊安全局势总体不会失控。

伊政坛格局变化将对

地区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占伊人口多数的什叶派通过大选翻身做主,令伊邻国几家欢乐几家愁。伊朗什叶派与伊拉克什叶派关系密切,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达瓦党等伊拉克什叶派政党及其领导人长期得到伊朗大力支持,伊朗对伊大选十分热心并公开呼吁在本国的伊拉克什叶派回国参选,曾因此受到伊拉克临时政府官员的指责。今后由什叶派为主组成的过渡政府,受美影响不太可能与伊朗建立特殊关系,但由于两国什叶派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使两国关系面临新的调整和发展机遇。

同时,什叶派在伊得势,打破了海湾地区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力量均衡,形成了一条自东向西包括伊朗、伊拉克和黎巴嫩等由什叶派掌权的新月带,连带聚居在沙特东部和巴林的什叶派,使以逊尼派为主的海湾君主国家面临来自什叶派势力的巨大压力。如果未来伊政权出现宗教化倾向,将给伊与邻国关系尤其是与海湾国家的关系带来影响,海湾国家的政局稳定也可能面临挑战。

在伊出现一个伊斯兰政权与美“民主改造”伊拉克的理念背道而驰,是布什政府绝不允许出现的。为防止伊新政权伊斯兰化,力保其世俗化,美将利用什叶派世俗势力、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对什叶派宗教势力进行牵制。但是,正是由于美在伊推行所谓“民主”,倡导通过“民主”方式选举国民议会,什叶派的人口优势才得以体现,什叶派在伊政治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已无法阻挡。随着什叶派势力的壮大和地位的巩固,伊政权的宗教化倾向难免有所加强,独立倾向进一步增加,美国的理想与伊拉克的现实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美国的“大中东计划”也将会受到巨大冲击。

此次库尔德族主要政党联合参选,库区总体投票率较高,部分地区甚至高达92%,库尔德政党联盟赢得过渡国民议会四分之一议席,成为其中第二大政治联盟,影响力上升,确保了库族利益的最大化,也在制定永久宪法时争取了更多发言权。可以肯定的是,库尔德人的自治地位和政治、经济利益将在永久宪法中得到进一步确认,库尔德人的影响和实力增强。这加重了土耳其、伊朗、叙利亚等国的忧虑。它们担心,受伊拉克境内库尔德人的影响,本国库尔德可能会寻求自治或独立。而一旦库尔德问题突出,不仅损害有关国家的政局稳定与领土完整,也将给中东地区增添新的不稳定因素,影响地区国家的和平与发展。

(本文责任编辑: 刘万镇)

猜你喜欢
国民议会逊尼派库尔德人
库尔德人几番“建国”梦碎
在叙利亚遭美国抛弃,库尔德人从美敌对势力中找到新盟友
马杜罗威胁审判“违宪者”
分析伊拉克宗教派别
伊拉克妇女因露手导致冲突
库尔德人在叙成立“自治国”
祖马正式当选南非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