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世后被人纪念是莫大的荣幸,不过,被用怪诞、不道德的方式“纪念”——比如在墓碑上留个唇印、随心写几行狂草、塑像被当成“送子观音”惨遭千万双手的抚摸“凌辱”,甚至是“肢解”——就有点叫人吃不消了。现在,在法国巴黎拉榭思神父墓园(Pere-Lachaise Cemetery)里躺着的名人们,就正在“享受”着这样的“礼遇”。
墓碑上的唇印和狂草
流芳百世,永垂不朽,是许多作家毕生的梦想与追求,长眠一百多年的英国作家与诗人奥斯卡·王尔德做到了,密密麻麻地布满他墓碑的新旧唇膏印足以证明这一点。这些“香吻”当然是历年瞻仰王尔德坟墓的仰慕者们留下的。
不过,这样令人匪疑所思的纪念方式,即使泉下有知的王尔德并未啼笑皆非,也足以让他孝顺的孙子墨林·霍兰苦恼不堪的了。祖先精美绝伦的篇章深远的影响能够持续到今天,并被這么多民众所喜爱的确令人感动,但一想到为这些唇印而组织过的两次墓碑清理工作,想到过去现在包括未来要为此支付的巨额花销,霍兰实在笑不出来。
唇膏含有油脂,很容易渗透进白色的石碑,留下斑驳的红印与黑印,长年累月,墓碑被侵蚀,字迹便模糊难辨。虽然王尔德的坟墓被列为历史文物,然而法国政府相关部门并未协助保持坟墓的整洁,尽职尽责的霍兰不得不独立承担起维护的重担。这一次,他打算求助于欧莱雅,因为,这些唇印大多来自欧莱雅的唇膏,但欧莱雅未必能答应他。
今天,在王尔德的墓碑脚下,五颜六色的小野花静静地开着,它们掩映着斑斑的唇印也遮蔽着参观者们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留下的狂草。有些简洁而意味深长——感谢他为人们留下的每一个字;感谢让每个小孩爱不释手的《快乐王子》;感谢唯美风格的《道连·格雷的画像》和情节跌宕的戏剧。也有无聊者散布的流言,说从前的守墓人曾经把王尔德塑像的某个身体部位切割下来,拿回家当纸镇。
吸毒“圣地”和“送子观音”
拉榭思神父墓园地下,“聚”着赫赫有名的作家普鲁斯、巴尔扎克、莫里哀、奥斯卡·王尔德;作曲家比才、肖邦;艺术家毕加索、德拉克洛瓦、莫蒂里安尼,以及吉姆·莫里森、维克多·努瓦尔等其他名人。每年,近200万名游客被吸引到这里。
除王尔德之外,另一块引起“是非”的“磁石”是美国摇滚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大门”的主唱吉姆·莫里森,他的一生短暂、绚烂而放浪,1971年死于巴黎的一家旅馆。自从发现狂热的歌迷在莫里森的坟墓上吸毒、发生性关系以示追随后,拉榭思神父墓园不得不雇一队安全警卫维持墓园的秩序。但被激怒的其他名人的亲属还是联手拟写了请愿书,要求将莫里森的尸骨掘出移葬他处。
维克多·努瓦尔的坟墓也无法幸免。这名19世纪的记者秉持正义、刚正不阿,最后死于谋杀。在他的超现实主义铜像上,他的双排扣上衣还留着一个枪孔。荒诞的是,这尊铜像竟被奉成了“送子观音”,据传,妇女通过一个古怪的仪式——触摸铜像的胯部——就能迅速怀孕。
努瓦尔的墓曾被一个金属围栏保护,防止游人触摸。然而,去年,巴黎妇女发起了古怪的抵抗仪式,围栏不得不被拆除,巴黎代理市长无奈地说,你们可以触摸铜像,但不能猥亵。
同时被拆除的,还有王尔德墓前的围栏。这下子,那些打算在他的墓碑上“大显身手”的仰慕者们一定高兴得跳起来了吧。?笏
(李丹霞 译自英国《泰晤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