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应随中国发展调整观念

2005-04-29 23:50:09李希强
WTO经济导刊 2005年4期
关键词:经贸成员贸易

张 燃 李希强

作为负责任的贸易大国,中国更不愿通过所谓“充分利用WTO规则”,明知贸易措施损害其他成员利益,但为给自己产业赢得“喘息”机会,而实行置其他成员关切于不顾的单边主义。

三年前,在“狼来了”的呼声中,中国加入了WTO。三年过去,中国外贸额翻一番,连超英、法、日,成为继美、德的第三大贸易国,中国梦想多年的“超英赶美”局面终于出现。加入WTO后,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结果是不仅没有“恶狼”冲闯中国市场,反而在世界贸易舞台出现了一头“温和大象”。为此,各国要在观念上做出相应调整,清楚中国通过经济手段,以融入世界贸易体系方式所进行的和平崛起给贸易伙伴带来更多的机遇而不是威胁。同时要采取适当措施应对中国爆发式的贸易增长所带来的挑战。中国也愿意尽自己的努力与贸易伙伴同创“共赢”局面。

中国出口=利益均沾

世界经济因中国的崛起而加速发展。各国要认识到三个“半壁江山”:中国进出口基本平衡,不寻求贸易顺差;加工贸易占外贸半壁江山,其中利润被品牌所有者分走三分之一,设计环节和销售环节拿走一半以上;外资企业占出口业绩一半。可见中国的出口是“利益均沾”的,起到实际上的纽带功能。同时中国也是进口大国,广阔的国内市场成为世界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

各国应清楚贸易保护措施不能解决产业问题,要尊重中国的“温和”态度。某些产业退出某些成员市场是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中国加入WTO只起到加速器功能。贸易冲突是世界接纳中国这个贸易巨人,做出的“消化不良”反应。但即使中国成为最大反倾销受害国,贸易摩擦的高发并不能改变产业颓势,还给实施国带来很大损失,受害最大的是消费者。中国本着解决问题的务实精神,以友善态度来处理贸易争端,不是简单地束缚于“和为贵”、“息讼”的传统观念。中国不惜付出一定代价,抓住历史机遇加入WTO,就要为中国经贸开拓良好的发展空间。中国这头大象有牙齿,而且很粗壮,不是惧怕纠纷,是珍惜来之不易的贸易局面。中国在尽其所能帮助有困难成员,不是赢家通吃。尽管中国面临就业压力,仍鼓励“走出去”战略,特别是向最不发达成员加快技术援助和资金输出。作为负责任贸易大国,中国更不愿通过所谓“充分利用WTO规则”,明知贸易措施损害其他成员利益,但为给自己产业赢得“喘息”机会,而置其他成员关切于不顾。

主动调整带来更多机会

各国应对中国加入WTO所带来挑战主动采取措施并加强与中国合作。如不主动进行产业调整,就会出现产业界要求政府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被动局面,甚至是西班牙烧鞋恶性事件。这些成员该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有序“疏导”,提供必要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工人转产,不要推卸责任,把国内产业问题归咎为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中国也清楚,多么及时的预警也是防守,多么有效的应对也是被动的,即使纠纷打赢,对贸易也有不利影响。中国清楚各国产业调整是个过程,需要时间,但中国为本国产业打开出路,不能消极等待。此外为建设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也没更多权力来“自律企业”,限制企业出口。为此,中国愿帮助这些国家尽可能实现平稳的产业调整并加速调整进程,愿推动建立更多如中美商贸联委会这样的机制或其他更紧密形式的经贸安排来加强沟通合作。

世界各国为搭乘中国的经贸快车,要买车票。中国加入WTO,为经贸发展提供广阔释放空间,外贸额突破万亿美元,给现存贸易格局带来冲击。中国看到某些成员不总是保持积极合作态度,只愿享受中国加入WTO所带来机遇。中国更清楚,外贸高速发展会给某些国家带来竞争压力,贸易之战难以回避。为资源更加有效配置,为给全球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中国必须在遵守WTO规则基础上,展开公平竞争,并加强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威慑、抵御贸易保护措施。

各国要认清中国加入WTO给贸易伙伴带来的影响,各国需清楚中国加入WTO对世界经贸发展的积极作用、中国尊重贸易伙伴关切的诚意以及中国应对贸易纠纷的能力。只有把落后观念“抛到太平洋里”,才能更好地搭乘中国贸易快车,来创建“共赢”的世界经贸局面。(作者张燃单位: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猜你喜欢
经贸成员贸易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48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38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