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飞 金 宏
威海,黄海之滨的美丽城市,也是三角集团公司的大本营。从这里,三角走了出去,20多年时间成长为国内轮胎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强手如云的国际“赛场”上排到了第12位。
初春的北京,正值“两会”召开期间。3月13日,北京迎来了难得的好天气,在今年两会的山东代表团所在酒店,我们开始了对全国人大代表、三角集团董事长丁玉华的采访。
丁玉华是一位典型的胶东汉子,话语虽不多,但句句都够分量,透着一种饱经砺炼才会有的风范。
比别人快上半步
《WTO经济导刊》:据我们所知,您到三角已经有15个年头,应该说,三角也是在这15年中全面走向壮大与成熟的,您认为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丁玉华:现在说成功还为时尚早,要赶的路还很长。回过头来看三角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六五”、“七五”是第一阶段,“八五”、“九五”是第二阶段,目前正处在加快发展的第三阶段。经过第一阶段,三角逐渐走进市场。第二阶段,在国内轮胎行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条件下,我们较好地抓住了先机,让大家的观念和行为跟着市场走,比别人快上一步,哪怕半步,取得了一定的比较优势。第三阶段,我们预计从2001年开始将一直延续到2010年,三角面对跨国资本、世界知名品牌、国际强势企业在中国本土和国际市场上进行的更为残酷的竞争形势,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管理,与国际接轨。
《WTO经济导刊》:您刚才提到了要掌握“先机”,比别人快半步,是不是说战略上的领先。我们知道,三角集团子午胎的发展可以说是近年来我国子午胎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当时的具体情况怎样,是什么促使您下定决心大力發展子午胎?
丁玉华:三角投产之初,包括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只能生产单一的斜交胎。90年代初,国内轮胎市场子午化进程开始显现,谁能抓住子午胎这条未来市场竞争的生命线,谁就抓住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市场不等人,靠上级给就干,不给就不干,给多少干多少,是计划经济下的落伍观念,必须立足于市场规律,立足于顾客需求,确定发展思路。这就是我们当时的想法。我们的做法是,基于国情需要及市场发展趋势,果断地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子午胎,优先发展壮大全钢子午胎,赶在市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之前抢先获得规模效益,奠定技术领先优势。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国内全钢子午胎市场发展异常迅速,在不到5年时间里,市场规模扩大了5倍。进入新世纪后,年均增长速度还是创记录的超过了60%,而此时,三角的全钢子午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名牌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成为国内轮胎出口量最大的轮胎品牌。
产品如人品
《WTO经济导刊》:三角在国内同行业首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去年又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在国内外轮胎市场上有口皆碑。在品牌建设上,三角都做了哪些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丁玉华:塑造一个好的品牌,首先在观念上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我在企业里经常给大家讲,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名牌是干出来的,不是评出来的,更不是叫出来的。产品背后是人品,名牌是经得住市场检验,得到顾客的广泛认可和长久信赖的好的产品。每一个人都要像经营自己的人生品牌一样,经营好三角的产品,像珍爱自己的名誉一样珍爱三角品牌。
轮胎是汽车的关键行走部件,是一种特殊的安全产品。我们制造好的产品,就是在制造安全,制造差的产品,就是在给用户制造危险,给企业制造危机。三角的每一名员工都把这种意识根植在自己的头脑中。
质量是产品能否赢得消费者的关键,是做好品牌的核心。我们建立了一套从供应商到各工序再到外部客户,从原材料、胶部件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一整套质量追溯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都对质量负责的体系,并按照跨国汽车公司的质量管理标准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地进行规范和完善。
科技创新是产品质量的先导。我们始终坚持科研投入优先的原则,近十年,公司先后投资15亿元用于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同时不断加大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在技术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在轮胎基础理论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产品质量与服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服务是商家之本。我们的要求是要做到“全体员工为市场服务”,在产品的设计、采购、生产、成套、备货、交付、商赔等环节,以及执行标准等方面,切实体现出用户越来越高、越来越个性化的要求。同时,也要不断地研究创新市场服务的内容,我们计划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物流业务与轮胎复新业务等方面形成服务于市场的特色能力。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品牌保护工作越来越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2004年国内及行业的几起案例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会面临着更多的侵权事件和“壁垒”,做好商标专用权以及企业其他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是我们在品牌管理上面临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积极保护好三角的品牌、技术和市场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规避各种风险,保护公司健康发展。
塑造国际化品牌
《WTO经济导刊》:入世以后,激发了中国轮胎产业快速发展的潜能,轮胎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较快,中国橡胶消耗量已经连续两年列世界第一。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对三角未来的发展,您是怎样打算的?
丁玉华: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出口业务的拉动,使中国企业正在成为全球轮胎制造业的主要力量,可以预见,未来5-10年,国内轮胎及其相关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这是机遇,但同时也对国内轮胎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满足于成为全球廉价商品的加工制造厂,我们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因此,加快战略上的转型势在必行。
核心是要经营好人,打造一支能够挺进全球经济领域的优秀的生产经营管理团队,这是战略转型的基础。其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路子。其三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有别于他人,又优于他人的核心竞争力。其四是精心打造品牌,以客户始终满意的质量和服务,有效的策划和传播,打通和拓宽市场通道。这是我们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迈出的四大步。
在产业运作上,通过对今后一个时期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我们正在实施一个新的计划,就是紧跟国际及中国本土汽车产业发展的步伐,以橡胶、轮胎新技术和新产品为主攻方向,进行先导性的产品、绿色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在大力发展主营业务的同时,相关产业齐头并进,着重在轮胎产业及相关领域加快发展步伐。加快形成产业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中期发展目标是:适应国际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形成全球化轮胎产业链条上一支有生力量。
《WTO经济导刊》:对国际市场三角是如何规划的?
丁玉华:出口业务在三角集团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04年,三角产品出口额近2亿美元。在三角集团发展的中期规划中,出口业务与本土业务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计划在进一步完善国际市场营销体系和扩展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加大出口产品投放,逐步达到内外贸比例1:1,更好地满足国际订单,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形势下健康发展。
在进行量的扩张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质的提高。只有做强,才可以做好和做大;而那些做快、做大的观念,势必导致企业死亡的可怕观念,必须坚决抛弃。量是要规模和速度,质是做好品牌、做好标准、做好管理,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靠自身的创新创造,加强对外的合作,把企业做好,使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抗风险能力更强。这样,三角才能真正与国际化的品牌更加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