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经济复苏与中蒙经贸合作

2005-04-29 00:44张秀杰
当代世界 2005年5期
关键词:中蒙蒙古国蒙古

张秀杰

近年来,蒙古国宏观经济整体与运行平稳,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蒙古国稳定的经济形势对进一步扩大中蒙经贸合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蒙古国经济恢复增长

自2000年下半年蒙古人民革命党重新执政以来,在稳定政局、调整外交、发展经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克服了寒灾、雪灾、瘟疫等不利影响,使蒙古国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02年以来,蒙古国内生产逐步得到恢复。据统计,2003年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5.5%,人均达500美元。2004年蒙古经济发展态势依旧良好,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均大幅增长,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6%,创该国1990年以来经济增长率新高,远远超出2003年底该国政府确定的6%的增长目标。2004年是蒙古国保持社会经济生活良好发展趋势和稳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之年。蒙古国经济恢复增长的突出成效表现在:

1.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蒙古经济的复苏。蒙古政府把2001年定为“支持工业发展年”,将采矿业、畜产品原料加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首要的发展行业,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使工业生产连续多年下滑的局面得到控制,并逐年提升。到2004年蒙古国工业生产总值(按1995年可比价格计算)达

2.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77万美元,增幅为13%。随着一些产业的逐步恢复和发展,企业的投资动力增强。2004年,国际市场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燃料价格上涨为蒙古出口铜精粉、黄金和煤炭企业带来了福音,也大幅提高了该国矿产品的价值。

2. 外贸、外资、外援的持续增加促进了蒙古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自2000年起蒙古外贸结束多年的低迷状态,贸易额有较大增长。特别是由于国际市场铜价上涨,使出口总额有大幅增长。2004年,蒙古外贸总额达18.65亿美元,增长31.6%,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总额8.53亿美元,进口总额10.12亿美元,分别增长38.5%和26.3%,外贸逆差1.58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680多万美元。

外资的引进也为蒙古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2004年,蒙古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数为778个,投资金额为2.3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0.4%。

至2003年11月,十次援蒙捐助国会议允诺向蒙古提供累计29亿美元的各项援助,实际落实

82%,为实现蒙古经济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财政基本稳定为蒙古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蒙古政府通过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全面进行税制改革,加大了金融调控力度,在2000年以后出现了通胀率大幅下降、汇率稳定、外汇储备增加、财政盈余的积极态势。近5年来,蒙古通胀率一直保持在1位数以内,在8.1-3.7%之间。近年来,汇率也比较稳定,一直在1美元兑换1100图格里克上徘徊。2004年12月底,蒙古银行外汇净储备为1.6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460万美元。外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57.8%,下降了13.4个百分点。蒙古国2004年中央财政总收入(包括各类外国援助)为5.73亿美元,同比增长25.1%;总支出和偿还外债总额为5.9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

4.农牧业收成较好为蒙古经济真正走出困境提供了保障。在多年的夏季干旱和冬季严寒之后,2004年的气候一直不错,占蒙古GDP30%的农牧业产值出现了4年来首次增长,牲畜存栏总数增加了250万头(只),增长率高达10%,创近年新高。截止2004年底,该国牲畜存栏总数已达2800多万头(只)。全年非正常死亡牲畜头数29.2万头,比去年减少损失100万头。

粮食单产比去年提高,集约化畜牧业进一步发展,以家庭为单位饲养家畜也开始推广,农业灌溉投入进一步加大。这与2004年蒙古国风调雨顺有直接关系,加之羊绒等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恢复并有所提高,也给该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5.货物运输量的增加显示出蒙古经济发展的活力。近年来,蒙古各类运输工具货运量不断增加。2004年蒙古全国完成货物运输总量2160万吨,同比增长了22.5%;旅客运输1.94亿人次,同比增长

15.7%。

当然,在蒙古国的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气候恶劣,农牧业依然靠天吃饭、工矿业生产和出口过分依赖世界市场价格、内外债压力大、贫困化严重等不利因素。但是,蒙古国未来经济发展呈现出的积极因素仍是主流。

蒙古国经济复苏的原因

1.新政府更加重视经济发展。2004年,由蒙古人民革命党(简称人革党)和祖国—民主联盟联合执政的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在机构设置调整中增加了交通运输、旅游、建筑与城市建设等4个与经济工作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这表明新一届政府在加速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已经取得共识,它将按既定的经济发展思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抓好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2.“千年公路”计划是促进蒙古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蒙古现有道路约1.1万公里,其中硬路面的公路仅占11.9%,砾石路面公路占12.5%,自然路占75.6%。长期以来,道路交通发展严重滞后成为了蒙古振兴经济的最大障碍。为此,蒙古人民革命党提出“千年路”计划。蒙古新政府认为,这一计划是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消除贫困,密切和扩大对外联系的一个重要措施。连通全国的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建成将为开发各地的矿产、旅游资源创造“进得去、出得来”的便利条件,进一步夯实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投资环境宽松,引资成效显著。近年来,蒙古国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法律政策进一步完善,这为开放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蒙古国政府的开放引资政策已收到一定成效,累计吸引外资11亿美元,成为蒙古国内生产总值连续4年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因素。随着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的陆续引进,蒙古的一批传统加工企业也正在出现起色或改观。可以预见,蒙古国新一届政府今后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进一步确立其经济发展“推进器”的地位,尽快加速蒙古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4.私有制企业成为蒙古国经济发展的主体。自1990年蒙古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私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目前,私有制企业成为蒙古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占蒙古国企业总数的96.6%。私有制经济对蒙古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而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2003年,私有制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上缴预算收入达50%。蒙古最大的羊绒羊毛生产商Gobi Cashmere以及全国航空公司和一些国有矿业资产的私有化计划也将继续吸引外国投资。

5.中国对蒙古矿产品的需求将刺激蒙古经济增长。在蒙古的出口商品中,铜精粉几乎全部出口给中国。2004年上半年,中国的强劲需求推动蒙古的铜出口增长了23.8%,出口额增长116.3%,占蒙古出口总额的44.95%。全年向中国出口商品总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47.8%,仅铜精粉一项商品就向中国出口2.8亿美元。随着蒙古铜、黄金和煤炭等资源的进一步开采,加上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双方贸易额还会扩大。

中蒙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1.中国在蒙古的贸易地位日益强大。近年来,中蒙经贸有了很大发展。据中国海关统计,中蒙贸易额由2001年的3.62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4.40亿美元,三年平均增长11.2%。随着蒙古经济的复苏,2004年中国对蒙古出口、进口都有较高幅度的增长,中蒙贸易额达到6.9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为2.3亿美元,进口额为4.6亿美元,分别增长57.7%、49.7%和62.1%。中国继续保持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地位。2004年蒙古向中国出口的五大商品是铜精矿粉、钼精矿粉、精梳羊绒、洗净羊毛和原油;蒙古自中国进口的五大商品是石油制品、面粉、纺织品面料、白糖和筑路机械设备。

同时中国对蒙古的投资也在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蒙古国最大的投资国。1998年底,中国在蒙中资企业仅为28家,投资额为303.33万美元。到2003年底,在蒙登记的中资企业有1164家,总投资额为3.79亿美元。2004年中国在蒙古新增投资项目419个,投资金额1.26亿美元,分别占蒙古利用外资项目总数和引资总额53.9%和53.2%。

2.中蒙边境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将促进双方的经贸合作。中蒙经济开发区计划设置于蒙古国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接壤的地带,占地900公顷,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招标。开发区将分为三部分,分别针对从事贸易、加工和旅游的公司。中国作为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开发区内还将享受在铺路、合作开采矿产资源、农牧业和畜牧业加工及半加工等具体项目上的优惠政策。

3. 蒙古“千年之路”计划有利于双方经贸合作的加强。在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中,蒙古是与中国陆地边境线最长的邻国,其领土的东、西、南三面与中国接壤,两国拥有4676公里的共同边境线。然而,这么长的边境线上,两国只有一条铁路相连,在中蒙边境蒙方境内没有公路,蒙古最大的边境口岸扎门乌德也只有一段短短的硬面公路。边境交通运输不够发达,极大地制约了中蒙两国在经贸、旅游、运输等方面的发展。蒙古政府意识到,蒙古的发展离不开邻国中国,在蒙中边境发展公路交通,已经成为蒙古政府的工作重点。蒙古“千年之路”实施3年来,除已经动工兴建和完成的公路总长670公里外,还完成公路设计约1000公里,其中乌兰巴托至扎门乌德700公里路段已经完成200多公里。如果这条公路及早开通,可大大促进蒙中两国的经贸、旅游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发展,中蒙两国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也将随着经贸合作的深入得到进一步加强。

4.口岸扩大开放将保障贸易渠道畅通。为进一步加强经贸往来,中蒙两国多次修改边境口岸及管理制度协定,最大限度地保障贸易渠道畅通。1992年,中蒙两国边境上8个边境口岸全部开通,1994年又增设了两个季节性边境口岸。2004年7月,蒙古总统巴嘎班迪访华,在北京签署了《中蒙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协定》。根据该协定,从2004年10月1日起,在目前中蒙之间12个边境口岸中,除了二连浩特—扎门乌德口岸为常年口岸外,另外将新疆的塔克什肯—蒙古的布尔干等四个季节性口岸改为常年开放口岸。

目前,蒙古有近60%的商品出口中国,18%的进口商品来自中国,40%的外资来自中国,中国政府每年还向蒙古提供经济援助。另外,蒙古没有出海口,蒙古的进出口贸易要靠中国的铁路和港口。此外还有许多促进中蒙双边经济合作的有利因素,如地缘人文优势、经济互补性强、良好的合作基础、坚实的法律基础等。总之,中蒙经济合作前景广阔,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一点将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国入世为两国企业开展贸易活动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条件,同时对简化过境运输手续、扩大蒙古的运输量也具有重要意义。依照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蒙古的产品将以很少的关税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也可以向蒙古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扩大对蒙的出口量。中蒙两国经济互补性作用会更加得到充分发挥,为两国双边和国家合作带来更多的机会。

(本文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猜你喜欢
中蒙蒙古国蒙古
蒙古国某地绿松石玉的矿物组成及其成因
万岁!中蒙友谊(男女声四重唱)
蒙古靴
《雲使》在蒙古
蒙古国草原上的“青啤绿”
浅谈从蒙古国语言中选用一些词语
蒙古香
蒙古国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封燕然山铭》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